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民乐弹唱——记第42届考斯蒂宁国际民间音乐节中国主题演出
    2009年11月12日      作者:冉茂金      来源:艺术交流

    在全球化的时代,即便与一个国家原生文化最密切相关的民间音乐,也不能封闭自足地发展,民间音乐的交流,可以让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人们深入相互间最纯朴而又最真挚的情感与精神世界,并藉此在艺术的交流与共进中,达到情感与精神的沟通与理解。这就是711日至19日举行的第42届考斯蒂宁国际民间音乐节展示出的积极意义。

    考斯蒂宁国际民间音乐节创办于1968年,逐渐发展成为北欧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音乐节,今年已是第42届。本届音乐节推出了中国主题演出,此外还有来自土耳其、克罗地亚、瑞典等7个国家以及芬兰国内的250多个乐队、2000余人参加。中国是本届音乐节的主宾国,中国文联派出了以中国音协副主席徐沛东为团长,中国文联国际联络部副主任范斌为副团长,中国歌剧舞剧院民乐团、云南省歌舞剧院、云南原生态民族歌手组合组成的80余人的艺术团参加本届音乐节。以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协主席刘兰芳为团长,中国文联人事部副主任郑更生、中国文化部外联局参赞吴世广等参加的中国文联代表团,以及中国驻芬兰大使馆文化参赞黄爱萍也出席了本届音乐节开幕式。

    民族主流音乐演奏的国际化道路

    自西方音乐进入中国以来,围绕中国民乐发展之路的讨论和探索就持续不断,中国民乐也在这种探索中走上了一条国际化与民族化互为补益的道路。在第42届考斯蒂宁国际民间音乐节上展示的中国民乐,不管是国家级乐团,还是原生态歌手组合,都在寻找着一种民族化与国际化的巧妙平衡与融合并进。这样的处境不只是中国民乐需要面对的,也是世界各国民乐所共同面对的。在如此境况下,徐沛东的话就显得极富深意:音乐的国际性交流可以让大家来共同探讨和思索民族音乐如何随时代发展,只有在一种开放的眼界和意识中,民族音乐才能充满活力地向前迈进,谱写出新的乐章。

    中国传统民乐的交响化道路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交响性展示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民乐演奏的音响效果和音乐表现力。这次中国歌剧舞剧院民乐团对于经典中国民乐的演奏,正是民族音乐交响化成果的一次成熟展示和深度掘进。中国传统乐器经过精心的配置,长处得到充分发挥,大提琴的加入则弥补了中国传统乐器在低音领域的不足,乐曲的感染力因之得到极大增强——中国传统民乐所蕴含的优美意境在完美的演奏中弥漫开来,深入西方受众的心灵深处。这种在编曲、配器、指挥、演奏等方面都中西合璧的方式,更昭示出民族音乐国际化与民族化的并行不悖、相得益彰。

    中国原生态民歌经过近年来的大力保护和开发,不仅俘获了国内受众的心灵,而且海外交流也十分频繁。参加本届音乐节的彝族歌手高洪章,彝族姐弟组合李怀秀、李怀福,纳西族姐妹组合达坡玛吉、达坡蜜金,藏族歌手鲁茸农布、达摩鲁卓和傈僳族歌手蜂跃宏、余明辉组成的香格里拉组合,近年来的演出足迹已遍布国内外。原生态民歌的国际化演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其生存的重要方式和动力。而这些组合也在继承民族文化古老密码的同时,运用他们开阔的眼界,进行着自己的创造。这种创造,不但有他们个体的特性,也丰富着民族民歌的特性。

    国际化的生存背景更催生出了用中西结合的音乐语言来展示中国意境的新民乐,本届音乐节邀请的龚林娜组合,其乐队成员既有来自中国顶级民乐院团的乐手,也有游走于东西方的西方音乐人,配器中西结合,整个作品则出自留学中国的德国作曲家老锣之手,但主题展示的却多是《山中问答》、《静夜思》、《将进酒》和《登鹳雀楼》等中国诗词中的古远意境,同时又充分发掘了歌手的个性与情感表达。这种被称为中国新艺术歌曲的探索在中欧音乐学术圈里都颇受肯定,显示着东西方音乐交融后的探索和走向。

    考斯蒂宁国际民间音乐节在办节理念与经营方式上,对正在致力于文化建设的中国同行也不无借鉴意义。芬兰的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多的时候,芬兰人常常选择这个季节度假,同时这个季节也是芬兰的艺术季,上百个大大小小的艺术节遍布芬兰各地。开着小型房车,一路旅游、一路欣赏艺术节,成为许多芬兰人夏天的生活方式。考斯蒂宁是只有6000多人、一个旅馆的小镇,但音乐节举办期间,人来人往,每年都有10万左右的观众前来。主办方邀请的演出团队多姿多彩,既有很专业的,也有民间业余的,家庭组合、兄弟组合,耄耋老者、垂髫少年,都能参加。演出团队是扶老携幼,听众也是挈妇将雏。除了一处艺术中心的音乐厅比较专业外,音乐节主会场是一个大棚,其它近10处演出场地多是临时搭建的简陋场所,甚至有很多乐队随便找个空地拿出乐器弹奏就开始了演出。观众也自由穿梭于各个演出场地,听到兴起时即随乐而舞。演者与观众常常零距离面对面,演者不管观众多少都很投入,观众不管演者水平高低都倾情聆听。整个音乐节节日气氛浓郁、轻松随意、灵动飞扬,可谓一个庞大的国际民间音乐沙龙式聚会。而这样宽泛的准入门槛和随意的演出形式,对芬兰民间音乐氛围的浓厚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在音乐节期间,很多少年背琴而来,呜呜弹唱,显示着这个国度音乐文化的活力。

    国家形象的情感化塑造

    “中国是今天全世界的热门话题。考斯蒂宁国际民间音乐节执行主席赫斯凯宁说。随着国力的增强,中国制造遍布世界各地,国际上越来越对中国内在的文化因子和情感诉求发生兴趣。这样的兴趣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对于异域文化风情的猎奇,而是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欲望。所以,即便是受民间音乐的类型限制,考斯蒂宁国际民间音乐节主办方也想更多地让芬兰观众了解中国音乐,进而了解中国文化。在本届音乐节开幕的前一天,中国和芬兰企业签订了逾20亿美元的大订单,中芬经贸领域的深入合作让本届音乐节主办者感到推出中国主题演出更加意义非凡。考斯蒂宁国际民间音乐节主席奥蒂·塞库拉在开幕式上对中国文联代表团和艺术团表示欢迎时,特意提到了两国经贸领域的新合作,迎来观众的热烈掌声。他说,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正在冉冉升起的伟大国家,今天我们迎来中国民乐界的艺术家们,推出今年音乐节的中国主题演出,为芬兰和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听众带来独具魅力的东方音乐,这标志着芬兰和中国的艺术交往正在向深入发展。

    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不仅要让国外受众了解中国民族艺术,更要通过艺术的渠道,使他们感触中国的文化魅力和精神世界。尤其是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通过中国民族音乐展示中国追求美好生活、友好和平的国家形象,增强国家魅力,也成为这次演出的一种功能。如刘兰芳所说,以中国民族音乐作为主题演出,既是展示中国艺术的机会,也搭建了双方增进了解、加深友谊、发展合作的桥梁。

    所以,中国文联艺术团在这次演出的曲目选择上显示出独到的精心。中国歌剧舞剧院民乐团演奏的乐曲《花好月圆》、《喜洋洋》、《春江花月夜》、《彩云追月》、《金蛇狂舞》、《夜深沉》兼顾了中国传统民乐的基本元素和中国民众美好梦想、精神性格的展示,洋溢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火车进侗乡》、《牧民新歌》、《北京喜讯传边寨》、《胜利秧歌》等乐曲,丰富地展示了中国民族地区的建设新貌和少数民族民众迎接美好生活的喜悦心情。与此相应,云南省歌舞剧院突出了云南作为民族文化大省的优势,通过《彝山欢歌》、《木屐与山鼓》、《太阳哥哥月亮妹》、《快乐的小二胡》、《金色的孔雀》、《欢乐的景颇山》等歌舞节目让芬兰观众直观感受到中国彝族、傣族、哈尼族、瑶族、纳西族、景颇族、佤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的多样化生活情趣和歌唱新生活的欢乐场面。诸多少数民族歌者的参与,更体现着在传统和现代之间中国少数民族原生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这次演出犹如一首中国文化的交响乐,传递着优美、深情、宽广、热情、友好的信息。

    民族音乐是反映人们内心情感和精神最积极、最有效的形式之一,是人类灿烂文化的一部分。今天,世界面临金融危机和区域动乱,借助音乐可以超越地域界限,为世界的和平、和谐与繁荣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