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申遗使中国书法站在新的起点上
    2009年12月31日      作者:张亚萌      来源:光明日报

   一部10分钟的短片,素白宣纸上,随着毛笔的运行轨迹,带燥方润、将浓渐枯的点画纵横、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的墨色气象力透纸背;从金甲文字到真草篆隶行五体皆备的演变过程逐一显现;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黄州寒食帖》等不朽名作流传千古……

    3000余年的中国书法历史,与其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与文化精神,融汇在一部10分钟的申遗宣传片中,联同申遗报告,一同打动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的成员,中国书法于阿布扎比举行的第4次政府间委员会会议中,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从2005年起,历时5年,中国书法最终申遗成功,成为此批中国申报成功的22个项目之一。日前,中国书法申遗直接责任单位——中国书协、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在京举行申遗成功新闻通报会。书法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new day已经到来。

    “此役只能成功

    “我们注意到,联合国非遗申报的名录中,中国只有古琴、木卡姆、长调、昆曲4项成功,而在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书法,是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文化传统紧紧相连的艺术,有没有可能、是否需要申请成为联合国认可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书法院副院长李胜洪在谈到2005年11月底中国书法院开始提出书法申遗问题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时如此表示。按照联合国的规定,如果此次申报失败,必须于4年之后才有资格再次申报,而4年之后的情况谁也无法预料,所以此役只能成功

    2006年起,中国书协、中国书法院开始共同开展中国书法申遗的相关工作,期间数年的全国两会上,赵丽宏、覃志刚、张海、申万胜、赵学敏等全国政协委员也多次提出保护书法可持续发展和建设中国书法馆的提议;2008年6月,中国书法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月,中国书法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式文本和申遗宣传片等相关材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义正式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然而在参与者眼中,这一过程却步履艰难——没有规范的文本可以参照,比如遗产的说明一项,规定不能超过1000个英文单词,转换成中文也就700余字,其中必须囊括中国书法的特点、历史及现状,并且要让没有中国文化背景的评审委员明白。来自两家单位的作者与专家的方法是,绞尽脑汁,逐字会审。申遗宣传片的英文解说与中文解说必须同步,超过哪怕一秒,大家的做法都是——从头再来。编写文本、拍摄影片、翻译文字——在2008年夏天不到20天的时间里完成。2009年9月底,中国书法申遗成功。

    必要的定语——中国的

    相比古琴、昆曲等曲高和寡的非遗种类,现有400万从业大军的中国书法在当下的发展不可谓不繁盛,但在当代社会,作为显学的书法,其生存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书法面临的如何参与当代生活与当代文化建设的现代性转型问题也日渐突出。

    书法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汉字符号,在中国的近邻日本和韩国受到了空前重视,日本把书法作为自己国魂教育的一部分,西方大众对书法的接受也主要基于20世纪中期日本的墨象派书法;近期韩国提出《兰亭序》用的是韩国高丽纸,韩国教授提议取消书法书道,代之以书艺统论,同时也传出书法申遗的消息。对此,书法界人士普遍认为,曾经中国书法的老祖母情绪所导致的推介不力、缺少作为,与中国作为书法起源国的当代地位极不相称,明确中国书法在世界文化版图中的地位与定义已经刻不容缓。

    在北大书法研究所所长王岳川看来,书法申遗也可以看作书法国际之间微妙的文化战争。书法呈现出的中国文化特有的诗化韵味,进而展示中国人的特有的文化精神与个性情趣,可以成为中国文化身份的代表性符码,因而更应展示作为书法原创国的书法形象,中国书法的提法和申遗的成功,是书法艺术进行的文化突围,实质是在恢复中国书法在国际上应有的文化席位的关键一步,已经成为关系到国家文化主权的重要文化项目。可以说,书法申遗是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社会以文化权益为基点对中国书法整体文化价值进行的综合检视、理性研判的必然选择。

    发展书法=保护大熊猫

    “有一种说法认为,那么多人写书法,书法现在很繁荣,还需要保护吗?这是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了解产生的疑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并不是以濒危性作为唯一条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庆善表示,中国书法申报的不是濒危和亟待抢救的项目,而是历史悠久、非常优秀、具有民族性的非遗项目。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于非遗的定义,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的显现;中国书法所具有的文化代表性意义与的艺术样态,如果得到更为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必将促进文化多样性,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如同中国书协名誉主席沈鹏所言:立足于优秀文化遗产的中国书法的保护,不是捧在手里,而是立足被保护对象的可持续发展,就像保护大熊猫那样——活态的艺术需要活态的发展方式。

    据中国书法院院长王镛表示,书法申遗的成功,意味着中国书法保护工程的启动。当代书法要给历史留下怎样的印记?是一蹶不振走入博物馆,还是努力变革,积极参与当代文化建设从而走向新生?对此,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副主席赵长青表示,今后中国书协还将在中国书法进万家、中国书法环球行活动上继续扩大辐射面,协会在展览、学术、教育上的三位一体格局也将继续完善,以达到中国书法申遗的目的——弘扬书法艺术。

    一纸一笔一墨一线间展现至简之美,同时又在发天地之玄奥、宣道义之蕴奥之中呈现繁复意义的中国书法,以非遗代表作的身份重新归来,将重新唤醒书法多样性文化生态环境的历史记忆。

    在新一年的起始,新一天的来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书法,又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