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红线女之后还有“红线女”
发布时间:2013-12-27

  二○一三年六月七日下午,我去红线女艺术中心拜访红老师,代表广州市文联送上端午节的问候。恰好她一身戏服,手捧红烛,正在舞台上为拍摄艺术片《永恒的舞台》演唱红腔名曲《红烛泪》,我立即拍下了这个镜头。没想到竟成了红老师生命中最后的带妆剧照,十分珍贵  乔  平  摄 

  红线女,这位传奇女子,不仅是广州粤剧界的大姐大,也是中国戏剧界乃至中国文艺界的一颗巨星,一面旗帜,一座丰碑,一个传奇……

  不幸的是,这样伟大的巨星,也有陨落的一天。

  12月25日,是红线女老师的生日。往年的这个时候,我都会前去祝贺。如今,人去楼空……我在追思、怀念、痛悼红线女老师之余,总在想,她为什么能够如此受到上至国家领袖、下至黎民百姓由衷的爱戴,热烈追捧,倾心仰慕?

  因为,红线女有着中国人民艺术家所特有的精神,我权且称之为“红线女精神”吧。这种精神内涵,一是以艺术为生命;二是以人民为中心;三是以生活为源泉;四是以育人为己任。

  所以,毛泽东主席热情地给红线女题词:“活着,再活着,更活着,变成了劳动人民的红线女。 ”

  我又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时代造就一代人。红线女是从国破家亡的磨难、政治运动的冲击等艰苦环境中闯过来的,深受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心厚爱而成长起来的人民艺术家。然而,红线女之后,在这个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新时期里,粤剧界还会不会出现第二个红线女?而且是比红线女更红线女的“红线女” ?

  高山仰止。我大声赞美红线女,因为她创造了粤剧界“前无古人”的成就。但是,我又深深担忧,生怕看到“后无来者”的窘境。

  因此,努力加油吧,粤剧界以及所有关心粤剧的热心人!

“艺坛大家”是中国文联的品牌项目之一,起始于2004年,至今已拍摄老一辈著名文艺家100余人,涉及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等多个艺术门类,部分专题片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播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次通过中国文艺网的网络新媒体平台集中发布推送,是适应网络时代传播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优势开展宣传推介的一次重要探索。这一品牌项目致力于回顾总结我国当代艺坛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和人生历程,搜集抢救他们的珍贵音像资料,既努力为文艺工作的后来者打造一部生动教材,也力争为中华文艺保存一批宝贵的艺术人文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