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九次文代会 > 即兴创作

熊召政:嘉那嘛呢石经城散记

时间:2011年11月21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

  雄奇的山川虽然能给人以磅礴的震撼与瑰丽的享受,但建筑于山川之上的文化与宗教的标识,往往给人留下更加长久的记忆。毫无疑问,藏族地区的嘛呢堆就属于这样的标识。

  第一次见到嘛呢堆,是在念青唐古拉山口。一个方形的石堆,下宽上窄,由厚薄大小不一的块石堆起。四周斜拉着一些彩色的布条。那山口海拔5200米左右,站一站都感到呼吸困难,如果向上攀爬几步,更感到头痛欲裂。可是,藏族群众却是徒步走过这里,随身还要携带一块嘛呢石,放在嘛呢堆上。那种勇气与毅力,的确让我钦佩。

  兹后,在西藏、四川、云南、甘肃等藏族聚居区,我都见到大小不一的各色嘛呢石堆。它们大都出现在雪山、草地、河流与湖畔等开阔地带。远远看去,灰褐色或者青白色块石垒起的岩丛与五彩经幡的搭配显得特别醒目,也非常容易引起人们对佛教的虔诚。

  嘛呢是大悲咒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的简称。佛经记载,这六字真言是观世音菩萨以无限慈悲的佛心为脱度灾难深重的众生,从五方佛土请来的无上密咒。一切诸佛菩萨的身、口、意都含摄在这个咒音上。每一个咒字都具有无限的功德和愿力。藏族人相信,一个人一生若能反复念诵六字真言,就能得到观音菩萨的保佑与加持,解脱自己的痛苦。一代一代的西藏人,怀着对佛教的虔诚,无论是在劳作放牧之中还是走在转经的路上,都会念诵这六字真言。仅仅念诵与转经,他们还觉得不足以表达内心的深情与崇敬。于是,他们解下腰刀,将六字真言刻在洗得干干净净的石块上。这就是嘛呢石的由来。当无数的嘛呢石堆放在一起时,我们就看到了江河之滨、雪山之上难以数计的嘛呢堆。

  尽管,我对嘛呢堆的具象、神秘与庄严有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当我来到嘉那嘛呢石经城时,仍不免震惊。这感觉如同在千娇百媚的红粉阵中,见到了一张最为粗犷最为彪悍的面孔。

  这座嘛呢石经城位于青海玉树结古镇东面的新寨村。结古镇上有一座玉树藏族自治州最大的萨迦派寺庙结古寺。这座寺庙约建于元末明初之际。它的第一世嘉那活佛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生活在同一时期。嘉那活佛晚年离开了结古寺,选定离寺院十几公里的新寨居住。在这里,他刻下了第一块嘛呢石经。于是,尊崇嘉那活佛的信众都纷纷仿效,刻出嘛呢石经敬放在嘉那活佛居所周围。嘉那活佛圆寂后,这项活动不但没有停止,反而更加蓬勃。如今,六百多年的时光过去了。石经城中堆刻的经石竟有二十七亿块之多。它宏大的规模已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在石经城中的一间庙堂里,我看到了嘉那活佛刻出的第一块石经。这是一块磨盘大的深灰色的岩石。由于岁月侵蚀,已经有些发黑了。它被供奉在粗重的木桌上。面前长方形的香案上,摆放着已被点燃的数百盏酥油灯。闪烁的火苗,让经石产生了忽明忽暗的光影。在内地的寺庙中,我看到过用汉文书写的六字真言。不知为何,我觉得藏文刻出的大悲咒,更接近佛的妙谛。藏文瘦长的书写形式以及它弯曲的线条,似乎更能表达形而上的心灵的印记。

  在嘉那活佛刻下这块石经的时候,同是和尚出身的朱元璋已经黄袍加身。他正在为他即将就藩的儿子们每人选择一位高僧,让他们跟着藩王方便说法,在自己的藩国中能够得到佛的庇护。我想朱元璋肯定渴望得到大悲咒真正的智慧。几乎可以断言,嘉那活佛也肯定深谙六字真言的奥义。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这两个人不可能相见。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这可能是一件憾事。换一个角度来看,这又可能是一件幸事。中国的皇帝们从来都是威加四海。接受他们统治的每一个领域的风云人物,莫不将由权力、金钱、名器与欲望构筑起来的世俗生活发展到极致。相对于主宰社会生活的世俗文化,对应于心灵的宗教文化往往显得脆弱。以藏密佛教为主体的藏族文化,作用于心灵生活,它是强势的。但在强大的世俗生活面前,它又是弱势的。从历史经验来看,每当以物质生活的富有定义幸福的时候,任何对应心灵的文化都会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受到冷落和藐视。但是,如果我们对澄净安详的心灵有了深切的体验,就会对藏族文化产生敬意。

  玉树藏族自治州面积有27万平方公里,人口却只有33万,真正是地大物博,人烟稀少。这么少的人群,却有着174座壮丽的庙宇。差不多2000人就要供养一座庙宇,这种比例在汉传佛教中,可以说是不可思议的。

  现代人的显著特征是数学大脑发达。几乎每一个人的心灵都住了一个账房先生,它永远都在计较着财富的多寡与投资的回报。传统西藏人对数学的逻辑并不青睐。就像眼前这座石经城,27亿块石头并没有直接创造经济的价值,但是却创造了人类最为纯净的心灵的高度。

  站在七月高原的阳光下,我感到炽烈的紫外线正在帮助我清除心中的污垢。我是在玉树地震一年后来到这里。我本以为,遭受了巨大灾难的藏族同胞,不但面临着重建家园的种种困难,同样迫切的是,我们应该施以援手,帮助他们完成心灵的重建,抚慰地震带来的心灵创伤。但是,当我来到这片土地,才发现他们的心灵是如此健康。在他们的脸上,看不到灾难留下的阴影,他们投给我的眼神,不但注满了祥和与宁静,同时也注满了宗教的虔诚。同他们呆在一起时,我的耳畔响起一位领导人的话:灾难压不倒中国人民!

  坦然面对灾难,不但需要超常的勇气,更需要坚定的心智。这心智反应在西藏同胞身上,就是水滴石穿,永不彷徨的信仰。

  夕阳西下,我学着转经的藏族同胞,沿着嘉那嘛呢石经城绕走一圈。我的前面,是一个穿着深红氆氇的老人。他走得很慢,很慢。我本想超过他,但是,当我接近他的背影听到他颂唱六字真言时,才猛然醒悟:试图超越他是一种浅薄无知的冲动。所有的灰烬都会让人想起火焰,但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让人想到暮年。

  就像前面这位念诵大悲咒的老人,他的陈旧的氆氇,比夕阳更红。

  (熊召政为第九次全国文代会代表)

(编辑:李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