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九次文代会 > 珍贵回忆

丁宁:第四次文代会——新时期的开始

时间:2006年11月10日来源:中国文艺网作者:丁宁

  第四次文代会是1979年10月召开的,“文革”十年,把文艺队伍都打散了。开会之前,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开过,1979年3月18日,中央又开了理论务虚会,这些会使文代会有了思想的理论的准备。在文代会之前,又积极落实政策,几乎把全部右派都平了反,解除了大家的包袱,调动了文艺界的积极性。

  第四次文代会召开时,四面八方被打散的作家、艺术家3200多人齐聚大会,这个会是开国以来文艺界第二次划时代的大会,真正团结的大会,那时就叫新时期的开始。这个会可以说是开得悲喜交集,人们的情绪活泼生动,团结气氛非常浓。很多老文艺家不顾身体的不便,前来参加会议。比如天津的作家方纪,腿残废了,拄着拐棍前来参加。夏公(夏衍)当时是腿被打瘸了,也来了,作为会议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领导着大会,大家看着非常感动。那种气氛既非常悲壮,也非常快活,文艺界老朋友相聚,激动的心情难以用语言描绘,好多人抱头痛哭,也抱头大笑,快乐的笑。我与贵州的代表关鹔鹴住在一个屋,她是著名京剧演员,在“文革”中受过很残酷的迫害,但她的精神使我非常感动。每天只要一散会,她就要练功,50多岁的人,但腿一举就到了头顶,她说一定要继续自己的艺术,要把被耽误的时光追回来,自己的艺术会保持青春。我看她的身体其实已经不太好,但她精神头很大。湖北汉剧名演员陈伯华也是每天都要练嗓子,他已经60多岁了,我永远忘不了他说的话:你看再过一年,我会变得更年轻,我不会老,这个会将使我青春永驻。歌唱家马玉涛,年纪比较轻,也是快活得像个孩子。丁玲老人在文艺界是受迫害最严重的,那是经过炼狱过来的。四次文代会期间,她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党籍还没有恢复,但她很乐观,作为老党员,老作家,那种对党的文艺事业充满信心的忠诚令人敬佩。

  大家充满着对未来的希望,见面了尽管悲喜交集,但没有一人唠叨怎么受迫害,讲的都是欢乐的话,那种坚强的精神,真不得了。

  大家决定要同心协力把文艺队伍组织起来。在这之前,作协的恢复已经有了一些筹备工作,已经发展了500多个会员,当时《文艺报》、《人民文学》也都恢复了。

  在会上,小平同志的《祝词》很令人激动。当时,有两个问题使我不能忘怀。一是对建国后17年文艺的肯定。“文革”中,“四人帮”把文艺界说成是黑线专政,“文革”后这种思想还有残余影响,有人把建国后17年文艺的成就也否了,认为那时党的文艺路线有问题,无什么成就可言,也没什么作品。小平同志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文革”前的17年文艺,认为“文革”前17年的“文艺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文艺工作的成绩是显著的”。另外就是特别强调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因为以前有“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提法,“文革”结束后,围绕是否继续沿用这个提法有些争议。不提“文艺为政治服务”,很多老同志想不通。这是文代会之前争论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小平同志在《祝词》里没有正面谈到这个问题,只提文艺为人民服务,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他有一句名言: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这句话大家听着非常高兴,人民确实是母亲,没有人民就不存在文艺,文艺来自于人民。小平同志在讲话中没有涉及以前的争论。小平同志在另外的会上具体讲到了“不继续提文艺从属于政治这样的口号,因为这个口号容易成为对文艺横加干涉的理论根据,长期的实践证明它对文艺的发展利少害多。”小平同志接着解释道:“但是,这当然不是说文艺可以脱离政治。文艺是不可能脱离政治的。”

  四次文代会在很重大的问题上取得思想的统一,在思想路线、文艺方向上明确很多问题,大家在原则问题的认识上统一起来,团结起来。文代会之后,大家以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文艺界出现新的面貌,各方面涌现出很多新的作品,出现了一批新人。文艺界真正做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四次文代会的成功也离不开认真的组织工作。这个会当时有很强大的组织班子。在距开会还有半年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为周扬同志起草大会的报告。报告起草组抽调了一批人,成员不少。当时大家思想很活跃,很民主,在起草中经常争论,畅所欲言,有时甚至是尖锐对立,但这并不影响大家的团结,没有什么左右之分,反而是在争论中取得了一致意见,几经修改,写成了最后的报告。

  总之,准备工作调动了很多人的积极性和智慧。大家都摩拳擦掌,准备开好文代会,把文艺的队伍再组建起来。当时我们成夜成夜地忙,很多老同志在会前、会中、会后做了大量工作。比如诗人李季负责组织工作,他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心脏病经常发作,每天靠吃大量的药来支撑,十分劳累,为文代会组织工作出了大力。

  (丁宁为第四、五次文代会代表,第三至六次作代会代表)

  (本网记者冉茂金根据采访整理)

(编辑:李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