首都文学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2011年11月04日      作者:      来源:中国作家网

1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对文学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10月27日,中国作协在京举行首都文学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座谈会,邀请近20位作家、评论家共聚一堂,畅谈对《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学习体会和感想,为当下文学事业献计献策,从而更好地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开创我国文学事业的新局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尽作家的责任和使命。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何建明,陆天明、胡平、彭学明、张守仁、雷达、柳建伟、包明德、王宏甲、李鸣生、黄传会、彭程、叶延滨、蒋巍、周晓枫、郭雪波等作家、评论家参加了此次座谈会。与会人士兴奋地表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文化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上,全会囊括了今后较长时期里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体现了党对文化发展的战略眼光,对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激发创新意识、提高精神文化水准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面对“多变”时代,作家要有担当

  《决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在座的不少人士都对当下时代赋予文学的机遇和挑战深有感触,纷纷表达了对文学未来发展的思考与期盼。

  雷达指出,当今的世界进入了数字化、图像化的时代,每个人都“承载”了太多的媒体工具,文学被挤压得无所适从,似乎已经退出了当下的时代,变成一种古老的、传统的表达方式。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就需要文学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寻求新的表述。与此同时,当下作家创作普遍“落后”于生活,呈现出精神上的“贫血”,自我重复和模式化现象严重,也是文学发展的“瓶颈”之一。他谈到,文学在这个时代要存活下去,并不能仅依靠更大的发行量,而应以其精神品质、精神标高来证明它的存在。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精神结晶,我们需要这方面的“拔尖”之作。从这个意义上说,全会提出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格外重要。

  蒋巍认为,《决定》这一关于文化领域的战略纲领性文件来得很及时,也很有必要,因为当下社会道德滑坡、公信缺失的事例不胜枚举,作家在这其中要担当起“保持这个时代的灵魂温度”的重任。他呼吁,软实力应当“硬”起来——让这一纲领性文件落实到具体的“硬”措施上。无论是作家个人,还是各个文化部门,都应该对此深入研究、认真思考。

  李鸣生说,文学要有担当精神,作家一定要真正成为人民的代言人,把情感和人民融在一起。同时我们要强调作家的独立,包括思想的独立、人格的独立和文化品格的独立。一味追逐潮流、顺应时代,在文化匹配上没有独立的精神,这也是行不通的。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座谈会上,郭雪波和王宏甲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良心”和“良知”。郭雪波长年来致力于生态文学的写作,他信奉的一句话是“生态危机,本质上是文化的危机”。他呼吁作家要本着良心写作,“正本清源”地面对精神社会出现的一些问题。王宏甲谈到文学诉诸人心的一面,感受也尤为深刻。他说,文学界一直在呼唤良知,这次全会所倡导的观念和思路,对于作家今后的生活、创作,都是非常大的鼓舞。

  让文学在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

  包明德近来正在做文化产业政策创新方面的课题,针对文化体制改革给文化市场带来的种种机遇和挑战谈出了不少见解。他说,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但要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有关部门下更大的工夫。六中全会的召开,理清了很多思路,这次会议体现了党对文化发展的战略眼光,也提升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助于文学界激发创新意识、提高精神文化水准,从而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柳建伟认为,《决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要成果,将会是指导我国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涉及的领域很宽,其中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论述部分令人印象深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强调,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黄传会对《决定》强调“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深感欣慰,他认为,文学工作者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汲取素材、提炼主题,为人民群众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出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召,针对我国的文化、道德方面的不足,提出一项战略性任务,提得非常及时,很有必要。”张守仁由此呼吁,作家、编辑等文学工作者都要有永不懈怠的责任感。他指出,每次去参加图书展览会,都有一种“伤心”的感觉,因为彼此模仿得太多,翻译得太差,质量不尽如人意。要改善文化市场,推动文学发展,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摒弃求同的思维模式,创造有生机的作品。

  叶延滨谈到,从《决定》可以看出,中央对于文化建设领域给予高度的重视,每个文学工作者都应当保持一种责任感、荣誉感和归属感,要建立文学的自觉、自信和自强。他说,文学是一切艺术形式之母,现在不少电影、电视剧十分苍白薄弱,就是因为缺少好的剧本,因为文学具有其他艺术品不可比拟的原创精神。中国作协这些年做了很多工作,如完善文化产品的评价体系和和激励体制、评选扶持重点作品、开展各种文学评论和评奖,都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

  《决定》中提出,要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从发挥包括文学艺术作品在内的精神文化产品作用的角度,对文化工作提出殷切希望。具体到文学界而言,从每位作家、评论家到负有引导、管理、服务职责的各级作协,都肩负了沉重的责任。彭程谈到,“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是强调文学作品对整个民族优美情操的塑造、对高尚精神境界提升的作用。作家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担当,要有一种使命感。这种意识要始终成为作家心灵中沉甸甸的、始终可以感知到的存在。

  周晓枫强调作家首先应该把持住自己的内心。她说,我们可以通过作品把先进思想传递给人民,但是如果觉得自己有道德豁免权,那就相当于用不洁的手术刀给患者做手术,后果非常危险。我们讲“教育人民”,首先就要把自己当成人民的一部分,重视自我教育,树人先正己。如果我们想创造精品,作家首先要在“出发”时就表现出对文学的尊重。

  陆天明呼吁,文学要走出“自我陶冶”的小圈子,做“大文学”,作家应怀有宽阔的胸怀和从容的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充实自己。要起到“引领风尚、教育人民”的功用,首先要让人民认可作家的作品,让人民享受到属于自己的文化权益。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不仅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也是文学事业进一步向前发展的行动纲领。全会再次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对文学战线的广大工作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鼓舞。何建明在座谈会上总结说,学习贯彻好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是中国作协和文学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最紧要、最突出的任务。中国作协和文学界要动员和鼓励广大作家积极投入到时代的火热生活中,不断推出精品力作,用才华和智慧为人民写出更优秀的作品。要深刻认识文化体制改革对繁荣文学事业的意义,珍惜时代和国家为文学事业及作家提供的良好创造条件和机遇。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文学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一批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满足时代和人民需求的优秀作家队伍。要营造团结、和谐和顾全大局的良好舆论氛围,全力做好作协八代会的准备工作。要动员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发展道路,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而不懈奋斗。(武翩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