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联工作平台>文艺宣传>政策导向

文化和旅游部颁布国内首个演出票务领域的行业标准

时间:2021年08月18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初一
0

国内首个演出票务领域的行业标准8月19日起实施——

将对全国演出票务市场数据 进行采集和有效监管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颁布国内首个演出票务领域的行业标准《演出票务服务与技术规范》,该标准将于8月19日起实施。标准的施行将有效打击“黄牛”生存空间,完善演出票务管理,治理行业乱象,实现演出领域数字化建设。该标准由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牵头起草,用于统一全国演出票务的基本要求和具体要求,规范购票、检票、退票等流程。对于演出票务管理系统、票务销售系统的技术要求、功能、服务器管理、通信、内容与授权文件接收等接口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以及演出票务数据采集接口等都提出了基本要求。

  管控锁票,打击“黄牛”

  演出票一直备受市场关注,原本仅流行音乐演唱会类的演出票因稀缺而易导致争抢、炒作,成为文化执法部门严格监管的主要目标。近年随剧场演出项目受关注程度日渐提升,爆款剧目不断出现,剧场演出票逐渐“热”了起来。当“抢票”成常态,能否抢得到不仅取决于“手速”,更关乎售票平台的诚信,“到底放了多少票,主办方锁了多少票,‘黄牛’手里怎么就那么多票。 ”这些原本引人无限遐想的“灵魂拷问”,未来都将在票务标准施行下逐步解决。

  纵观国内演出行业,长期存在多重票务系统并存的局面,既有业务覆盖全国的大型平台,也有为数众多的地域性票务公司,其中包括剧院自有的票务系统,以及掌握一定演出资源,却并不具备相应资质,独立开发一套系统即上线进行演出票销售的小型公司。凡此种种让演出票务市场信息极不透明,演出票务欠缺统一标准已经严重阻碍行业发展,滋生种种票务乱象,如演出组织方不合理锁票、“黄牛”倒票等。

  演出票务服务与技术规范的立项目标是规则、统一、服务。此次出台的行业标准着重解决统一全国演出票务的内容、规格、编码、制作、发行等基本要求;统一全国演出票务的生成、打印、取票、印刷等具体要求;统一全国演出票务购票、检票、退票等全流程的规范化服务;制订演出行业的票务基本规则。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全国演出票务市场数据进行采集和有效监管。

  对比近年电影行业走过的路径,电影产业得以迅猛发展,认证完备且全国统一、开放的票务系统助力不可小觑,市场信息数据化反哺行业的效应有目共睹。尤其在2012年之后,电影票务规范促使电影行业的“蛋糕”越做越大,连年翻倍快速提升。对于演出行业而言,同样只有市场蛋糕做大,每家企业才有更大的份额。行业规范的编制和推行得到头部票务企业如大麦、保利票务、猫眼、秀动等大力支持并从立项开始全程参与,于是才有了国内演出行业的第一部票务规范。从国际角度看,这一标准也是世界范围内演出领域首部真正的票务规范。

  统一编码,标准认证

  此次《演出票务服务与技术规范》的出台将为全面推动数字化票券创造良机。标准首次进行了有关票务的编码规范,这意味着未来每张演出票的编码都有全国统一标准。

  其中包括演出场厅编码,即目前国内主要的,或曾经在票务系统上卖过票的场厅、演出场所等全部进行统一编码。同时规范演出场次编码规则,以及演出类型编码规则。统一编码将使票务管理系统和票务销售系统并行,票务管理系统将涉及场所管理、演出活动管理、实名购票、销售管理以及退票、检票等数据处理;票务销售系统会涉及用户账户管理、演出信息展示、售票、退票以及相关履约服务。

  统一信息编码,将为市场在售演出项目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分析基础。编码能够快速对应大数据筛查,便捷掌握不同区域、各不同类型的演出产品销售情况。根据规范,未来国内所有“出票系统”,都应该接入全国统一的票务信息管理平台,且进行行业标准化认证。

  演出票务是演艺产业面向市场的支持单位,是演艺产业必不可少的生产性要素。但目前演出票务多样纷繁的内部规则,以及不透明的销售路径和数据,使市场直接参与者无法准确判断项目优劣进行有效决策,演出市场数字化建设缺失也使得监管部门无法了解市场真实情况,严重影响演出行业发展。在这一规范支撑下,未来演出票务信息采集与服务既面向行业也面向政府,用真实的市场数据反映真实市场情况,才能为演出行业争取更多更精准的政策支持。统一票务管理平台将使得业内能更为直观观察演出行业和市场运行状态,提供市场分析的数据基础。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演出票务服务与技术规范》 8月19日起实施后,下一阶段协会将在行业内开展全国票务系统标准认证工作,剧院、剧场单位所使用的票务系统都需要进行认证。依托标准,将逐步引导行业企业完善票务服务,有力助推全国演出行业的发展。

(编辑:高涵)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