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肖冰、侯波:用摄影见证文艺界“大会师”
发布时间:2006-11-10

  我们夫妻俩用手中的相机记录过中国艰辛而光辉的革命和建设历程,而多次参加全国文代会的经历,也让我们留下了会议上拍下的一些珍贵照片,这些照片见证着全国文代会这一中国文坛盛事。

  徐肖冰:1947年7月,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一次文艺界的“大会师”:解放区和国统区文艺工作者代表的“大会师”,新解放区和老解放区文艺工作者代表的“大会师”,城市、农村和部队文艺工作者代表的“大会师”。我是这一系列“会师”的一个见证者。从上世纪30年代初到解放前,我从家乡浙江桐乡到了上海拍电影,后又参加八路军去了延安,也到过晋察冀地区,直至1949年进入北平,因此上述那些地方我都有很多认识的人,其中,很多人都参加了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大家正好有机会欢聚一下了。我从一个摄影小学徒成长为全国文代会的代表,心情自然非常激动。当时,我所在的组里几乎都是电影界大名鼎鼎的人物,蔡楚生、史东山、谢添、吴印咸、袁牧之、陈波儿等好多人都到了,而我只能算是个小字辈。大家一起畅谈中国电影的发展,气氛非常热烈。

  侯波:我当时也已经被调入中南海担任摄影工作。我13岁就跟随部队闹革命,后到延安上学,再后在东北电影制片厂和北京电影制片厂担任摄影工作。虽不是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的正式代表,但是因为工作关系,我还是见证了这次文代会的盛况。第一次全国文代会期间,毛泽东主席看望文代会代表的时候,我跟随主席来到了会场,抓拍到了一幅毛主席、郭沫若、茅盾和周扬在主席台上的照片,而当我回过头后,发现周恩来总理当时正坐着一个小马扎,坐在文代会代表们中间,于是抓紧时机拍了一张。这些照片现在都已经成为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的重要资料。

  徐肖冰、侯波:到1960年第三次全国文代会的时候,我俩都是正式代表,也是当时难得一见的夫妻代表。但“文革”中,我们被双双打成“反革命”,在周恩来总理的过问下,徐肖冰于1969年恢复了工作,而侯波直到1978年才得以平反。1979年10月底,我们这对历经磨难终又重见天日的夫妻再一次双双作为正式代表共同见证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第四次全国文代会的开幕。此时,徐肖冰已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当时,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国家的各行各业形势都开始好转,大家的心情也都很好,会上邓小平同志的讲话说出了所有代表的心声和期望,非常鼓舞人心,讲完后大会堂里的掌声经久不息。当时,由于参加会议的女同志较少,侯波还坐在了主席台上,心情尤为激动。

  会后,中国摄协还编辑了一本第四次全国文代会摄影集锦——《文坛繁星谱》。该书由茅盾题签,夏衍作序,徐肖冰写跋,收录的330幅照片,几乎全部都是抓住文艺家们在会议活动中的瞬间拍摄的,这些形象和场面生动、自然,富有浓郁的现场感和生活气息,真实地反映了第四次全国文代会的500余位著名作家、艺术家的生动形象。这本摄影画册是记录这次文坛盛会的珍贵历史文献。书中收录了一张这次文代会期间徐肖冰在周扬家里抓拍的周扬、夏衍和阳翰笙一起研究问题的照片,当时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称赞。“文革”期间,这三个人和田汉被称为“四条汉子”,田汉还被迫害致死。这张照片既是对“文革”中一批著名文化人早逝的有力见证和深切哀悼,也是文艺界在新时期团结努力开创文艺工作新局面的很好的反映。

  之后,我俩一起参加了第五次、第六次全国文代会,现在,共和国的文坛经历过了风风雨雨,摄影界、文艺界新人辈出。年轻人是祖国的希望,希望你们的报纸能多宣传他们。文联的工作,文艺界的工作目前正处于很好的发展时期,希望第八次全国文代会取得圆满成功。

  (徐肖冰为第一至六次文代会代表)(侯波为第三至六次文代会代表)

  (本网记者郭青剑根据采访整理)

栏目介绍
“艺坛大家”是中国文联的品牌项目之一,起始于2004年,至今已拍摄老一辈著名文艺家100余人,涉及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等多个艺术门类,部分专题片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播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次通过中国文艺网的网络新媒体平台集中发布推送,是适应网络时代传播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优势开展宣传推介的一次重要探索。这一品牌项目致力于回顾总结我国当代艺坛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和人生历程,搜集抢救他们的珍贵音像资料,既努力为文艺工作的后来者打造一部生动教材,也力争为中华文艺保存一批宝贵的艺术人文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