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和钧:李铎先生《义勇军进行曲》书法创作谈
发布时间:2000-02-20

血肉精魂筑长城

——李铎先生《义勇军进行曲》书法创作谈
  在中国常德诗墙的《华夏新声》篇章里,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诗墙选萃展上,这幅大气磅礴、神韵飞扬的书法作品,总是特别吸引观览者的注目。许多人在这幅作品前都要驻足凝视,揣摩端详,久久不愿离去;有的观众还要去而复返,又来比画默读,或掏本临写,或拍照摄像。这是一幅什么作品?《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难怪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这是谁人所书?著名军旅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铎先生,被书法大师启功先生赞誉为“鸿都门下中郎笔,视此豪情逊不如”的大手笔,难怪有如此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绝非一般的书法作品,李铎先生是怎样进行创作的呢?许多观众在振奋、激动中,总想了解得更多一些,我们也有着同样强烈的愿望。趁去年在北京参与办展的机会,待6天的“中国常德诗墙书画作品及碑拓选萃展”刚一结束,我同李次之同志便赶紧去拜访李铎先生,想请他谈谈创作书法作品《义勇军进行曲》的心得体会。
  听了我们的来意,李铎先生神情顿时庄重起来。他说,接受“中国常德诗墙”约我书写《义勇军进行曲》的任务,我的心情是十分肃穆庄严的。因为《义勇军进行曲》是代表我们中华民族心声的庄严歌曲,是凝结着我国人民的血肉和精魂的歌曲,是汇集了整个民族的呐喊与意志的歌曲;新中国诞生时,这首歌曲被确定为代国歌,后来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又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正如你们所说,书写这样神圣的歌曲,绝非一般的书法创作!
  啊,如此的严肃认真,如此的郑重其事!我们听了,感动地说:您这样对待《义勇军进行曲》的书法创作,也反映了作为书法大家崇高的思想境界。
  李铎先生说,的确,书法创作确实是需要倾注思想情感的。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祖国河山,中华民族处于最危急关头的时候。面对强权压迫,外敌入侵,我们高唱着这首歌曲,掀起全民救亡的高潮,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60多年来,我们高唱这首歌曲,昂扬奋进,斗志凌云,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一个又一个的伟大成就。现在,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经济建设持续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奔向更加美好幸福的未来。但是,现在世界上并不太平,帝国主义对我还是虎视眈眈,亡我之心不死,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妄想阻止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我们要居安思危,随时随地提高警惕。我们要响亮地高唱这首歌曲,增强历史的紧迫感和拼搏精神,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强意识,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科技兴国,科技强军!我就是本着这样一种精神,我们民族的精神,奋斗的精神,奋勇前进的精神,来创作《义勇军进行曲》这幅书法作品的。
  李铎先生的慷慨陈词,深深地感染和激励了我们。他这激越的情绪,昂扬的意气,是怎样流入毫端,化为开阔豪宕、酣畅淋漓的书法作品的呢?我们很想一睹他笔走龙蛇的风采。因为是老熟人了,我便不无失礼地向李铎先生提出请求:“可不可以请您边讲解、边演示一番?”李铎先生略一迟疑,还是爽快地应允了我们。
  他拿出一张四尺宣纸,平整地铺展在桌案上,边准备笔墨边和我们攀谈起来。他说,书法创作好似统率千军万马,要有全局在胸,要有运筹调拨,要有一往无前、一气呵成的气势……看到他这般好的兴致,李次之同志兴奋地端起了摄像机,准备把他的讲解和演示,声情并茂地记录下来。
  面对纸沉思了片刻,李铎先生把笔蘸满浓墨,笔毫轻落,力透纸背。这时,他不再言语了,全神贯注,奋笔疾书起来。
  我们知道,李铎先生五岁入私塾读书,便开始练字。以后苦攻书法,曾遍临颜、柳、欧、赵、二王书体,后又于宋四家苏、黄、米、蔡上用功颇深,并旁及郑板桥、何绍基诸家。60年代他临摹郭沫若墨迹,达到真伪难辨的高度,郭老本人见了也极为赞赏。但是,正如启功先生所指出的:绝对无法说出李铎的那些笔法是专学哪个人的。李铎先生从艺60多年,他的书艺已由一种“必然”状态进入到“自由”状态。启功先生评说李铎:“用笔不拘束,结字求紧密,行气连贯,章法则在左伸右缩间取得行距的平衡,足见他是在一向放胆落笔中渐疏渐密的。”亲眼目睹李铎先生运腕挥笔的豪情,真乃最大的艺术享受。只见他点画之间,上下覆承,那一个个结体生动、活泼飞舞的字迹,便不断地从他挥洒着的笔端流淌而出。每个字的长短、大小、疏密、宽窄,竟然都是听凭他随心所欲,要怎样便是怎样,尽显笔情墨趣,色泽风神,令我们目不暇接,啧啧连声。前后不到一刻钟的工夫,又一幅气势雄浑、动律优美的书作《义勇军进行曲》便结构严谨、神韵无穷地满布在这张四尺宣纸之上。
  至此,李铎先生这才长长地嘘了一口气,有些抱歉地说:拿起笔来,我便忘记了其他,顾不上同你们说话了。我们也从陶醉中回过神来,请他再来就这幅作品,给我们指点要津。
  李铎先生说,刚才是信笔演示,不是创作。田汉、聂耳在创作《义勇军进行曲》这首著名歌曲时,他们耳边不断响起的是庄严的呐喊,从而迸发出如火如潮的激情,进而将这种激情体现在歌曲之中。我在酝酿创作常德诗墙那幅作品时,当然也被这种激情所感染、所鼓舞,把笔挥毫,心潮起伏,激越之情,倾注笔端。“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我的一点一画,笔起笔落,便都有了血肉,有了活力,一个个的字,便都化成我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生命体,都要用来表达我们的民族意志,表现我们的国魂、军魂。“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我书写时就带着这种气势,精神振奋,奋笔疾书,大有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气概,作品也就是这样一气呵成的。至于说笔画力量的控制,结构疏密的安排,那是靠平时的锻炼和经验的积累,书写时自然调动出来的。对重复的字,比如四个“起来”,五个“前进,进”,我先预构别体,不让它雷同。画面是滚动的,波浪式地向前推进,气脉贯通,神采飞扬,交织着音乐的韵律,使人看了产生情绪上的激动,产生共鸣,生发出一种催人奋发前进的力量。
  古人说:“书者,心之迹也”,“字有骨肉筋血,以气充之,精神乃出”。看了李铎先生的临池演示,听了他坦陈心迹的介绍,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书法作品《义勇军进行曲》精神内涵和美学价值的理解,心情异常感奋。我们请求他把刚才书写的作品送给我们留存纪念,他欣然表示同意。在给作品钤印的时候,李铎先生再次郑重地说:这不是正式作品,我主要是想表现创作时的那种气势。因为篇幅不够,省略了一句重复的歌词。讲完整性,当然还是给诗墙的那幅作品好,那是我倾注心血创作的。
  亲爱的读者,亲爱的观览诗墙的朋友们,请您再来看看李铎先生倾注心血、竭尽忠诚、满怀灵性、调动精湛技艺和丰富经验而创作的书法珍品《义勇军进行曲》吧!从这块高2米8、宽1米4的巨大的石碑里,从那雄浑豪放、跌宕有致的字里行间,您一定能听到一种激越奔腾的旋律,感到一种美的享受,获得一种奋进的力量!
  原载于2000年2月《常德诗墙》杂志
栏目介绍
“艺坛大家”是中国文联的品牌项目之一,起始于2004年,至今已拍摄老一辈著名文艺家100余人,涉及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等多个艺术门类,部分专题片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播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次通过中国文艺网的网络新媒体平台集中发布推送,是适应网络时代传播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优势开展宣传推介的一次重要探索。这一品牌项目致力于回顾总结我国当代艺坛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和人生历程,搜集抢救他们的珍贵音像资料,既努力为文艺工作的后来者打造一部生动教材,也力争为中华文艺保存一批宝贵的艺术人文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