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术家走进“太阳村”:代表月亮来看太阳
http://www.cflac.org.cn  2011年09月14日  作者:张悦  来源:中国艺术报

“太阳村”的孩子与艺术家们亲如一家人

  “一朵金色小花在寒风中长大/哪里是他的家/何处天涯/如果不是你的手给我温暖牵挂/我怎能懂得报答/生命璀璨的阳光下/我的梦开了花/再多风吹再多雨打/有你在我不怕……”这首《太阳花》是羽·泉组合中的歌手胡海泉特别为“太阳村”创作的村歌。孩子们站成一横排,深情幽幽地唱,唱歌的孩子与其他同龄的孩子没什么不一样,只是脸上分明有一种抹不去的“特殊”神情,他们是北京“太阳村”的孩子,一朵朵风吹雨打中顽强生长的“太阳花”。 

  第一次听孩子们唱这首村歌,再铁石心肠的人心里都难免会有一阵酸痛,竟至落下泪来,也许因为歌的曲调有些凄婉。著名表演艺术家田华就不禁用手帕拭着泪,她说:“之前对‘太阳村’了解不多,以为就是座普通的孤儿院,没想到来了才知道这里有这么多的故事。”

听孩子诉说心事

  在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板桥村一隅,有这样一座“太阳村”,傍着牛栏山公路的西侧,附近有着一座农场,里面有规模齐整的枣园和桃园,间种着黄豆、玉米及各种蔬菜。在这座“太阳村”里,生活着113名孩子。这些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多是在监狱服刑人员的孩子。9月9日中秋将至,不久前刚刚成立的中国视协演员工作委员会组织老中青三代表演艺术家田华、陶玉玲、张勇手、黄宏、刘佳、伊琳、王静、纪宁等走进“太阳村”,慰问和看望这群特殊的孩子,并与他们共同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中秋节。 

  村子并不显眼,但吸引和感动来访者的是这个“村子”的“村长”张淑琴和环绕在她周围的花朵般的孩子,以及从她口中娓娓道出的关于这些孩子们特殊的故事。据张淑琴介绍,北京市太阳村特殊儿童救助研究中心,简称太阳村,2000年12月在北京顺义建村,采用自筹资金、集中供养的方式,无偿替服刑人员代养代教未成年子女。这些由于父母服刑而失去生活依靠的孩子,不得不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在人生的道路上过早地饱尝生活的磨难和辛酸。他们有的流浪社会,有的为人放牛牧羊,有的沿街乞讨,有的则被亲属皮球般踢来踢去遭受虐待,更有甚者已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父母有罪,子女无辜。这些孩子应该和其他孩子一样,在人格上平等,享有同等的权利”。61岁已是退休年龄的张淑琴这样说。这位“太阳村”的创始人,曾是陕西监狱管理局的一名警官,也是记者和作家,通过大量的采访,她了解到服刑人员入狱后留守儿童的种种困苦,作为母亲,她不忍看到孩子遭罪;作为监狱工作者,她希望服刑人员能安心服刑。1995年,她顶住各方压力,利用社会力量在陕西创办了第一个替服刑人员无偿代教未成年子女的“太阳村”。16年间,她和她的团队在国内外爱心人士的帮助下,相继在北京、河南、江西、青海、辽宁等省市建成了8座“太阳村”,用集中供养、分散助养、临时托管等形式帮助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超过4000名,使孩子们度过了离开父母的那段最困难的日子。

|活动的主题和性质|
本着“百花扎根沃土、艺术奉献人民”的宗旨,2012年“送欢乐下基层”的主题为“深入基层、服务大众、促进繁荣、推动发展”文化惠民活动。
|活动范围和服务对象|
2012年“送欢乐下基层”活动要深入基层生产生活第一线,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到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尤其是深入到基层农村、厂矿、社区、学校、部队等地,为乡村农民、农民工送艺术、送温暖、送欢乐,更好地推动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倾斜、向普通百姓倾斜,让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活动原则及方式|
1、围绕中心,把握主题,强化服务。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到人民群众中间,通过下基层不断增强服务群众的意识,增强文联和艺术家的亲和力、凝聚力,扩大公益性活动的社会影响,努力培养文艺家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多方联动。活动由中国文联部署协调,各团体会员单位可分别举办或联办,各地方文艺社团积极参与协办。
3、积极联络协调,坚持活动公益性。努力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广泛开展文艺志愿服务,鼓励和引导文艺志愿者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义务为群众进行慰问演出,使活动产生良好社会效益。
4、突出重点,灵活多样、注重实效。活动力求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喜闻乐见。注重多种艺术形式结合,形成整体合力。既组织综合性慰问活动,也要组织轻型、流动、快捷的慰问小分队。求真务实,转变作风,不给基层添负担,不做表面文章。
5、中国文联组织活动由中国文联党组主要领导带队,各全国文艺家协会组织活动由中国文联党组分管领导和相关协会主要领导带队,各地文联、各产行业文联组织活动由相关主要领导带队。
|历届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