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青委员:一方面消失,一方面同化,传统戏曲危矣!
http://www.cflac.org.cn     2012年03月14日     作者: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中国戏曲艺术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在最近的一千年里孕育、发展而臻于成熟的表演艺术,也是继唐诗、宋词、元曲之后,又一个代表明清时期中国文明的艺术高峰,至上世纪50年代,中国戏曲剧种达到368个。

  数量众多的传统戏剧样式,除了古典戏曲艺术的典范——昆曲、近代戏曲艺术的典范——京剧之外,还包括了以高腔、梆子、皮黄、花鼓、花灯、采茶、秧歌、道情等声腔系统衍生而出的地方戏曲诸剧种,包括了藏戏、傣剧、壮剧、彝剧等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戏剧,以及各地各民族普遍存在的多种傩戏样式,和附着于木偶、皮影等媒介的各地木偶戏、皮影戏等。这些丰富的戏剧样式,以多元的歌舞说唱、技法表演,生动地演绎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地域风情和生活理想。

  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限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多元性认识不足,对传统文化的独特性涵育不够,中国戏曲艺术的同化现象也日益鲜明。古老的戏曲声腔向新生的演唱艺术靠拢,地方小剧种向地方大戏靠拢,地方大戏向影响广泛的京剧、越剧靠拢,京剧、越剧向时尚的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靠拢,孕成于数百年传统文化、附带着浓郁地方个性的中国戏曲艺术,逐渐地丧失着自具特征的艺术个性。特别是在当代舞台艺术大制作的影响下,众多的中国戏曲剧种,在剧本文学、戏曲音乐、表演法则、舞美再现等方面,进行了所谓现代化的改头换面,与其传统文化品格渐行渐远。现在,几乎所有的地方戏的伴奏乐队都以“增加低音声部”为名加进了大提琴等西洋乐器,许多“创新”的地方戏都不约而同地请“知名”的影视剧作者编剧、导演,请对此剧种并无了解的“知名”作曲家编曲、配器,请电影、话剧出身的舞美运用大量“声、光、电”包装,更加快了地方剧种同质化的趋势。令人担忧的是,在中国戏曲艺术不断趋从于“创新”的过程中,民族戏剧遗产正在大规模地遭到破坏,在国务院和文化部公布的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总计157项传统戏剧,囊括了263个传统戏剧样式。可以说,在6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戏曲剧种消失的数量已经超过100个。华夏民族的戏剧艺术赖以存在的多元的文化个性,正面临着急遽衰落的命运。

  纵观世界戏剧发展历史,丰富多元的戏剧传统最能代表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身份和艺术品格,在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日本能乐、狂言、文乐净琉璃,印度尼西亚的哇扬皮影偶戏、鸠提耶耽梵剧等等,都无不让人想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悠久历史和艺术品位。而在西方戏剧的历史上,和欧洲经济的一体化、政治的一体化同步,其文化的一体化现象更为严重,这种因为艺术的“同化”而形成的遗憾,是中国戏曲艺术不应该重蹈的。而我们的近邻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用西方艺术改造民族艺术(比如用西洋美声唱法演唱“歌舞伎”)最终失败的历史教训,更不该在今天的中国重复上演。

两会图片     >>>>
温家宝总理与中外记者见面
温家宝总理与中外记者见面
吴邦国主持闭幕会并讲话
吴邦国主持闭幕会并讲话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举行闭幕会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举行闭幕会
贾庆林主持闭幕会并讲话
贾庆林主持闭幕会并讲话
胡锦涛出席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
胡锦涛出席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三次会议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举行会议
贾庆林主持全国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
贾庆林主持全国政协十一届常委会会议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
全国政协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
全国政协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二次会议
全国人大主席团举行第二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