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扬:永远的《大闹天宫》,永远的国漫经典 |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经典

   编者按:
  为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中扩大优质内容产能,创新内容表现形式,提升内容传播效果,助推文艺领域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中国文艺网联合喜马拉雅,隆重推出《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经典》系列网络音频节目第二季。《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经典》于2019年推出第一季,受到广大网友的热烈欢迎和高度好评。今年国庆中秋之际,让我们再次相聚“追经典”,通过文艺大家名家、网红大咖、业界专家的推介,继续领略经典文艺作品的永恒魅力。本期推出的是《李扬:永远的〈大闹天宫〉,永远的国漫经典》。

本期推出




李扬:永远的《大闹天宫》,永远的国漫经典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经典》,我是配音演员李扬。
  一说到“童年偶像”,大家立刻会想起谁呢?
  我提名齐天大圣孙悟空!!!
  他诞生于古典名著《西游记》,他腾云驾雾、变化多端、神通广大,真是无所不能!历经数百年的演变,孙悟空成为几代中国人记忆深处共享的经典英雄形象。有时候,他是戏曲舞台上的灵动武生;有时候,他是动画片里的可爱少年;有时候,他又是影视剧中战无不胜的坚强斗士。
  他是我的偶像,我想肯定也是你们的偶像。
  是的,或许你我隔着几代人,但就像歌里唱的,“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都一样。”我们都曾有过痴迷于动画片的年纪,也都曾在这个年纪,在动画片中与孙悟空这只猴子相遇。我想对于80后、90后,这部动画片或许是“猴哥猴哥你真了不得”;对于90后、00后,或许是《大圣归来》;而我们这代人,则无疑是《大闹天宫》。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这部首映于1961年的中国美术片。
  话说,这一天风和日丽,花果山上苍松翠柏、琪花瑶草,群猴采摘果实、追逐嬉戏,好不热闹!峰峦深处,一条银色的瀑布飞流直下,正好罩住洞口,像一道天然的帷幕。幕布揭开,金光四射,我们的“美猴王”一个跟头就跃出了洞口。他高声叫道:
  “孩儿们,操练起来!”
  这是《大闹天宫》的开场。我记得,当时孙悟空一出场,就吸引了我的全部注意。他一身披挂,喜上眉梢,王冠上的两根雉尾更显得威武俊俏。伴随着京剧鼓点,他动了起来,身姿是欢快的,情绪是热烈的,就这样,我们清晰地看见了、也听出了这位美猴王的昂扬乐观。
  我想,美术片《大闹天宫》之所以成为经典,正因为它的视觉与听觉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从绿意盎然的花果山,到蔚蓝如谜的深海龙宫,再到仙气缥缈、金碧辉煌的天庭,这里不仅有铜器漆器的古雅、敦煌壁画的浪漫、年画木刻的生动,更有中国民乐的豪迈与中国戏曲的华美。
  今天,很多热爱二次元文化的宅男宅女很爱谈一个词,叫“国漫崛起”,但你们可能不知道,“国漫崛起”的真正历史起点,就应该追溯到这部创作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闹天宫》。
  为了完成这部动画经典,我们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艺术家前辈们可谓呕心沥血!只有几十个人的创作组,花了前前后后四年的时间,一共绘制了十五万四千多帧画稿,电影胶片的最终长度达到了3140米,足可以绕着现在的田径场跑8圈!在这些惊人的数字背后,是中国动漫先驱开天辟地的决心与筚路蓝缕的勇气。
  这条“国漫崛起”之路,他们闯得艰辛,却行得坚定。
  说到创造经典的幕后英雄,我必须给大家介绍一个重要的名字,他叫万籁鸣,他是《大闹天宫》的总导演,是创造了“铁臂阿童木”形象的日本动漫大师手冢治虫的毕生偶像,更是中国动画艺术的奠基者。
  万籁鸣与亲兄弟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一起从事创作,他们就是开创了中国动画电影历史的“万氏兄弟”。从1926年的中国第一部动画短片《大闹画室》,到1941年的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万氏兄弟为中国美术片创造了太多的“第一次”。
  就拿《铁扇公主》来说吧,它为后来的《大闹天宫》提供了丰富的前期探索经验。如果你看过这部动画片,你一定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细节:这个“三借芭蕉扇”的孙悟空居然戴着一副白手套!它大头大脚的样子,活像个“走错片场”的米老鼠!滑稽是滑稽,可爱是可爱,但怎么看都不像是中国人审美习惯中的猴子,万籁鸣对此也很不满意,他一直渴望为孙悟空找到一张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面孔。
  因此二十年后创作《大闹天宫》时,当万籁鸣终于看到一个民族化的孙悟空向他走来,他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这个孙悟空不再是米老鼠了!只见他上身一件鹅黄色短衫,下身一条大红裤子,脖子围一条围巾,腰系灿烂金黄的虎皮短裙,足蹬薄底快靴,手舞闪闪发光的金箍棒,这个孙悟空造型一部分来自于民间京剧脸谱,头上是模仿白羊肚毛巾的陕北农民形象,真可谓神采风扬、勇敢矫健!
  在自传《我与孙悟空》一书中,万籁鸣写下了他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孙悟空时的震撼。当时他坐在试片室前排的座位上,目不转睛地看着动画银幕上的孙悟空,他这样回忆到:
  “孙悟空在笑,而我却在流泪,但这是喜悦的眼泪,激动的眼泪。在暗中,我用手帕抹着腮边的泪水,多少年来朝思暮想的孙悟空竟然来得那么突然,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这种矛盾、复杂的心情,我也说不清楚是怎么产生的。他活生生地站在我的面前,那么喜人,演得比我想象得还要好。妇女们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而我这一‘胎’却怀了二十多年,有几回险些成了‘死胎’。我心里默默地说:‘孙悟空,我们终于见面了!’”
  读到万籁鸣先生的这段创作自白,我感同身受。三十多年前,当我完成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配音工作时,我心中的兴奋、激动与满足是如此的相似!我同样用我的声音,为孙悟空电视形象的成功塑造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这些年来,许多观众都以为剧中孙悟空的声音就是六小龄童老师的声音,但我并不遗憾,我想,这恰恰肯定了我的工作价值。此后,无论是动画电影《金猴降妖》,还是《大闹天宫》3D版的重新配制,我都将对孙悟空的个人理解融入配音创作之中。
  比如,这是喜出望外的孙悟空;这是怒气冲天的孙悟空;这是灵机一动的孙悟空……这些年来,我一直尝试捕捉孙悟空的细微声音表情,并通过拟声的方式,把每一种情绪外化出来,让他的猴性更加生动,也让他的银幕形象更加完整。
  说来也巧,我决定走上配音表演这条艺术道路,也和《大闹天宫》有着不解之缘。在我的大学时代,我有一位专业偶像,那就是上海电影制片厂译制组的邱岳峰先生,他是《简爱》里古怪优雅的罗切斯特,也是《大闹天宫》里灵动可爱的孙悟空。那时候,我最擅长模仿的就是他的声音。可以这样说,在我的心中,他就是孙悟空的化身,他的声音真有着孙悟空一样的七十二般变化,充满魔力。
  很高兴,我有幸用声音来带领大家重温经典。那么,就请允许我,在本期节目的最后,用声音的方式向国漫经典、向国漫前辈、也向我的偶像邱岳峰先生致敬。
  下面,就让我来尝试挑战一个经典片段。这是《大闹天宫》中孙悟空被太上老君推进八卦炉的一场戏。在六十年代的美术片中,邱先生一人分饰两角,塑造了孙悟空和太上老君两个针锋相对的人物形象,声音、语态、情绪转换都极具难度且十分精彩。
  太上老君:猴头!炉子里的滋味可好么? 
  孙悟空:老头!好热啊!好热啊! 
  太上老君:别忙叫热,我还没生火哩!赶快搧风吹火!我说猴头!这会儿,又怎么样啦? 
  孙悟空:老头!里面好舒服,好凉快呀!
  太上老君:猴头!到了这时,你还调皮耍赖!叫你知道知道我的厉害!猴头!猴头!怎么样啦?猴头,可舒服么?徒儿们!这妖猴已化为灰烬!赶快熄火开炉!咦?炼来炼去,把这妖猴炼成两粒金丹啦!哎哟!
  孙悟空:老头儿!还要俺老孙还你的金丹么?
  太上老君:大圣饶命!大圣饶命!
  孙悟空:这回便放了你,俺老孙要找那玉帝老儿算账去!
  转眼间我已步入花甲之年,多少年过去了,当我重温这段经典,又似乎重新回到了少年时代。说起来,我这一生,也算见证了国漫发展的不同阶段;我更期待,有越来越多的国漫形象,能像与我的童年相遇的这只“猴子”那样,住进一代代人的记忆,传递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下期预告

李扬:永远的《大闹天宫》,永远的国漫经典 |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经典

   编者按:
  为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中扩大优质内容产能,创新内容表现形式,提升内容传播效果,助推文艺领域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中国文艺网联合喜马拉雅,隆重推出《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经典》系列网络音频节目第二季。《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经典》于2019年推出第一季,受到广大网友的热烈欢迎和高度好评。今年国庆中秋之际,让我们再次相聚“追经典”,通过文艺大家名家、网红大咖、业界专家的推介,继续领略经典文艺作品的永恒魅力。本期推出的是《李扬:永远的〈大闹天宫〉,永远的国漫经典》。

本期推出




李扬:永远的《大闹天宫》,永远的国漫经典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经典》,我是配音演员李扬。
  一说到“童年偶像”,大家立刻会想起谁呢?
  我提名齐天大圣孙悟空!!!
  他诞生于古典名著《西游记》,他腾云驾雾、变化多端、神通广大,真是无所不能!历经数百年的演变,孙悟空成为几代中国人记忆深处共享的经典英雄形象。有时候,他是戏曲舞台上的灵动武生;有时候,他是动画片里的可爱少年;有时候,他又是影视剧中战无不胜的坚强斗士。
  他是我的偶像,我想肯定也是你们的偶像。
  是的,或许你我隔着几代人,但就像歌里唱的,“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都一样。”我们都曾有过痴迷于动画片的年纪,也都曾在这个年纪,在动画片中与孙悟空这只猴子相遇。我想对于80后、90后,这部动画片或许是“猴哥猴哥你真了不得”;对于90后、00后,或许是《大圣归来》;而我们这代人,则无疑是《大闹天宫》。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这部首映于1961年的中国美术片。
  话说,这一天风和日丽,花果山上苍松翠柏、琪花瑶草,群猴采摘果实、追逐嬉戏,好不热闹!峰峦深处,一条银色的瀑布飞流直下,正好罩住洞口,像一道天然的帷幕。幕布揭开,金光四射,我们的“美猴王”一个跟头就跃出了洞口。他高声叫道:
  “孩儿们,操练起来!”
  这是《大闹天宫》的开场。我记得,当时孙悟空一出场,就吸引了我的全部注意。他一身披挂,喜上眉梢,王冠上的两根雉尾更显得威武俊俏。伴随着京剧鼓点,他动了起来,身姿是欢快的,情绪是热烈的,就这样,我们清晰地看见了、也听出了这位美猴王的昂扬乐观。
  我想,美术片《大闹天宫》之所以成为经典,正因为它的视觉与听觉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从绿意盎然的花果山,到蔚蓝如谜的深海龙宫,再到仙气缥缈、金碧辉煌的天庭,这里不仅有铜器漆器的古雅、敦煌壁画的浪漫、年画木刻的生动,更有中国民乐的豪迈与中国戏曲的华美。
  今天,很多热爱二次元文化的宅男宅女很爱谈一个词,叫“国漫崛起”,但你们可能不知道,“国漫崛起”的真正历史起点,就应该追溯到这部创作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闹天宫》。
  为了完成这部动画经典,我们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艺术家前辈们可谓呕心沥血!只有几十个人的创作组,花了前前后后四年的时间,一共绘制了十五万四千多帧画稿,电影胶片的最终长度达到了3140米,足可以绕着现在的田径场跑8圈!在这些惊人的数字背后,是中国动漫先驱开天辟地的决心与筚路蓝缕的勇气。
  这条“国漫崛起”之路,他们闯得艰辛,却行得坚定。
  说到创造经典的幕后英雄,我必须给大家介绍一个重要的名字,他叫万籁鸣,他是《大闹天宫》的总导演,是创造了“铁臂阿童木”形象的日本动漫大师手冢治虫的毕生偶像,更是中国动画艺术的奠基者。
  万籁鸣与亲兄弟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一起从事创作,他们就是开创了中国动画电影历史的“万氏兄弟”。从1926年的中国第一部动画短片《大闹画室》,到1941年的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万氏兄弟为中国美术片创造了太多的“第一次”。
  就拿《铁扇公主》来说吧,它为后来的《大闹天宫》提供了丰富的前期探索经验。如果你看过这部动画片,你一定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细节:这个“三借芭蕉扇”的孙悟空居然戴着一副白手套!它大头大脚的样子,活像个“走错片场”的米老鼠!滑稽是滑稽,可爱是可爱,但怎么看都不像是中国人审美习惯中的猴子,万籁鸣对此也很不满意,他一直渴望为孙悟空找到一张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面孔。
  因此二十年后创作《大闹天宫》时,当万籁鸣终于看到一个民族化的孙悟空向他走来,他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这个孙悟空不再是米老鼠了!只见他上身一件鹅黄色短衫,下身一条大红裤子,脖子围一条围巾,腰系灿烂金黄的虎皮短裙,足蹬薄底快靴,手舞闪闪发光的金箍棒,这个孙悟空造型一部分来自于民间京剧脸谱,头上是模仿白羊肚毛巾的陕北农民形象,真可谓神采风扬、勇敢矫健!
  在自传《我与孙悟空》一书中,万籁鸣写下了他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孙悟空时的震撼。当时他坐在试片室前排的座位上,目不转睛地看着动画银幕上的孙悟空,他这样回忆到:
  “孙悟空在笑,而我却在流泪,但这是喜悦的眼泪,激动的眼泪。在暗中,我用手帕抹着腮边的泪水,多少年来朝思暮想的孙悟空竟然来得那么突然,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这种矛盾、复杂的心情,我也说不清楚是怎么产生的。他活生生地站在我的面前,那么喜人,演得比我想象得还要好。妇女们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而我这一‘胎’却怀了二十多年,有几回险些成了‘死胎’。我心里默默地说:‘孙悟空,我们终于见面了!’”
  读到万籁鸣先生的这段创作自白,我感同身受。三十多年前,当我完成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配音工作时,我心中的兴奋、激动与满足是如此的相似!我同样用我的声音,为孙悟空电视形象的成功塑造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这些年来,许多观众都以为剧中孙悟空的声音就是六小龄童老师的声音,但我并不遗憾,我想,这恰恰肯定了我的工作价值。此后,无论是动画电影《金猴降妖》,还是《大闹天宫》3D版的重新配制,我都将对孙悟空的个人理解融入配音创作之中。
  比如,这是喜出望外的孙悟空;这是怒气冲天的孙悟空;这是灵机一动的孙悟空……这些年来,我一直尝试捕捉孙悟空的细微声音表情,并通过拟声的方式,把每一种情绪外化出来,让他的猴性更加生动,也让他的银幕形象更加完整。
  说来也巧,我决定走上配音表演这条艺术道路,也和《大闹天宫》有着不解之缘。在我的大学时代,我有一位专业偶像,那就是上海电影制片厂译制组的邱岳峰先生,他是《简爱》里古怪优雅的罗切斯特,也是《大闹天宫》里灵动可爱的孙悟空。那时候,我最擅长模仿的就是他的声音。可以这样说,在我的心中,他就是孙悟空的化身,他的声音真有着孙悟空一样的七十二般变化,充满魔力。
  很高兴,我有幸用声音来带领大家重温经典。那么,就请允许我,在本期节目的最后,用声音的方式向国漫经典、向国漫前辈、也向我的偶像邱岳峰先生致敬。
  下面,就让我来尝试挑战一个经典片段。这是《大闹天宫》中孙悟空被太上老君推进八卦炉的一场戏。在六十年代的美术片中,邱先生一人分饰两角,塑造了孙悟空和太上老君两个针锋相对的人物形象,声音、语态、情绪转换都极具难度且十分精彩。
  太上老君:猴头!炉子里的滋味可好么? 
  孙悟空:老头!好热啊!好热啊! 
  太上老君:别忙叫热,我还没生火哩!赶快搧风吹火!我说猴头!这会儿,又怎么样啦? 
  孙悟空:老头!里面好舒服,好凉快呀!
  太上老君:猴头!到了这时,你还调皮耍赖!叫你知道知道我的厉害!猴头!猴头!怎么样啦?猴头,可舒服么?徒儿们!这妖猴已化为灰烬!赶快熄火开炉!咦?炼来炼去,把这妖猴炼成两粒金丹啦!哎哟!
  孙悟空:老头儿!还要俺老孙还你的金丹么?
  太上老君:大圣饶命!大圣饶命!
  孙悟空:这回便放了你,俺老孙要找那玉帝老儿算账去!
  转眼间我已步入花甲之年,多少年过去了,当我重温这段经典,又似乎重新回到了少年时代。说起来,我这一生,也算见证了国漫发展的不同阶段;我更期待,有越来越多的国漫形象,能像与我的童年相遇的这只“猴子”那样,住进一代代人的记忆,传递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下期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