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中石:电脑对书法不是挑战是督促
发布时间:2012-02-08

  “在古代,我们不短信,不网聊,不漂洋过海,不被堵在路上,如果我想你,就翻过两座山走五里路,去牵你的手。 ”蔡康永的这段话曾经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科技化时代,使得感情日益淡薄,文字离我们越来越遥远。电脑的流行、数字化产品的普遍化,年轻人之间的交流都已经换成了短信、 Email,写作也大多以电脑为工具;笔,尤其是传承了几千年的毛笔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遥远,更遑论书法。电脑会不会对书法造成威胁?书法传承将会怎样?近日在清华大学百年礼堂召开的时代论坛上,杨振宁、欧阳中石、冯其庸、吴良镛相聚一堂,对话“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 ,其中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对此进行了回答。

  “我们的社会在发展,科学化给我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方便在哪里?方便在学习和理解上。我们写字是不是耽误时间呢?要写一些字还不如打字快。 ”欧阳中石肯定了电脑等电子产品带来的便利,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电脑使得很多人方便学习文字,但是写字能力却差了” 。他从汉字发展角度详细谈了自己对电脑和书法关系的看法。

  “我们的汉字应该说是中华儿女对于世界人民的贡献,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欧阳中石介绍说,人与人交流思想,最直接的是语言。但是语言有时间空间的限制,“我在这里说的外边听不见,我今天说了明天又不存在了。这就需要解决办法。 ”文字记录解决了这个困难。但是同时这个字的声音和客观事物没有必然的联系,比如我们说一本书,在北方说这是shu,在南方就说是xu,在美国就是book。哪一个是根本呢?哪一个也不是。欧阳中石讲有一个日本朋友来到中国先到了东北,大家介绍说这是一位“一本人” (日本人) ,然后到了西安,就介绍说这是一位“二本人” (日本人) ,到了广东说这是一位“十本人” (日本人) ,日本人自己都迷糊了,问:“我到底是几本人? ”所以声音并不代表本来的情况,文字的声音和客观事物之间只是一种约定的联系。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蹏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欧阳中石认为,我们中国祖先有了一个了不起的办法,画个画来表示,日怎么写,月怎么写,尽管不会说,但是能够画出来,比如说画个太阳,谁也认得,这样就从形象上解决了声音与客观事物无联系的问题。“当然了,能够画的画也不多,我们写一个木就画一个树,树多了怎么办?在旁边再画一棵树,就是林。能画出来的画很少,我们中国的祖先很了不起,一张画不行,画两张画,两张画不行再画一张有办法能够互相商量的画,这是我们的祖先的办法。比如说,大家都知道太阳是发光体,月亮是反光体,放在一块就是光明。很自然地就解决了问题。这是智慧的结晶。 ”汉字从象形发展而来,经过历史变迁变化也很大,今天的汉字已经不是原来那张画了,不过,欧阳中石强调: “我们的汉字是有规律的” 。这样,文字从画而来因此是艺术,遵循规律从而也是科学,“我们应该很好地发掘它” 。

  如何发掘?欧阳中石的一位友人到日本,在长途公共汽车上发现窗边有好多书,凡是不想打磕睡的就拿本书看看,一打开书很奇怪,不是文字,是图画。他觉得图画很容易沟通人们的思维,不知道是哪国人,不知道识哪国文字,一看图画就都明白了。欧阳中石说:“什么叫图画?我们的汉字不就是图画吗?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一点,我们不应当自私,应当把我们的文字整理得更好,更让人一看就明白,一看就知道它代表了什么事物,这样的话我想我们的中华文化会很好的传达。 ”因此他强调,现在有电脑很多时候都不用写字了,那么电脑是不是发展到头了呢?还没有到尽头。艺术可以促进科学的发展,“如果我们把电脑弄成一个比手还灵巧还能写出艺术性的汉字来的话,电脑书写和手写具有一样的艺术性,那就更了不起了,我听说有许多电脑专家正在考虑这个问题。 ”欧阳中石认为,社会在发展中所提出来的问题都促使我们各种学科的前进,“所以我觉得大家提到电脑对于我们的挑战,我们应当谢谢电脑,这不是挑战而是督促,是对我们的启发。科学和艺术是会一起发展的。 ”

栏目介绍
“艺坛大家”是中国文联的品牌项目之一,起始于2004年,至今已拍摄老一辈著名文艺家100余人,涉及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等多个艺术门类,部分专题片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播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次通过中国文艺网的网络新媒体平台集中发布推送,是适应网络时代传播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优势开展宣传推介的一次重要探索。这一品牌项目致力于回顾总结我国当代艺坛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和人生历程,搜集抢救他们的珍贵音像资料,既努力为文艺工作的后来者打造一部生动教材,也力争为中华文艺保存一批宝贵的艺术人文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