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区人大代表黄玉山谈教育:建大楼容易建学风难
http://www.cflac.org.cn     2012年03月02日     作者: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月28日电 “中国高等教育的投入和产出是否相匹配?科研经费怎样用到点子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黄玉山,准备把这些问题和他基于香港经验的建议带到北京、带到“两会”上。

  据香港中通社报道,黄玉山在教育界工作30余年,谈及内地高等教育的硬件建设,他以“叹为观止”四字形容概括。但针对教授“跑经费”等现象,他亦表达忧思,指一些高校“精力都放在盖大楼了,学术风气欠佳”。

  香港不用“跑经费”

  “(有些教授)互相攀比的不是学术成就而是项目经费多少。”黄玉山说,这在香港绝少发生,“不需要跑关系,评委你都不认识,做工作也没用。”他指,港校老师申请基金项目,只需提交课题计划书,然后由本地、外国同行组成的国际小组评审。有关过程或可供内地借鉴。 

  而项目审批的客观性、透明度提高,对年轻、单打独斗的科研人员有好处。黄玉山指,现在申请经费多以研究团队为单位,但个人课题不代表不能有创建和突破性发现,在体制上应为新人冒出提供条件和土壤。

  “两会”提案成功落实

  黄玉山的教育提案常从内地与香港取长补短、资源优化整合的视角着眼。他于2008年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次年上“两会”即提出有关内地和香港共同培养博士后的建议方案。“对于研究者来说,必须经过博士后的培训才能有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往内地不少博士去欧美做博士后,其实香港的实验室已达到世界水平。”

  这一构思现落实为“香江学者计划”。黄玉山介绍道,首批50名内地博士与50位香港老师在去年成功配对,今年起展开为期两年的研究,期间内地和港方分别提供每人每年15万元人民币和15万港元的资助经费。

  两地科研合作前景乐观

  言及内地与香港的科研合作,黄玉山有诸多心得。因香港科大与珠三角地区携手,形成集技术转让、人才培养和学术研发于一体的格局。黄玉山说,科大在深圳先后建起两幢产学研大楼,位于南沙的研究院也将于今年落成启用。

  “香港的强项是大学国际化、科研力量强,不足是工业基础薄弱;而珠三角缺乏高端人才,产业升级转型的决心和力度很大。”

  虽然过程中也遭遇过障碍。黄玉山举例说,将仪器设备由香港运至南沙研究院,按内地政策要缴税,但对企业和大学收税不同。最终“特事特办”,研究院定义为“民办非盈利单位”,只需纳较低税额。“因为目标一致、推动积极,香港两地科研合作前景乐观。”他说。(记者 王玉)

两会图片     >>>>
温家宝总理与中外记者见面
温家宝总理与中外记者见面
吴邦国主持闭幕会并讲话
吴邦国主持闭幕会并讲话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举行闭幕会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举行闭幕会
贾庆林主持闭幕会并讲话
贾庆林主持闭幕会并讲话
胡锦涛出席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
胡锦涛出席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三次会议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举行会议
贾庆林主持全国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
贾庆林主持全国政协十一届常委会会议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
全国政协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
全国政协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二次会议
全国人大主席团举行第二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