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联要闻

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 | 聆听文艺名家的从艺故事和人生感悟(一)

时间:2020年11月17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微信公众号 作者:
0

  11月8日至14日,中国文联举办“崇德尚艺 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巡回宣讲”活动,组织活跃在创演一线的文艺名家赴甘肃、广东、江西开展2020年度巡回宣讲。活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文联深化改革、巡视整改工作的相关要求,切实发挥好文联组织行业建设主导作用,展现文艺界正风正气,团结凝聚更多文艺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肩负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立志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

  中国文艺网将陆续在新媒体端推出梳理后的文艺名家主题宣讲内容。本期推出中国曲协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翁仁康,中国舞协理事、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演员、“亚彬舞影工作室”创始人王亚彬,中国杂协魔术艺委会副主任、北京魔幻久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首席魔术师傅琰东等三位文艺名家主题宣讲。

翁仁康

中国曲协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

      老百姓放假的时候是我们文艺工作者加班加点的时候

  我十多岁的时候,做了浙江杭州萧山县文化馆的一名故事员。那个时候农村很穷,没有电视机,没有收音机,条件好一点的,有有线广播已经是很好了。我记得那个时候一个人讲故事,有1000个人来听,很受欢迎。   

  1978年大年初三,外面下着雪,我要参加我们公社文化站在灯塔大队的一个故事演讲活动。那天早上,我的父亲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去世了。家里什么准备都没有。但那个时候的农村人情味很浓,整个生产队都来帮忙,买棺材的买棺材、借钱的借钱、买米的买米。太阳快下山的时候,文化站长骑了个破自行车到我家里来说:翁仁康,你赶快去,那里1000多人等在那里,就你这么一个演员讲故事,你如果不去的话,那里1000多个人要闯祸的,要死人的。我想我家里这情况,怎么办?我的母亲把我叫到边上,悄悄跟我说,你悄悄地去,讲完以后你马上回来。所以我到现在还在想,我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真的是伟大,知道救场如救火。我就骑了个破自行车赶去了,讲了4个故事,返了3场。讲故事是笑的艺术,观众朋友们听得哈哈大笑,他们不知道我的父亲正躺在棺材里。这件事情过去了,但是我走村穿巷为老百姓服务的信念却更加坚定了,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每到元旦春节,我有一句话叫“曲艺节日不放假”,老百姓放假的时候是我们文艺工作者加班加点的时候。   

  我的学校是农村,我的老师是农民,我的舞台在乡下  

  我从小很喜欢文艺,人家站在舞台上面演出,我很羡慕,一心想走演艺之路。在当时的条件下,我不能够读书,不能够到专业的团体去,只能走上了民间艺人的道路,就是到文化局开个演出许可证,就可以去演出了。我的学校是农村,我的老师是农民,我的舞台在乡下。我们在老百姓当中吸取营养,通过我们的加工再到乡村当中去表演,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作为一名从农村成长起来的文艺工作者,我如果离开乡村,我就会两脚腾空。

  我有一个作品叫《我心中的党》,这部作品是受一个企业家的话启发的。他说翁仁康你搞创作的时候,你一定要说共产党好。为什么呢?我们中国有14亿人口,每个人一张嘴巴,14亿张嘴巴拼起来就有8400亩那么大,吃饭问题都吓死你。老百姓不但要有房子住、有车子开,就是吃饱穿暖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做到了。就是因为他给我讲了这些话,所以我创作了《我心中的党》,描述我心中的共产党是什么样子的。2006年我到美国、法国去巡演,演唱了《我心中的党》,在那些西方国家,观众都给我热烈的掌声。

  我们文艺工作者一定要传递正能量,一定要有社会担当,叫不添乱,是底线,有担当,做贡献。

 

王亚彬

中国舞协理事、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演员、“亚彬舞影工作室”创始人

  对舞蹈的热爱,是舞者坚持不懈的动力源泉

  我6岁开始学习跳舞,9岁到北京舞蹈学院上学,开始了非常严苛专业的训练。舞蹈学院的10年的时光,在我的印象中,除了宿舍、排练场、文化课教室,就再也没有任何其他的娱乐活动。很多个周末因为要参加比赛,要去排演一些新的作品,我都是站在排练场的窗户前,看着楼下的同学们出门去逛街,出去吃饭,那种深深的孤独感肯定是有,我就只能从练舞时的艺术享受当中进行弥补。没有亲身体验过舞蹈艺术的人,无法想象舞蹈的这种力量,舞蹈可以让人从生理的机能上,以及心情释放上,产生巨大的力量。

  舞蹈艺术的道路特别艰辛,自律性是职业舞者的基本素养。一些比赛在集训或者是封闭期的时候,要通过严苛的训练,让你的肢体语言冲破身体的限制,表达你想表述的一切。在这个过程里,其实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坚持下来。只有当你对一个事物充满了热爱,充满了执着,才能让人觉得眼下的各种困难都不是困难。有一句老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舞蹈演员显得尤为贴切。舞蹈让我变得更加坚强,让我的人生目标更加清晰。我觉得这份热爱,就是我们作为舞者的初心。

  通过舞蹈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我觉得可以通过作品,在我与不同观众的精神世界间形成交流沟通,陶冶世人的心灵,这就是舞蹈的意义所在。2009年,我希望可以搭建一个平台,通过舞蹈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于是就开始创作、排演《亚彬和她的朋友们》系列作品,我希望通过这样的一个创作平台,去向世人展现出好的舞蹈作品,纯粹的舞蹈作品,展示世界舞坛正在流行的作品风格。同时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把世界上好的艺术家、创作者带到中国来,便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更加密切和深刻的了解,做深入的合作创作。

  在《亚彬和她的朋友们》第一季的时候,当大幕拉开,演出结束,看到舞台下观众都坐满了,特别出乎我的意料。当我们演员出来的时候,大批观众聚在楼梯给予我们热烈的掌声,他们讲,希望以后在北京的舞台上,可以看到更多这样纯粹的舞蹈作品。这件事情给我和我的团队注入了一个强大的信心。现在《亚彬和她的朋友们》已经连续创作、演出到了第11个年头,我们一共推出了11台舞蹈、舞剧作品。通过这些作品开启出了新路径,我们已经和国内外的近200位顶尖的艺术家有过深入交流以及联合创作。我们去法国的蒙彼利埃国际舞蹈节演出,当时演出的作品是《生长》,当我们谢幕的时候全场2000多位观众以最快的速度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艺术节的主席当时80多岁,说这个舞蹈节这么多年,头一次见到谢幕的时候有这样的盛况,作为一个中国的艺术家,在世界的舞台上得到这样的一种认可,我感到非常欣慰。我希望舞蹈的力量可以不断鼓舞着我们向前继续走下去,可以创作出中国最好的作品走到世界上,让世界观众可以认识到我们的舞蹈艺术。

 

傅琰东

中国杂协魔术艺委会副主任、北京魔幻久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首席魔术师

  魔术要坚持创新

  我出生在一个魔术世家。2014年,我们家族的魔术正式成为了国家级非遗项目,叫“傅氏幻术”,我是“傅氏幻术”的第四代传承人。

  我25岁时,参加了第一届中国杂技金菊奖比赛,这是中国杂技魔术领域的最高奖。当时得了银奖的第一名,因为我从来没参加过比赛,还挺高兴的。但是有很多我们行内的一些长辈就到了我爸那边说,得银奖了,在别人家觉得还挺好的,但是在你们家就不行,对自己要求太低了。这让我觉得很有压力,因为我以前从来没有觉得过好像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应该怎样。我爸爸就说,其实你在这样一个家族里面,大家对你的要求会高,哪怕你是95分的实力,大家也会觉得你只能考到一个85分。这句话对我的鞭策特别大。我开始用7年的时间,钻研我的下一个作品,立志一定要得一个金菊奖的金奖。

  当时我变的是光盘,就是CD。我的想法就是,别人没有的,我就要有,我永远和别人不一样。因为当时变扑克牌,变其它如变花、变伞、变扇子的特别多,所以我变CD就特别冷门,确实是没有可比性。但是正因为没有可比性,也就没有一个参照物,你不知道该怎么去创作。所以当时真的也是想破了脑袋,用了很多的方式,最后把它做出来了。我记得比赛结束的时候,评委跟选手见面,评委都说这个节目别开生面,以前没有见过这样的表演。我觉得这一切还是值得的。

  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积淀是前人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我表演的《年年有“鱼”》,还有《青花神韵》,都是脱胎于中国古典文献的记载。其中《青花神韵》参加了第24届世界魔术大会。世界魔术大会的英文名字叫FISM,号称是魔术界的奥林匹克。

  我当年是代表中国参加这个世界魔术大会比赛的。在准备阶段,我就在想用什么样的节目来参赛。我觉得要用中国风。但如果用扇子,用伞,又觉得太普通了。所以我就做了一个大型的幻术。一些人觉得幻术是没有手上功夫的,其实不是。幻术更多考验的是表演者的综合智慧,甚至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综合,因为道具的工艺、流程的安排都是特别有讲究的。我用三个魔术串成了《青花神韵》,然后用中国风的包装,就是青花瓷。我记得在参赛之前,每个选手有9分钟的时间是可以到舞台上去对光的。我对光完了以后,英国的灯光师就跟我说,你这个节目肯定能得奖。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老外都喜欢这样风格的。我一下子就觉得,真的是要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全世界的观众都是非常希望了解和欣赏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当然,也要不断融入时代元素,创作富有时代意义的新魔术精品,奉献给人民。

 

  中国文艺网新媒体

  内容来源 | 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中国文艺网

  本期编辑 | 张金菊、包梦暄、于欣悦

  投稿邮箱 | zgwywxw@126.com

(编辑:李想)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