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热点

戏曲类院校与院团需进行深层次交流以培养人才

时间:2021年01月18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李云鹏
0

  戏曲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具有中华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关系到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和民族精神的维系传递,是中华文化展现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重要象征和代表。戏曲工作者的艺术水平和综合素养决定了行业的发展高度,创作出“高峰”般的艺术作品,必然以一大批德艺双馨的戏曲艺术家的涌现为前提。当下,戏曲从业人员的主要来源和梯队递补主要来自各大艺术类专业院校,因此,人才的社会适用率、专业使用率和成长发展的后劲是考量院校的教育模式、育才效果的重要指标。

  笔者长期从事戏曲院团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分析了近些年来应届毕业生的实际招聘情况,对戏曲类院校学生培养的发展趋势、存在问题、改进措施做了以下梳理。

  戏曲类院校学生培养的发展趋势

  戏曲类专业生源量日趋减少。近年来,艺术类专业报考热度持续不减,而作为传统艺术的戏曲类专业,尤其是戏曲武功生源数量减少明显。报考人数减少,选拔空间有限,使得招生难以维持较高标准,入学生源质量有所下降。

  戏曲类专业毕业生身体自然条件愈发不适应戏曲专业要求,表现为身高偏高。戏曲演员要求中等身材,个别行当甚至于要中等以下身材,如戏曲丑行。而目前,毕业生们普遍较高的身高与传统戏曲中的角色妆扮要求不符,不便于整体搭戏,舞台效果受限。

  专业基础水平有所下滑。通过专业考试发现,不乏有专业基础较好的毕业生,但从总体上看,近几年毕业生的专业水平有整体下滑的趋势,大大增加了专业戏曲院团在职再培养的成本。

  院校培养目标与院团需求不一致。就京剧表演专业来说,对学生普遍采用主角培养方式,忽略了个体差异;而专业戏曲院团演员的群体是以配演、群众演员为大多数。这就使得多数毕业生的素质与专业院团的要求产生了供需矛盾。在专业戏曲院团工作中,需要一个演出团或一个剧目中“四梁八柱”的齐全堪当甚而优秀出彩,所以,其更注重的是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协调配合的能力。再比如戏曲舞台美术类专业培养偏于设计类人才,而专业戏曲院团更需要技术类的实操人才。特别是戏曲的一些特有专业,如京剧的盔箱、容妆、三衣、道具等专业,人才匮乏,而戏曲类院校没有此类专业或学习此类专业的学生少之又少。因此,造成很多设计类人员入职后不想做、不会做实操工作,需要一个较长的角色转换和心理转变过程,甚而一段时间后选择离职。这些学用之间的矛盾,给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造成了成本提升和技术困扰。

  戏曲类院校学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相较影视类等其他艺术门类,戏曲类人才的投入产出比更低。良好的舞台呈现需要日复一日不间断的付出,戏曲表演人员成才周期长、成本高、过程艰辛,却收入待遇低、职业伤病高发等,这些不平衡的因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专业选择。受到娱乐行业高收入、 “明星光环”等价值导向的影响,也使得一部分生源分流到社会关注度更高的行业中去。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青少年生长发育情况均有所变化。特别是出现了变声期提前、身高偏高、身材偏胖等新情况,给戏曲舞台角色的装扮造成了困难。

  受高等教育标准化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需完成的文化课、通识课的课程比重较大,戏曲专业课程的教学受到限制,尤其是基本功练习、舞台实践的时间受到较大的挤压。这也是出现学用矛盾、供需矛盾的又一客观原因。

  “按行归路”的分层筛选过于延迟,造成专业戏曲院团缺少“按行归路”的分层教学阶段。角色无大小。毕业生进入专业戏曲院团工作,一定是先从饰演基础角色起,剧团更倾向通过从一般性的基础工作中去选择有培养价值的潜在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培养。因此,越早进行“按行归路”的分层筛选和分层教学越为有利。

  戏曲类院校学生培养的改进措施

  建议教育部门在对戏曲类院校的指导方面,在戏曲专业课程设置的全面性、专业性、基础性上着力,满足院团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应进一步加强基本功、艺术专业基础打造;另一方面针对如京剧等独有的、学校不具备条件设置课程的行当专业,吸引社会师资开办职业技能培训班或扶持学校开设特有门类培训班等,强化特有行当专业人才的培训。

  戏曲类学校要利用自身优势,在对学生进行基础性教育和培养之外,不断强化舞台实践培养,注重与院团的联系,进一步加大组织学生参加院团演出活动的力度,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注重开展学习竞赛、展演评比等活动,激发学生提高技艺水平的积极性。

  专业戏曲院团要加入到戏曲类院校在校优秀生的培养中。在现有院校优秀师资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专业戏曲院团的优势,针对好“苗子” ,发挥院团艺术家的传帮带作用,为优秀的学生搭建与名师沟通学习的桥梁。

  尝试采取“院带班”的形式进行人才培养。“院带班”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同时也能缩短专业戏曲院团和新进毕业生之间的工作磨合期,更好地实现院团人才使用与学校人才培养之间的融合。

  综上,戏曲艺术的教育与传承是一门以“口传心授”为主要手段的艺术门类,因此,戏曲学生在扎实的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更需要舞台实践的磨练,需要有舞台经验的优秀专家的指导与启发。戏曲类院校对京剧人才的培养在延续传统教学方式的同时,亟须开拓思维,积极与院团进行深层次交流、融合交流,形成更为科学、有效和全面的人才培养工程。

(编辑:于欣悦)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