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热点

这里的中国农民丰收节,面朝大海

时间:2018年09月19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志勇
0

   第二十一届中国(宁波象山)开渔节举办——

  这里的中国农民丰收节,面朝大海
  9月16日,经过四个半月伏季休渔后,东海之滨的宁波象山县渔民迎来了开渔的日子。当天上午,随着祭海仪式的举行,第二十一届中国(宁波象山)开渔节——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开船仪式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港举行。
  记者在现场看到,随着起航指令的下达,石浦港顿时沸腾,千舟竞发,汽笛齐鸣,鞭炮震耳,浪花飞溅,渔船首尾相接,宛如一支威武雄壮的庞大舰艇编队,劈波斩浪驶向大海深处。
  今年9月23日(农历秋分),我国亿万农民将迎来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此次开渔节是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之一。自1998年浙江省首办开渔节以来,开渔节已成为象山县的一张靓丽名片。在当天下午举办的“一带一路”视野下的滨海渔村文化建设论坛上,专家认为,在我国丰富多彩的村落文化中,渔村以其特定的自然生成和存在方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要对渔村文化建设进行精准定位,使之适合新时代的国家战略需要,成为我国当前和未来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
  9月12日至15日,中国民协组织考察团先后赴江苏苏州光福太湖渔村、上海金山嘴渔村和浙江象山渔村考察。中国民协理论研究处处长王锦强表示,在我国数量众多的海岛和绵长的海岸线上散布着众多的渔村,在渔村文化建设中,我们要梳理渔村的历史,要记录渔民的生活,要尊重渔家儿女的内心向往,渔村文化建设好了,就为海洋文化建设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专家调研发现,由于所处发展阶段和地理区位的差异,这些渔村的文化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比如,与光福太湖渔村的传统业态不同,金山嘴渔村文化建设已经纳入上海当代城市文化建设,依托上海的消费群体形成了以故事创演和精品民宿为特色的都市休闲文化。
  上海市民协秘书长刘祎呐表示,故事是最有人情味的文艺形式,每个渔村和每个船老大背后都有独特的故事,讲好广大渔民的故事,有助于提升渔村文化建设的精度和深度。
  “关于渔村,我们有太多可以展示出来的东西,但是目前影视剧创作中,反映渔民渔村文化的还是太少了。我国滨海渔村历史悠久,既符合国家层面的战略需要,又符合当今社会的文化需要,在这方面大有文章可做。”上海大学教授黄景春说。
  20年前,象山渔民率先践行伏季休渔,他们以浓郁独特的渔区传统文化为底蕴,融合海洋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文明理念,连续举办了20届中国开渔节。千百年来,渔民们在出海前总要去敬拜妈祖,祭祀大海,祈求平安、丰收,休渔制度实施以来,这些风俗愈加被渔民看重,这也是新时期渔民感恩海洋、保护海洋的生动写照。
  上海市社科院副研究员毕旭玲认为,渔村文化包括四个方面:生产的文化、生活的文化、语言文学艺术和精神信仰四个方面,因出海打鱼所形成的这一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危机文化,渔村文化的建设应该围绕这四个方面展开,特别是在精神信仰方面,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他们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
  据悉,中国民协还将联合长治市政府、山西省农业厅、山西省民协等于9月23日在山西长治举办我们的节日·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秋分)民俗庆典活动——中国炎帝农耕文化论坛和第二届长治农合发展博览周系列活动。
(编辑:张利国)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