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玉:贴着地生活九十岁不老
发布时间:2013-08-16

  8月15日,北京远郊万荷堂格外热闹。主人黄永玉将在这里迎来自己的90华诞。虽然距离晚上的大party还有一段时间,但上午来贺寿的客人已经络绎不绝。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左中一一行,一早便带着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亲笔写的生日贺卡和蛋糕、鲜花专门赶来看望黄永玉。

  身着休闲衬衫,手拿雪茄,脚穿时尚的crocs凉鞋,耄耋之年的黄永玉依然精神矍铄,劲头十足。他自在地坐在沙发上,感谢来给他祝寿的客人,并随性讲起自己生活的点滴。其中的几个小故事让人印象深刻。

  “我这一辈子就是离不开书,人只要跟着书走,不会坏。”“浪荡汉子”黄永玉,经历坎坷,却书不离手,终生与书为伴。他讲到,一次到一个县招待所住宿,闲来无事,搜遍房间也没看到可读的书,可不读书总是难以入睡。最后,竟然拿起电话本,“翻啊翻,读着本子上的百科知识也很有趣,不久便睡着了。 ”

  好读书,更好写书。虽然以画画在文艺界扬名,但黄永玉的文采斐然,独具一格。由于长期在《收获》杂志连载小说,黄永玉养成了上午写东西,下午画画,晚上和朋友聊天的生活习惯。一天不动笔,手就会痒痒。他讲述自己儿时经历的自传体小说(六七十万字)即将出版发行。接下来,还想完成关于抗战时期那段岁月的写作。高寿的黄永玉跟年轻人一样,计划着自己将来要干的事,一刻也不懈怠。“日子好了,可时间不多了。要是现在50多岁有多好,能做多少事。 ”乐观通达的黄永玉如此感叹。

  没有絮叨与重复,字字见性情,句句知人生。见过黄永玉的人,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也无论是第一次见,还是第N次见,总会被他的风趣与机智所打动,人们也习惯带着溢美之词、崇拜之情来“围攻”他。而智者黄永玉总会戏谑地说道:“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一见之下,雷从耳出。 ”若有人接着问,如何长寿,秘诀在哪?“老头”妙答:“贴着地生活,用人之常情看问题,客观看待自己的痛苦与开心。 ”

栏目介绍
“艺坛大家”是中国文联的品牌项目之一,起始于2004年,至今已拍摄老一辈著名文艺家100余人,涉及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等多个艺术门类,部分专题片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播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次通过中国文艺网的网络新媒体平台集中发布推送,是适应网络时代传播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优势开展宣传推介的一次重要探索。这一品牌项目致力于回顾总结我国当代艺坛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和人生历程,搜集抢救他们的珍贵音像资料,既努力为文艺工作的后来者打造一部生动教材,也力争为中华文艺保存一批宝贵的艺术人文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