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舒

生命教育理念在澳门社区艺术活动中的实践路径:

疯堂十号创意园开创生命教育艺术课程


  1 孟舒在母亲节主题工作坊的教学场景

  2 创意园艺术教室中的生命教育和艺术疗愈类图书

  一、 将生命教育融入澳门社区的艺术生活实践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生命教育: 融入澳门社区的艺术生活实践”系列活动是一项实践为导向的跨领域的学术研究(Practiced-led Research),强调生命教育和艺术教育面向社会应用的多元价值取向。活动由澳门具有经验的艺术教育工作者、著名生命教育专家、心理学者、艺术家组成核心策划团设计课程及活动,强调艺术为生活(Art for Life)的理念,以澳门最具代表性的文创社区的艺术空间作为活动场所,与艺术机构、社会团体进行有效的合作,以面向社会的教育行动积极探索将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  Life and death education)融入澳门社区生活实践的模式和路径,传播当代教育的多元价值维度,以人文性统领艺术和科学,共同探讨关于幸福、生命(生与死)、爱情、宗教、道德、自由、自然的议题,以实现生命教育的终极价值:让人成为人。

  二、将生命教育融入澳门社区的艺术生活实践研究的目的路径和方法 

   生命教育探索生命的根本课题 

  包括人生目的与意义的探寻、美好价值的思辨与追求、自我的认识与提升、灵性的觉察与人格的统整。此引领学生在生命实践上知行合一,追求幸福人生与至善境界,其实施乃全人教育理念得以落实之关键。生命教育的学习目标包含培养探索生命根本课题的知能、提升价值思辨的能力与情意、增进知行合一的修养。

  生命教育实践最重要的场所是学校。从幼儿园到大学都设有相关教学课程和一定比例的主题活动。幼儿阶段、学校教育阶段、青年教育、成人教育、老年教育基于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教学目标有不同侧重和面向。

      澳门是一座人口老龄化的现代都市,且呈现长者高龄化日趋严重的趋势。历史上经历了长达5个世纪的西方殖民管制,形成了多元宗教、信俗并存的文化生态。旅游博彩经济的高速发展令澳门一度成为世界最富裕地区之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极大改善,与此伴随对生命科学的生死认知观念并未完全同步发展,体现出极其鲜明的地方文化特征:不同教育程度、族群身份的人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科学性的医学认知甚至是丧葬习俗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且长期并存。既有西方现代观念主导的开放性认知,又深受保守岭南文化和客家文化根深蒂固的传统生死观念和习俗,目前城市人口构成以华人为绝对主体,内地新移民数量不断增长。如何在充分理解澳门城市历史沉淀的地域文化特质的前提下,更加尊重本地不同族群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死亡的禁忌,面向全年龄段展开各类体验式生命教育课程和主题性活动,将审美意识注入人一生的生活之中,让每个人都可以更加肯定自己的创作、尊重自己的生命的价值、积极寻求生命的意义和尊严,是当下艺术疗愈课程实践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

      基于澳门的上述现况,选择更有效和适合的路径和方法宣传、融入澳门社区的艺术生活实践去推广生命教育理念,使各年龄阶层人士(包括幼儿至老年人)都有机会接触、理解、学习生命教育,是必须且迫切的一种路径。在学校教育之外的社区实践更需考虑澳门的人口构成、老龄化(长者高龄化)程度、受教育程度、传统生死观念等具体要素,不断探索和调整,已期找到一条尊重本地特点,既适合现阶段社会需求及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本土化实践道路。

  三、实践案例:《生命的绽放:环保手工花创意工作坊》(母亲节主题活动) 

  1.活动策划 

  20225月8日恰逢母亲节和佛诞节,澳门举办了多场从表演到各类销售不同内容形式的 “母亲节”主题活动。 作为“生命教育:融入澳门社区的艺术生活实践”系列的首个活动选择在母亲节展开。由望德堂创意产业促进会、疯堂十号创意园主办、华人生死学与生死教育学会协办、澳门基金会赞助的“生命的绽放:环保手工花创意工作坊”Life Education: Art Practice in Macao Communities” Series ,LIFE IN BLOOM: Green Craft Art Workshop)在疯堂十号创意园成功举办

  工作坊由澳门青年艺术家、艺术教育者孟舒博士策划、澳门生命教育(生死教育)学者、澳门镜湖护理学院教授、华人生死学和生死教育学会会长朱明霞博士担任顾问、澳门理工大学跨领域艺术硕士研究生老嘉怡(Lou Ka I)和李玥瑄( Lei Ut Sun)分别担任视艺和音乐导师,教育专业硕士学生吴嘉妮参与了教案设计。工作坊采用小班授课的形式开展视听联想、主题讲授、技法示范、点评及创意展示四个教学单元。精心设计的教学课程内容让参与者从创意思维、手工制作、艺术展示三个方面获得创意启发和艺术经验,吸引7组亲子家庭共24人参与。 

  采用亲子形式的艺术工作坊是艺术为生活(Art for Life)理念有效的实践形式。课程内容为亲手制作一件独特的手作品作为礼物献给心中的母亲,理解母爱与生命关怀,增强家庭成员的参与建构家庭情感记忆的意识。将生命教育的理念融入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以创意思维启发、手作技能传授作为课程的目标,让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加深对母爱的理解。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参与者学会观察(理解)花卉(植物)的生命周期,透过用艺术形式表达花卉的生命绽放,去理解(乐于相信)“生命作为一个过程”Trust the Process。澳门青年艺术专业学生作为课程导师,以青年人视角带出生态关怀、动物关爱理念的表达,让参与者能从更广博的角度理解母爱所代表的爱与关怀。以更深层地理解自己、自己与亲人、自己与他人(社会)的情感联系。

  艺术为生活(Art for life当代性的艺术观念更注重如何以艺术的方式进行有效地情感沟通,通过亲身参与和交流体验,感受透过艺术活动参与增强情感理解力和表达能力。人的情感中核心的是关于爱。爱,也包含着无尽的思念。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为何我们更珍惜生命中的美好和绽放。

  从情感教育的角度,很多成年人(尤其是男性)在生活中承担的家庭责任,将精力更多投注到工作和社交中,往往容易忽视自己情感表达的需求以及艺术兴趣的培养,导致代际间情感交流方缺乏有效表达的能力和方法。无论进行艺术创作还是解读艺术作品,都提供人们互相表达情感、理解情感的机会。作为生命教育融入艺术的实践,在教育理念上鼓励全年龄段人士积极参与,希望连接全年龄段(拓展男性及中老年人士)参与活动,(不仅仅是青年母亲和孩童作为主要参与者),感受通过艺术创作和艺术阐释的方式表达情感。

  3.2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设定

  视听教学的第一部分是听觉联想:音乐与生命情感”,第二部分视觉联想:小种子的生命旅程

  音乐导师精选了四段具有主题性的旋律,分别象征 “孕育” (萌芽)、“成长”“成熟”(盛放 “归于宁静”(四个主题的旋律,分别为:格里格 (Edvard Grieg)的《皮尔金特组曲-晨曲》 (Peer Gynt Suite-Morning Mood )、 斯美塔那  (Bedrich Smetana)的我的祖国-伏尔塔瓦河》(Ma Vlast)、柴可夫斯基 Tchaikovsky )作曲的交响乐:《胡桃夹子组曲-花之圆舞曲》(The Nutcracker Suite-Valse des FleursWaltz of The Flowers)以及《无字歌-孔雀西去》改编自拉斐尔 (Maurice Ravel )作曲的“死公主的帕凡舞曲”( Pavane Pour Une Infante Defunte )。从交响乐、舞曲、人声产生听觉联想,从情绪的沉浸到情感的升华,产生听觉联想。

  视觉导师赏析经典生命教育主题儿童绘本《小种子》,以视觉化的方式,产生形象,讲述故事每一粒小种子都不简单,它们从飘落、扎根、生长到开花,充满考验,整个过程漫长而艰辛。然后孕育出新的种子,重新生长,周而复始,这便是生命一场。最小却最努力、却最幸运,最终开出绚烂美丽的花朵~。课程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参与者各自不同年龄阶段的生命体验,表达对于人生命过程的情感体会;之后第三阶段是家庭组或个人手作完成献给母亲的节日礼物,传递“从献给妈妈到致敬母爱”的生命教育主题。

  具体的课程目标须在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实现。课程目标包括:创意思维发、手作技能教学和艺术化展示与交流。每位参与者透过拓展创意思维、了解艺术形式、材料应用与表达情感的基本方法,独立完成一件创意礼品的创作;在此基础上,课程注重参与者(全年龄段)通过母爱主题的艺术化表达和交流,进一步理解生命关照与情感关怀,更主动地基于自身生命和情感经验理解“艺术为生活”的可能,从而激发对艺术的兴趣,培养审美意趣,增添生活情趣,以此实现生命教育的目标。

  工作坊的教育目标是进一步理解生命关照与情感关怀,更主动地基于自身生命和情感经验理解“艺术为生活”的可能,从而激发对艺术的兴趣,培养审美意趣,增添生活情趣。工作坊的课程目标是创意思维启发、手作技能教学和艺术化展示与交流。每位参与者透过拓展创意思维、了解艺术形式、材料应用与表达情感的基本方法,参与者(全年龄段)通过母爱主题的艺术化表达和交流,独立完成一件创意礼品的创作。

  3.3课程主题设计 

  3.31主题之一: 

  “爱,见证生命的过程 ”Love, Witnesses the Process of Life 

  生命是一个过程。借由艺术,去表达爱,见证生命的过程。 

  将生命教育的理念融入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让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加深对母爱的理解。让参与者学会观察(理解)植物整体性的生命周期,相信生命是一个过程(Trust the process),包含着从生到死,生生不息。通过观察植物的生命周期,让生命的过程可见、可感、可知。以青年人视角带出生态关怀、动物关爱的理念表达,以更深层地理解自己、自己与亲人、自己与他人(社会)的情感联系。用艺术语言表现花卉绽放的生命活力,参与者在启发下结合自身情感体验,从更广博的角度理解母爱所代表的爱与关怀。


  图:从观察植物中理解人的生命过程(衰老)

  图:从一棵植物的生长规律中理解母爱和独立的过程 

  心形卡片文字为“去相信生命的过程”(Trust the process of Life) 

  图 利用花园观察植物和生长环境的关系,观察植物的过程,展开生命教育,让人感受自然生生不息(花开、花落、萌发、生长、庇护)

  3.32课程主题(之二): 

   艺术为生活:表达爱   (Art for Life: To Express Love) 

  艺术让人成为人,将人作为目的。

  人类的情感是丰富的,思念、回忆、怀旧是美好的情感体验。因为不舍,我们更珍惜生命中的美好和绽放。这是人之常情。艺术用以表达和交流情感,并不仅仅表达快乐。在母亲节亲手完成一件独特的手作品作为礼物献给心中的母亲,作为家庭情感的纪念,表达心中无限的爱。

  当代性的艺术观念更关注“艺术为生活”(Art for Life)的面向,倡导以艺术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情感沟通,以艺术参与的方式表达情感,增进理解和沟通。从情感教育的角度,工作坊鼓励全年龄段人士积极参与,了解通过艺术的方式表达情感的可能性。很多成年人(尤其是男性)在生活中承担的家庭责任往往将更多精力投注到工作和社交中,容易忽视自己情感表达的需求以及艺术兴趣的培养,导致代际间情感交流方缺乏有效表达的能力和方法。

  3.33课程主题(之三) 

  “献给母亲”到“致敬母爱” (From “For Mother” to Tribute to Motherhood) 

  现代观念下,有更多经济独立的都市女性主动选择非婚状态生活。尽管她们非生理的“母亲”,但也有母爱表达的诉求(如,救助流浪动物的“毛孩妈妈”)。社会上,很多独立女性更将其母爱投射到更多专业性的社会工作领域及社会关爱,在社会中奉献,绽放母爱光辉,温暖他人和社会。 

  母爱精神之伟大在于代际的传承,是一代又一代生命的延续,血脉、家族、生生不息。人类将赖以生存的地球视为母亲,将山脉、河流、大海比作妈妈。母爱广博而无私的精神指向,也体现着自然教育、生态教育的理念。

  疯堂十号创意园作为面向社会、社区、游客的艺术机构,以生命教育理念作为引领,在母亲节、儿童节、父亲节分别设计主题活动,透过不同形式的展览及内容传播关于爱的教育,宣扬“爱是艺术”Love Is Art的观念。 

    创意园“国际儿童节”主题slogan: 

  “每一个成年人都曾经是孩子。” 

  Adults are just outdated childen!


   创意园携手澳门本地知名动漫IP “半岛师奶 

  利用创意园建筑回廊空间特色展示关于家庭亲情、爱的教育主题


   创意园“父亲节”宣传海报,以幽默方式表达父爱的深沉内敛


   创意园内设置互动区,吸引亲子观众参与,让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公共空间中可见


   写给每一个人》(作者:孟舒),展示在创意园内,观众可免费取阅

  总结

  此次疯堂十号创意园的母亲节工作坊是“生命教育融入澳门社区艺术生活”系列活动的一次实践。尝试如何以多元价值维度的艺术教育哲学理念指导和设计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的艺术课程,充分利用面向社区的场所和空间,开展面向公众的艺术疗愈课程,推广生命教育理念。采用跨领域专业人员设计涵盖音乐、视觉艺术、回收物料手作相结合的教学课程内容,力求设计出活动形式多样、学习内容丰富、策划思路明确的艺术生活实践路径。透过不同艺术主题和内容的亲子工作坊,不同代际家庭成员拥有各自年龄段对生命体验的不同感受,在具体的合作、交流中产生对话性的思想,观察自己的生命成长过程,相互发理解关于自己、关于自己和亲人,关于自己和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实现生命教育的理念。

  疯堂十号创意园作为澳门极具有代表性的社区艺术机构,持续有效吸引更广泛联系的观众来此创作、欣赏、理解、交流以及消费艺术,必须要以提供具质量性的活动策划和艺术教育课程内容作为核心竞争力。当代艺术教育的实践更加注重人们能够从具体生活的不同层面产生创意性的积极价值,共同探讨如何从有关于生命教育主题的哲学思考、终极关怀、价值思辨到性情修养融入社区艺术生活实践之中,将艺术作为疗愈手段,春风化雨,滋养每一个人的心灵世界、丰富日常生活,创建出更加和谐包容、充满创意活力和盈盈爱意的美好社会。

  附件1:《写每一个人

  《写给每一个人

   每个人都应该觉得自己闪亮!曾经是,现在是,将来更是! 

   或许,我们都认为自己曾是个富有创意的人,但往往成年后的我们,反而会觉得自己不够有艺术天赋,越来越不敢尝试。 

   我们成了有责任的人。看着可爱的孩子日日成长,看着相爱的人健健康康, 这样的日子周而复始。我们将自己的心,丰富的艺术心灵,让位给了长勤的人生。 不知何时开始,我们感到自己的心有些累了。但,我们又不知道是怎么了。 

   这是常人的生活,我们大多如此。但生活不止如此。 

   我绝对相信,在日常生活中你依然能感受到艺术的疗愈性。你会觉得自己爱 好手工或摄影,你很享受创作的过程,你觉得完成创意活动会减压 

   也许你只认为艺术创作只和艺术家创作有关,或被用作具体的装饰品,且创 作出来的东西只应展示在博物馆或画廊;抑或,你认为艺术创作只是小孩子的游 戏,或者是消遣和业余爱好。 

   可,我必须让你相信:艺术的魅力远不止如此!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还包 含着寻求理解自己、赋予生活多元意义、促成个人成长、自我赋能和心性的疗愈。 

   没错,这就是艺术疗愈(Art healing)的力量和魅力所在! 

   请来到这座艺术花园之中,参与我们精心设计策划的活动,感受生命教育 (Life education)融入艺术生活的乐趣。让我们一起,在艺术体验活动中拥抱 艺术,热爱生活,发现生命的过程, 绽放自己的闪亮

   ——孟舒 博士 (疯堂十号创意园 艺术总监)  

  2022 年 5 月 7 日于澳门

孟舒博士,青年艺术家、策展人。现任澳门疯堂10号创意园艺术总监、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客座副教授。2008年至今执教于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大学等多所大学。孟舒主持完成多项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获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先后举办了7次个人艺术展览,参展逾50次。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东京中国文化中心等国内外多家国家级美术馆、专业机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