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央:李铎书《孙子兵法》巨幅长卷侧记、侧评
发布时间:1995-04-06

书兵法之最开长卷之先

  ——李铎书《孙子兵法》巨幅长卷侧记、侧评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由中国军事博物馆和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举办的“李铎书《孙子兵法》碑拓展”,于1995年7月4日至13日在军博与观众见面。
  7月2日晚,展览正式开幕之前,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总政首长和文化部领导的陪同下,饶有兴趣地观看了展览,先睹为快。参观过程中,党和国家领导人边欣赏、边称赞,对李铎予以很高的评价和鼓励。党和国家领导人还观看了李铎现场写书法,并予以称赞。最后,李铎把精心书写的墨宝赠送给党和国家领导人。
  消息很快传开,筹展办和李铎先生工作室的电话铃声响个不停,不少热心的朋友询问关注展事,更多的书画爱好者则翘首等待。
  7月4日下午,展览正式开幕。参加开幕式的领导和观众逾千人,场面之热烈、隆重,为多年来个人作品展所仅见。7月6日上午,军委首长亦莅临参观。对李铎这位军队大学校培养出来的著名书法家表示祝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及军队领导同志这样亲临参观书法展,实不多见。
  李铎书《孙子兵法》长卷共158张,每张为4尺宣纸,高70厘米,总长220余米,由河南洛阳镌苑碑林张弘先生等精心刻成石碑。若从篇首看到篇尾,要走半里路长,信步其间,人便悠游于古代兵法的神圣深奥与现代书法艺术的千变万化之中。李铎书《孙子兵法》长卷,实为书兵法之最,开书法长卷之先。6月15日,83岁高龄的中国书协名誉主席、当今书法界之泰斗启功先生观看了长卷拓片,十分高兴,连连称道,并欣然赋诗:
  猿臂伸来录异书,淋漓点画古藤粗。
  鸿都门下中郎笔,视此豪情逊不如。
  六千文字百余石,信手镌来若等闲。
  纵使庞涓逃树下,也难擎此重如山。
  启老引经据典,热情赞扬了李铎的书艺和这一壮举,意味深长。启老的诗稿墨迹,已作为这一长卷的后记,勒碑上石,真是珠联璧合,为展览增光添彩,亦成为一段美谈。
  李铎,号青槐,字仕龙,今年65岁,湖南醴陵人,现为军事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是崛起于70年代末的著名书法家,作品广为流传,饮誉海内外,书风古拙沉雄,潇洒奔放,刚健清新,深为艺术界称重,更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在当今书风日盛,人才迭起,高手林立的书坛上,能独领风骚,独树一帜,独成风格的人物屈指可数,而李先生是公认的、屈指可数者之一。这次书刻兵法,是一项巨大工程,倾注了他最大的心血精力,从文字校订、酝酿构思、设计准备到开笔挥毫,直至书成杀青,前后历时8个月,多少次挑灯夜战,无数个不眠之夜,反复推敲,呕心沥血,巨作完工,他整整瘦了一圈。毫无疑问,这代表了他目前的最高成就。放眼望去,只觉得朗朗清风扑面而来,引人入胜;如风卷云舒,气象万千;如虹飞岫出,瑰丽灿烂;如群马奔啸,腾尘起雾;如高山飞瀑,一泻千里;如石壁挂藤,蛇引婉动……倘无对线条的控制达到百炼钢化为绕指缠的能力,视觉上给人的感受是不可能如此强烈的。炉火已见纯青。
  看他的风格特点,笔画的恣情肆意、长戈大戟似黄山谷;风樯阵马、痛快淋漓如米元章;参差错落、穿插掩映近王觉斯;屈曲盘纡取张长史;刚健雄强像李北海。而郭沫若书风的那种凝聚着时代精神的蓬勃气息,在他笔下依然化而犹存,每每露出端倪。细细观摩,虽汪洋恣肆,忘怀法则,而法度尽在其中。取法之广,融会之妙,用笔之奇,一片烟云化机,凝成自家风貌。
  作为一名书法家,在书写形式上,不论屏条、中堂、对联,还是横披、扇面,章法都在驾轻就熟之中。然而在手卷上落墨,构思酝酿、章法布局,都显得更为突出,处理不好,不是流于松散懈气,就是出现拥塞沉闷,或前后不够协调失之连贯。唐代孙过庭的《书谱》,明末王铎的手卷,是长卷书法中的精品。自清以降,及至近现代,成功的手卷作品并不多见,特别是巨幅长卷,因为难于驾驭,鲜有人为。如同带兵作战,指挥一个连、一个团好办,而大兵团作战,能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需要有战略家的雄才胆魄。李铎在谋篇造势上,可以说是站在统帅家的高度,令千军万马进退疏敛尽在挥手之间。6000多字,一千多行,自始至终既风格一致,浑然天成,又仪态万方,变化无端;连绵中寓畅达,凝重中见飞动;茂密葳蕤处如森林树海,疏朗开阔处如草原绿洲。章法布局安排得这样好,真是标新立异,独具心裁,非大手笔不能为之,足可在现代书法史上占一席之位。
  古人论书,多以“神采”为上。神采即书家的气质精神、性格情感附丽于线条中的律动、韵致,是一种特殊的“移情”行为。李先生以行书、草书著称,而草体最能“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最能显见书家的心灵轨迹。就兵法长卷而看,它的高妙、动人之处,也正在于通篇的气势恢宏,气宇轩昂,神采飞扬,字里行间跃动着威武雄风,透达着阳刚之美,真有一种大江东去、一往无前的气概。当然,这种在艺术上给人的审美感受与作者的身世经历不无关系。李铎戎装一身,倥偬半世,军旅生涯陶冶了他的胸襟,熔炼了他的艺术才华。书家本色是战士,作为一名军人书法家,读兵书,写兵法,使兵法与书法相映生辉,亦在情理之中。况且,《孙子兵法》照耀千秋,历来被视为“兵学圣典”,现在以书法艺术的形式,将其立碑刻石,置之于广,邀赏于众,不论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角度,还是进行爱国主义、国防教育,都很有现实意义。
  据李铎夫人李长华介绍,李铎在进入创作之前,反复研读校订《孙子兵法》,深领其哲理要义,并尝试着将其辩证思想融入书法创作中去,以求得兵法内容与书法形式的和谐一致,这更见他治学从艺的严谨与苦心,尤其可贵。他还结合近现代中国革命战争史加以分析研究,写下了诸多手记和诗稿,在这个展览中,观众也看到了这部分墨迹和近期创作的一批绘画作品。
  此次展览获得了圆满成功。展出期间,不少观众留言,盛赞李铎先生的书艺,同时询问《孙子兵法》长卷拓片何时出版,以便购买珍存。展览结束后,亦有不少朋友及书法爱好者询问此事。可见,这一展览的影响是十分巨大和深远的。愿李铎先生这一鸿篇巨制早日出版,以满足广大书法爱好者们的心愿。
  原载于1995年4月中国书协主办的《书法通讯》  

“艺坛大家”是中国文联的品牌项目之一,起始于2004年,至今已拍摄老一辈著名文艺家100余人,涉及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等多个艺术门类,部分专题片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播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次通过中国文艺网的网络新媒体平台集中发布推送,是适应网络时代传播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优势开展宣传推介的一次重要探索。这一品牌项目致力于回顾总结我国当代艺坛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和人生历程,搜集抢救他们的珍贵音像资料,既努力为文艺工作的后来者打造一部生动教材,也力争为中华文艺保存一批宝贵的艺术人文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