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评奖>幻灯推荐

“金鸡”报晓四十年 守正创新树标杆

时间:2022年01月05日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任姗姗
0

  第三十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在热烈的掌声中花落各家。创办于1981年的金鸡奖,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

  40年来,金鸡奖先后颁出数百个奖项,褒奖数百位来自导演、编剧、表演、摄影、剪辑、美术、音乐、录音等不同岗位的电影工作者。“金鸡”在20多个城市留下足迹,从广西桂林到福建厦门,一路在中国观众心中播下电影文化的种子,见证中国电影的昂扬向上、春意盎然,推动中国电影人才的拔节生长、薪火相传。

  金鸡奖40年,不变的初心是什么?在此前中国文联举办的庆祝中国电影金鸡奖创立40周年暨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举办30届研讨会上,在电影频道播出的《蓝羽会客厅金鸡奖四十年访谈录》中,多位电影工作者动情讲述,闪光的片段为我们揭晓答案。

  拿到一座“金鸡”,是电影人一生的荣耀

  获得金鸡奖,被电影工作者视为人生的高光时刻。有人就此起跳奔跑、冲向高峰,有人在作品中默默耕耘几十年,奖项坚定了他们对作品精益求精、对事业不懈追求的信念。

  拿到一座“金鸡”,是电影人一生的荣耀。张艺谋是目前金鸡奖获奖次数最多的纪录保持者。作为《黄土地》的摄影指导,初出茅庐的他就获得了第五届金鸡奖最佳摄影奖,10座“金鸡”记录着张艺谋的成长与成就。张艺谋说:“对我而言,金鸡奖是全世界最难拿的奖,我把金鸡奖看作中国电影人的最高荣誉。”

  导演丁荫楠在2020年获得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荣誉表彰,由他执导的电影《孙中山》曾一举拿下最佳导演、最佳故事片等9项大奖。丁荫楠最感谢珠江电影制片厂原厂长孙长城,孙厂长大胆起用新人,把重担交给他,并给他深入生活的资金、10本胶片和创作的空间。丁荫楠说:“得了金鸡奖,说明艺术家承认你了,可以称为合格的电影工作者。”金鸡奖坚定了他“好好拍电影,好好服务人民”的信念,如今80多岁的他,依然要“为时代为国家为人民歌唱”。

  纵览40年来金鸡奖的提名名单、获奖名单,一条主线清晰可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鼓励为人民为时代创作,鼓励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新局面,是“金鸡”不变的初心。有的影片最先在金鸡奖得到认可,继而走向世界舞台,用电影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近年来的金鸡奖,在保持艺术初心的同时,更加包容多元,鼓励创新创造。

  金鸡奖让越来越多的电影工作者凝聚在一起,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在一起。

  演员奚美娟第一次拍电影就斩获最佳女主角奖,在此之前,她已在话剧舞台磨砺了15年。奚美娟说:“我这一辈子就做了表演这一件事。得奖给我更多压力,催促我思考研究表演中的得与失,要做得比上一部更好。”王铁成凭借在《周恩来》中的表演,全票获得最佳男主角奖。在他看来,得奖之后更要简单平淡地生活,“我一直记住这句话:认真演戏,老实做人”。

  电影是集体创作,每一个奖项都凝聚着团队的智慧和努力。两度获得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的尹力,念念不忘整个摄制组在海拔4200米以上拍摄《云水谣》的场景:“演员演一会儿吸一次氧,几乎每天都有人输液,几乎每天都有人倒下,那种创作氛围,让我感到中国电影人了不起。”

  金鸡奖是中国电影的一个标杆

  “金鸡奖是中国电影的一面旗帜,40年来为电影创作树立了艺术标杆。”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陈道明评价。

  1981年,这面旗帜由老一辈电影工作者擎起。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导演谢飞曾参加第一届金鸡奖评选。谢飞回忆,1980年是中国电影市场繁荣的一年,鉴于中国电影百花奖是由观众直接投票产生,在中国电影家协会工作的电影评论家于敏和电影史学家程季华等人提出,“从专业角度设立一个奖,与百花奖成为兄弟姐妹,比较客观、公平、专业地对每年的国产片进行评选,通过评奖推动国产片创作”。

  从第一届开始,金鸡奖就确立了“学术、争鸣、民主”的评奖原则。金鸡奖在电影界所具有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与这样的原则分不开。

  历届金鸡奖评委对此深有体会。电影艺术家王晓棠两次担任金鸡奖评委会主任委员。第十四届金鸡奖评选召开第一次初评全体会,27位评委各抒己见,王晓棠至今记得许还山评委的评价:“不抱成见、从善如流”。她第二次担任金鸡奖评委会主任委员期间,评委们经过充分争鸣,将最佳女主角颁给了“名不见经传”的青年演员,真正体现了“六亲不认、只认作品”。

  把握时代主流与发扬艺术民主相结合,是金鸡奖的一条历史经验。夏衍的故事是一个生动例子。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胡智锋清晰记得,夏衍曾回忆担任金鸡奖评委会名誉主任委员的经历。有一部片子最终获奖,夏衍投了反对票,尽管他对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不甚满意,但也理解大家被影片传递的美好所感动。夏衍说:“我尊重大家。”尊重二字,既见大家风范,又见奖项品格。

  第一届金鸡奖共设立20个奖项,包括最佳男主角奖在内有8项空缺,却向电影《巴山夜雨》里的6位演员颁发了最佳男女配角集体奖。自此发端,几乎每一届金鸡奖都有奖项空缺。实事求是、宁缺毋滥,既是对高标准的坚持,也是对不断提高电影质量的期盼。

  为讲好中国故事搭建桥梁

  第三十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首次设立最佳外语片奖,金鸡奖海报设计大赛增设最佳网络人气奖;第三十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有七大类30项活动,探索打造“零碳电影节”……一系列举措既贴近时代又贴近受众。40年来,金鸡奖从一年一评,到两年一评,再到恢复一年一评;从1992年首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举办,到各大城市轮流举办,再到2019年起落户厦门,电影这张“国家名片”持续被擦亮。

  金鸡国际影展是国内最早的国际电影文化交流平台。再忆首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曾在中国电影家协会工作的张思涛有些激动:“一个做了多年的梦实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步入快速发展期,多部影片走向世界并在一些重要国际电影节上获奖,但中国从未举办过电影节。包括谢晋导演在内,各方人士呼吁“创办具有中国特色的我们自己的电影节”。转眼30年已过去,2021年金鸡百花电影节有35个国家和地区的38部影片参加展映,9部为亚洲首映,19部首次亮相中国内地,获世界各大国际电影节奖项的影片达97%。如今,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长春电影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等电影交流平台各具特色,共同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搭建桥梁。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两获金鸡奖最佳剪辑奖的朱利赟,一直感念金鸡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傅正义。“傅老的获奖感言‘天道酬勤,事在人为’,成了我的座右铭”,朱利赟说,正是在傅正义的奔走呼吁下,金鸡奖最佳剪辑奖于2015年恢复,成为国家大奖中唯一的剪辑奖,也给了更多电影工作者机遇和鼓励。

  “金鸡奖,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文艺繁荣发展的一个标杆,也是中国电影繁荣发展的一个标杆。”胡智锋说。

  40年,不过时间长河的一瞬,40岁,正是朝气蓬勃的年华。在奔向文化强国的征程上,期待金鸡奖书写更具华彩的新篇章。(任姗姗)

(编辑:刘青)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