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雁

女性艺术家对新时代文明社会之建构的作用漫议

  引言 

  今次的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以“女性艺术”与“艺术女性”为题,我觉得很好,也很有趣。作为一个从事音乐艺术工作的职业女性,我想就此主题谈一点不成熟的、却也是常常萦绕于心的思考。 

  一、艺术涵养——新时代女性的必备素质 

      众所周知,艺术形式的起源有劳动说,巫术说还有宗教说,但艺术对美的追求,古往今来,都与女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例如处于我国古典文学顶端的《诗经》,其中就有许多吟咏女性之美的杰作。《邶风·静女》曰:“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秦风·蒹葭》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类似的佳作名篇还有著名的《周南·关雎》《周南·桃夭》《郑风·子衿》及《周南·汉广》等。假设缺少了这些吟咏女性之美的诗篇,我国伟大的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或许会黯然失色。 

  颇有意味的是,世界诸多民族的历史神话中,虽然主宰艺术的往往是男性神,但掌管艺术或者司职艺术的,却大多为女性神。如希腊神话这样叙述,虽然赫尔墨斯发明了七弦琴,俄尔普斯是第一位诗人和歌手,但女神缪斯才是艺术与科学的代表,甚至就是艺术(音乐与舞蹈)本身。英语的Music(音乐)一词,语源便可追溯到缪斯(拉丁语:Musae;英语:Muses)。在印度神话中,诗歌和音乐之神是半女之神湿婆(Shiva);在中国神话中,女娲不仅是华夏民族的女始祖神,也是创造了笙簧、瑟、等乐器的音乐女神;另一位华夏女始祖、黄帝元妃嫘祖,则因为发明了养蚕缫丝,直接影响到丝弦乐器的产生而被视为华夏音乐的女始祖之一。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女性顶尖艺术家与一流佳作可谓层出不穷。如战国时期的大歌唱家韩娥及其“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歌唱技艺,东汉才女琴家蔡文姬和及其旷世琴曲《胡笳十八拍》,唐代公孙大娘、许和子、张红红、念奴等一批星光灿烂的教坊乐人及其出类拔萃载入史册的歌舞艺术。在绘画的艺术世界里,女性题材的佳作则比比皆是,成为女性与艺术之美的独特景观。如中国周肪的《簪花仕女图》、日本上村松园的《序舞》、葛饰北斋的浮世绘《美人回眸》、意大利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法国高更的《塔希提岛的妇女》等,这些东西方脍炙人口的绘画作品仿佛在传递一个讯息甚或一个真谛:女性即是美的化身。 

  诚然,女性一直以来都作为艺术的象征或者美的象征而存在,但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艺术从模仿到创作的转变,加之商品化概念的完善,却促使艺术开始作为事件或者物件而产生持有者和所有者的概念区分,这使女性艺术家在某种程度上衍变成兼具审美主客体特性的统一体,她们既体现着“美”,同时也表达着“美”。 

  艺术的本质是一种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审美之“美”,本身便是一种社会建构。因此,对美的感受实际上来源于审美主体的差异,而主体性别的差异往往使女性艺术家持有双重视角:在成为审美主体的同时,又化身为“美”本身,这或已成为人类社会的审美共识。显而易见,起始于生理结构的社会性别构造,在艺术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渐向心理结构迁移。最终,在历史和社会的共同作用下,女性时常不自觉地成为审美活动的对象,并不断维系着人类对“美”的想象。一个通俗而方便理解的例子是,女性大多自出生起就喜爱歌唱舞蹈,长于梳妆打扮,将不断探索自身美的行为,与融入社会群体的过程合而为一。 

  前文分析可知,崇尚美、追求美是人类的天性,因而对美的不懈追求也就成为艺术家艺术创作的主要甚或终极目的。知美、为美、求美,堪称探索艺术真谛的必由之路。而较之男性,女性在崇尚美,追求美方面常常有过之而无不及,尚美,几乎成为女性的特质,女性的代名词。问题的关键是,“女性”与“艺术”及其二者叠加的“女性艺术家”在21世纪的伟大新时代,当如何更好地做到相融相和、相得益彰?进而为社会的文明进步与“美”好做出应有的更大的贡献?就此,我想从一个多年从事音乐演奏和音乐教育的女性视角,谈一点个人的见解,并求教于各位朋友、同仁。 

  二、女性乐教——新时代文明社会建构途径 

  音乐作为历久弥新的人类社会的艺术样式,从古至今受到人们的喜爱,其生动活泼、优美悦耳、情感丰富、意蕴深邃的艺术特征,特别是以创造美好乐音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行为方式尤其受到社会女性阶层的钟爱。于是,提升女性的音乐修养,以带动全民艺术素质提升,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谐与美好,就应当成为女性艺术家的使命。换言之,提高女性音乐修养推动新时代文明、和谐与美好社会建构的一条有效途径。我想,女性艺术家自身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升华。为实现此目标,我以为应该主要在两个方面做出努力。 

  1.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媒体大力宣传音乐修养的重要性,使热爱艺术、追求真善美不可或缺的人生修养,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同时强调女性在其中具有更显突出的作用试想,如果一位母亲具备丰富的乐感、乐思,对一个家庭文化结构定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音乐理论家要把向一般社会民众传播音乐美与音乐审美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音乐表演艺术家要用更多的精力投入社会普及音乐活动,让高雅音乐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使广大民众在欣赏音乐过程中,人性、道德、情操得到升华。 

  2.落实各方社会责任 

  提高新时代女性音乐修养以推动新时代文明、和谐与美好社会建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着力,在诸多重要的环节协调互动。例如: 

  环节一各级各地政府都应督导各类学校落实好国家教育方针中的美育教育工作。具体而言,提高音乐修养教育不失为快捷而有效的方法。所以各级各地政府要确保各学校能高质量上好音乐课,增加中国民族乐器合作艺术的培训等就我所知所见,湖北省曾在全省中、小学开展“大家唱大家跳”活动连续几年把农村中、小学音乐老师暑期送到武汉音乐学院进行技能与素质强化培训全省小学配备至少一台专业钢琴这些措施对于提高全省的音乐课的教学质量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环节二各级各地各类学校都应落实好音乐课的教学和音乐教师的业务进修。专业音乐学院(学校)在注重培养音乐表演家、理论家、作曲家的同时要加强音乐教学的相关学科建设,保证社会更好的优质音乐教师资源在这方面,我以为中央音乐学院的远程音乐教育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效果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环节三音乐艺术团体与音乐工作者要坚持将高雅音乐艺术送进各级各地各类学校校园。鉴于前述女性艺术家的独特魅力,女性音乐表演艺术家与音乐理论家更身体力行深入学校社区乃至乡间、村寨,让热爱音乐艺术的同学与朋友,特别是热爱音乐艺术的女性同学与朋友零距离感受女性艺术家独特的艺术女性魅力。在有条件的高等学校,更应当积极组织好女大学生的音乐艺术观摩鉴赏与音乐技能培训提高。 

  环节四各地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和少年宫把提高女性音乐修养作为重要的工作理念并在工作中具体推进着力实施。 

  结语 

  曾在日本NHK电视台看到一个专题栏目,题名为“东大的专职妈妈”。东大,即世界著名的东京大学。该节目探讨的主题是,如此著名高校的毕业女生,完全留在了家庭耽于家务及孩子的养育是否资源浪费。对此情形本身,由于国情不同我不好做整体评判。但其中“高素质妈妈对培养出高素质孩童有重要影响”的观点却很让我赞同。或许,这正是我《女性艺术家对新时代文明社会之建构的作用漫议》之简短发言的深层思考。 

高雁,女,著名古筝演奏家,教授。武汉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湖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获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央电视台“十大青年古筝演奏家”、湖北省舞台表演艺术青年英等获得者。创作古筝作品《阿拉木·古丽巴拉》获文化部优秀新作品奖,中央电视台多次播放《妹娃河》、《清江放排》、音乐电视《高山流水》等独奏节目,多次受聘担任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比赛、中央电视台“CCTV-民族器乐”大赛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