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抗战舞蹈诗《天空作碑》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28日  来源:

  民族抗战的宏大诗篇

  ——评战旗文工团音乐舞蹈诗《天空作碑》

  图为音乐舞蹈诗《天空作碑》剧照

  回望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总能让人热血奔流、长歌当哭。然而纵观各类抗日题材文艺作品,又每每让人伤心失望、叹其浅薄。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各类抗战题材文艺作品借势喷薄而出。其中,战旗文工团音乐舞蹈诗《天空作碑》以其深沉厚重的艺术品质、直抵心灵的情感力量、别具一格的舞台呈现,在蔚为大观的作品中脱颖而出,深受观众好评。

  音舞诗《天空作碑》题目中,“碑”是一个关键字眼。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碑者,埤也。上古帝王,纪号封禅,树石埤岳,故曰碑也。”这段话可以作为“天空作碑”的注解,即“天空作碑”之“碑”,乃是全民抗战之精神丰碑,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伟大荣光,用以激励当前、昭示后代。这样高远的立意,让《天空作碑》具备了宏大的气魄和史诗般的品格,故能焕发其夺目光彩。

   溯源历史:重返浴血荣光的英雄年代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不能被割裂、不能被遗忘、更不能被虚无,特别是抗日战争这样光耀千古、辉映万代的历史。还原历史、溯本清源,是音舞诗《天空作碑》的创作初衷和显著特色。晚会以时间为序,划分为《大雪:屈辱》《大火:起来》《大雾:抗争》《大风:决胜》四个篇章,标题虚实结合,既是战斗历程的反映,也是抗战精神的提炼。音乐上,晚会选取《松花江上》《中国你还不怒吼》《大刀进行曲》《保卫黄河》等一组经典抗战歌曲,经全新编配和演绎,再次发出了救亡图存的呐喊;人物上,精心塑造了左权、张自忠、戴安澜、王铭章等一批抗日英雄形象,用细腻的笔触刻画英雄人物内心世界;环境上,通过营造尖锐的警报、破碎的山河、硝烟弥漫的泸勾桥、漫天通红的长城等场景,再现逼真的抗日战场;服装上,集士农工学商、知识分子、海外华侨、国共军人等人物造型于一体,突出全民抗战的主题。如此栩栩如生的抗战场面,让人置身其中而热血沸腾。随着时间的推进和情节的展开,观众或为悲痛的故事而流泪,或为民众的觉醒而振奋,或为英雄的出现而瞩目,或为战斗的胜利而欢呼……在历史的深处,观众触摸到了英雄人物的心跳,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强劲脉搏。

  关照现实:彰显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

  抗战胜利七十年来,世界格局几经变迁,国际风云变幻莫测。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中日之间的军力对比、邦交关系以及国民心态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站在一个新的起点,用全新的视角对待抗战历史,是军事文艺创作的应有之义。音舞诗《天空作碑》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将历史的触角延伸到当代,把“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对历史的认识和对战争的思考融入其中,赋予传统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歌曲《许我早生七十年》以当下青年官兵的口吻,恨不能早生七十年投身抗日战争“杀几个鬼子埋掉”、“立下战功打进背包”,充分展现了当代官兵继承传统、直面战争的浓烈情怀。走过风雨征程、回望战火硝烟,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来缅怀历史、告慰先烈?诗作《最好的告慰是强大》作出了响亮回答,这样的表达抓住了当下我军官兵豪迈自信的精神状态。这样的精神状态,属于意气风发走在强军兴军路上的当代军人,属于这个国力军力迅速增强,可以傲视周边、睥睨群小的伟大时代!同样,歌曲《国强我强》没有停留在简单空洞的缅怀历史上,而是脚踏实地从我做起,主动承担起一份责任,体现了当代官兵勇于担当、坚毅自信的时代特质。

  创新形式:开掘多种艺术的综合表达

  在艺术形式上,晚会采取了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方式,以诗歌为经,以音乐、舞蹈为纬,全力编织一派立体丰富的舞台图景。晚会总导演、战旗文工团李西宁团长坦言,这种艺术方式的安排是把“双刃剑”:弄好了出新出彩,弄不好出丑出洋相。编创人员为此煞费苦心,在诗歌、音乐、舞蹈的结合上,不是简单的粘合和焊接,而是在诗与诗之间,将歌曲和舞蹈有机融入,尤如血肉注入骨骼,使之浑然一体、水乳交融。如此一来,晚会既有了诗歌深沉蕴籍的品质,又通过歌曲和舞蹈,赋予晚会以较好的观赏性。晚会7首诗歌均系原创,全部由青年诗人董玉方担纲完成。7首作品在保持内在品格的基础上,各有侧重、相得益彰:《大雪》沉重哀痛、撕心裂肺;《起来》寓刚于柔、坚毅果敢;《壮士一去》忠魂浩荡、铁骨铮铮;《白刃》热血澎湃、夺人心魄;《家书》婉转抒情、催人泪下;《拿着闪电的父亲》苍凉高远、气势恢宏;《最好的告慰是强大》意蕴悠长、富于哲思。这些诗作,或擅于意象的表达,或长于情感的抒发,或精于故事的叙述,或明于情理的思辨,风格尽管不同,但都统一于主题之下。除了4首经典抗战歌曲外,原创歌曲《回信》以深情的女声演唱,表达了后人对抗战父辈的深情追忆;歌曲《所有人》以慷慨豪迈的乐风,发出了对日寇最后一战的有力呼唤;歌曲《回家》采取童声演唱的方式,干净澄澈的童声将人们从战火硝烟中带入重建家园的美好向往。

  强化特色:书写西南抗战的非凡贡献

  抗战期间,祖国西南地区作为战略大后方,为夺取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西南人民特别是四川人民,以巨大的牺牲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战期间,共有350万川军将士出川抗战,64万多人伤亡,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近年来,表现川军抗战的文艺作品渐成气象,但舞台作品还相对较少。音舞诗《天空作碑》中,通过诗歌《壮士一去》真实再现了川军出川抗战的典型场景:老父亲捧出一面“死”字旗,叮嘱出川抗战的儿子“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深情的表演让许多观众特别是老年人泪水夺眶而出,心绪久久不能平复。成都军区许多部队的前身参加过抗战并立下赫赫战功。诗歌《白刃》讲述了被八路军总部授予“白刃格斗英雄连”的官兵与日军拼刺刀并完胜日军的壮烈故事。作品打破常规,把新老军人置于同一个时空对话,让历史的故事在现实中展开,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体现了革命精神的延续。

  看过音舞诗《天空作碑》的观众,无不为作品感动落泪。但是,仅仅是感动并不足以表达一部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天空作碑》的优长在于:它让人在感动之余,还给人以思考,唤醒了那些沉寂在心灵深处的精神力量。它高扬起英雄的旗帜,从演员富有激情的表演中,我们看到了英雄主义的回归和军人血性的舒张,看到了民族的脊梁和巍巍的钢铁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