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继红

以女性视角抒写家国情怀


  2020年,是我的丰收年。这一年,我作为电视剧《外交风云》的编剧,同时荣获了第32届“飞天奖”优秀编剧奖和第30届“金鹰奖”最佳编剧奖两个大奖。事后,不少记者采访我,他们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你作为一个没有外交经历的女编剧,怎么会想起写外交题材的电视剧?又是如何驾驭这个宏大而厚重的题材?
  用执着的信念挑战自我
  用外交题材做电视剧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因为外交题材十分敏感,它不仅是一片令人仰止的高地,更是一片让人寒颤的禁地。我所以要做《外交风云》,既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要说偶然性,因为《外交风云》不是命题作文,是在一次朋友聚会时侃出来的选题;要说必然性,因为在我内心深处始终存有一种讴歌崇高的情怀,我希望通过我的作品去感动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让他们树立起家国情怀和人文情怀。
  《外交风云》的创作前后历时一年半,这期间,我经历了数不尽的波峰浪谷,骤雨风寒,有几次完全被打入谷底,眼前漆黑一片,看不到一丝亮光,不时有人劝我,放弃吧!放弃吧!我所以能够勇敢地面对困难,顽强地爬起来,在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因为我心中有一盏灯,它在黑夜中点亮了我的眼睛。我的目标不是失败或者成功,而是向着光明行走,它本身就有意义和价值。我默默地鼓励自己,一定要把这段鲜为人知历史用电视剧的形式告诉世人,也许正因为信念的执着,剧本在历经了千锤百炼之后,终于见到了曙光,那一刻,我内心深处迸发出超然的喜悦,在漫长的跋涉中,我终于战胜了自己。
  用发现的眼睛阅读历史
  新中国外交是一个宏大厚重的题材,不仅涉及的人物、事件多、国家多,而且历史矛盾纠葛,迷雾重重。为了把新中国外交的路径摸清楚,我扑下身子,拿出整整三个月的时间闭门读书,先后读了一百多本书,遇到同一事件,我要对照几本书来分析思考,用发现的眼睛去捕捉亮点。比如,大家都知道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历经千辛万苦回到祖国,实际上这是日内瓦会议的一枚硕果;还有,我们国家的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现在我们的领海宽度是12海里,而在1958年前却只有3海里,如此辽阔的海洋面积,是“炮击金门”打出来的;再说民航,如今我们的民航飞机可以飞往世界各个角落,可是在1964年前,中国并没有自己的国际航线和国际航班,每次领导人出访,都要租借其他国家的飞机,常常为此遭到别人的耻笑和白眼。中国民航第一次飞出国境,目的地是坦桑尼亚的首都达拉斯萨拉姆,而冒着巨大风险和飞行员一起跨越万里征程开辟航线的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就这样,我用发现的眼睛,在堆积成山的史料中,一边看书,一边思索,一边挖掘,将很多沉睡于档案中的历史页卷激活了,演变成荧屏上一幕幕精彩画面……
  用真挚的情感塑造人物
  《外交风云》中有很多领袖人物,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领袖人物都是高瞻远瞩,正襟危坐的。实际上,领袖也是有血有肉的凡人,在生活中也有喜怒哀乐。在创作《外交风云》时,我努力放低视角,用平常人的眼光和贴近老百姓的思维去寻找和挖掘领袖那些鲜为人知的情感故事。比如,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官兵从朝鲜凯旋,周恩来在政协礼堂为他们举行盛大的欢迎宴会,而此时的毛泽东,却把自己悄悄收藏的毛岸英的遗物拿出来,将那件带有儿子体温的衬衣贴在脸上,想到爱子将永远长眠在异国他乡,禁不住泪流满面。这个故事是前些年我从一则新闻报道中捕获到的,毛泽东逝世多年后,韶山纪念馆想征集一些毛主席生前的遗物,工作人员在翻找中,偶然发现了这个放在衣柜角落不引人注目的小箱子,打开一看,里面有毛岸英的一件衬衣、一双袜子、一顶帽子……从毛岸英牺牲到毛泽东去世,整整26年,这位伟大的父亲就这样把炽热的父爱隐藏在一个孤寂的角落……再比如,1960年,全国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毛主席宣布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不再吃肉,工作人员看着毛主席日夜操劳,因营养跟不上而日渐消瘦,心疼不已,他们悄悄地给毛主席做了一碗红烧肉,毛泽东对此大发雷霆,坚决不吃,可是,他却惦记着那些在荒漠上研制原子弹的科学家们。这年除夕,周恩来代表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办了一次别具一格的宴会,参加人员都是研制原子弹的科学家,每人面前放着一碗红烧肉……在剧中,类似这种让人动容落泪的温暖细节还有很多,比如周恩来出访埃及,他为当地的青年画家当模特;出访索马里,他不辞辛苦跋涉很远去看望中国援外的水稻专家……特别是周恩来临终前,当他从昏迷中醒来,得知美国总统福特来访,他用微弱的声音对守护在床边的邓颖超说,这应该是我的工作……就这一个画面,周恩来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让无数人落泪。
  在《外交风云》的创作中,我除了饱含激情地去讴歌领袖,也有意识地塑造外交官的形象。在很多人眼中,外交官是一个很神秘、很拉风、很让人羡慕的职业。然而,大家看到的只是外交官的外表,其实在每个外交官心里,都有难以诉说的苦涩和心酸。在剧中,我着重刻画了黄镇这个人物。黄镇早年毕业于上海美专,是红军中不多见的艺术家,也是建国后周恩来亲选的第一批将军大使。他从1950年被派驻国外,先是在匈牙利待了五年,回国后还没喘口气,为了万隆会议,又马不停蹄地奔赴印度尼西亚,而这时他的夫人朱琳刚刚生完孩子,产假还没休完;1964年中法建交,他是首任中国驻法大使;1972年他又担任了首任中国驻美国联络处主任……建国后,他前前后后在国外待了整整21年,由于外交部严苛的规定,驻外使节不能带孩子,所以他们夫妇和孩子之间变得十分陌生,家里的几个孩子是怎么长大的,他们不知道;孩子毕业升学,他们没有参加过一次家长会;孩子生病住院,他们没有在床边送过一次温暖。有一次,朱琳实在不愿意再出国了,她对黄镇发牢骚说,我们是“有国无家”的人,黄镇纠正她,不,我们是以国为家的人……像黄镇这样的外交官还有很多,正是由于我将这些炽热的情感巧妙地灌注在时空缝隙里,使观众在观影时不仅能触摸到外交的深度和厚度,也能触摸到它的温度。
  用青春化的表达讲述故事
  《外交风云》是一部典型的主旋律作品,一般情况下,这类作品不是年轻人的菜,可《外交风云》却破了例,一经播出,就在年轻人中迅速地热起来。据北京卫视统计,在《外交风云》播出期间,44岁以下的受众突破1000万,成为该年度最受年轻观众喜爱的电视剧。我曾经问过一些年轻观众,你们最喜欢剧中的哪些情节?有的说,最喜欢那些长中国人志气的情节。比如,英国紫石英号窜游长江,毛泽东下令,坚决予以还击!把英舰打得落花流水,让曾经的海上霸主丘吉尔无奈抓狂;再比如,朝鲜战争开战,美帝国主义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纠集了16个国家气势汹汹地一路杀来,扬言要饮马于鸭绿江。对此,毛泽东坚定地提出,寇能往,我亦能往!如果说,世界上有一个美国不好惹,那么还有一个中国同样不好惹!若干年后,当苏联的赫鲁晓夫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专家,企图把中国核工业扼杀在摇篮中时,毛泽东站在倾盆的暴雨中,一把打掉了警卫员递过来的雨伞,对着电闪雷鸣的夜空大声呐喊,我不要保护伞!……正是这些情节,让年轻人为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赋予了“外交天团”的美誉。也有的观众说,喜欢剧中那些温馨浪漫的情节。比如,在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收到了邓颖超从国内寄来的海棠花,他也在百忙中采了一朵瑞士的花,回寄给邓颖超;再比如,邓颖超得知周恩来患了膀胱癌,整日尿血,心急如焚,她为了能说服周恩来住院,把当初周恩来向她求爱时寄给她的那张明信片找出来;还有,当中国代表团准备为外国朋友放映中国戏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周恩来主动给工作人员出主意,让他们不要写那些长的剧情简介,只需要写上一句话: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正是这点点滴滴、丝丝缕缕的浪漫细节,把年轻观众的眼球牢牢抓住。
  《外交风云》播出后,我曾应邀去外交学院与青年学子座谈,这些未来的外交官争先恐后地与我交流,有的同学还把观片后写的诗念给我听,学校也把这部剧列为新生必读的“教科书”。作为一个编剧,《外交风云》能吸引这么多年轻人喜欢,让他们为之感动,为之落泪,为之燃烧,是我始料不及的,也是我倍感欣慰的。
  如今,《外交风云》播出已经快三年了,仍热度不减,有朋友跟我开玩笑说,这个题材如果让男编剧写,会不会是另外一种风景?我笑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许他们比我写得更好。

马继红系国家一级编剧,从事电视剧创作30年来,先后创作并拍摄了《天路》《红十字方队》《光荣之旅》《向前向前》《十里香大酒坊》《彭德怀元帅》《外交风云》《运河边的人们》等十余部数百集电视剧,多次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白玉兰奖,个人荣获第18届、第30届飞天奖优秀编剧奖,第32届金鹰奖最佳编剧奖、中国电视金鹰20周年突出贡献奖,荣获首届全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