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联要闻

纪念石少华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时间:2018年12月21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范雪娇
0
  本报讯(记者 范雪娇) 《毛主席和小八路》《游击队员从地道转入房上战斗工事》《雁翎队伏击日本包运船》《朱德总司令在天安门广场阅兵》《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剧照》……中国文联四层弧形走廊陈列的摄影家石少华各个历史时期的40幅代表作品正在展出;由中国文联、中国摄协主办的纪念石少华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与展区相邻的报告厅内举办。1956年12月19日,中国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家协会前身)成立大会在当时的中国文联礼堂召开,石少华当选第一届主席;2018年12月19日,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以及刘尚军、李舸、郑更生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和摄影家代表、有关专家学者、石少华亲属总结和回顾石少华摄影历程以及为摄影事业所作贡献,号召大家以石少华为楷模,激励广大摄影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推动摄影事业繁荣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
  石少华1918年出生于香港,1923年随父母回广州定居。1938年在中华民族危难之时,他带着相机毅然奔赴延安投身革命,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一手拿枪、一手拿相机,用摄影记录时代、反映生活,用影像传递信息、激发斗志。他拍摄的《毛主席和小八路》《埋地雷》《白洋淀上的雁翎队》《地道战》《子弟兵母亲戎冠秀》《飞檐走壁》《解放张家口》等成为中国摄影史的经典之作。新中国成立后,石少华任中国摄协第一届、第二届、第四届主席,创办了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和《中国摄影》《大众摄影》杂志,为中国摄协建设和摄影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前光表示,石少华同志是我国杰出的摄影艺术家、非凡的社会活动家和卓越的摄影组织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摄影事业的开拓者,也是新中国摄影事业的奠基者。我们纪念石少华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与祖国共命运的家国情怀;就是要学习他不畏艰难困苦、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就是要学习他服务人民、甘于奉献的情操;就是要学习他投身火热生活、聚焦伟大时代的献身精神。希望广大摄影工作者不辜负时代的召唤,不辜负人民的期待,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自觉投身伟大的时代,继承和发扬老一辈艺术家的优良作风,为摄影事业的发展谱写新篇章,为文艺事业的繁荣贡献新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摄影艺术不可替代的历史性贡献。
  座谈会上,大家纷纷结合与石少华的交往经历、对石少华作品及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发言。大家表示,石少华留下的财富是厚重的,要继续挖掘整理,让这些财富成为当代摄影发展的营养和动力,推进新时代摄影事业的长足发展。“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非常能体会石老当年工作的艰辛。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冒着生命危险,和广大指战员一起战斗,深入战地采访拍摄了一系列作品,这些作品是他敏锐地捕捉典型形象的产物,不少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被载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史册。”中国摄协主席李舸表示,石少华为新中国摄影组织的创建和新中国摄影体系的建立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推动全国摄影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年石老本来是护送伤员到白洋淀养伤,上级没有交给他别的任务,可当他发现和了解到当地雁翎队组成水上游击队专门打击日军后,先后6次赴白洋淀深入采访这支传奇的雁翎队,多角度、多场景、多季节的报道,真实艺术地记录下了雁翎队发展壮大的全过程,为晋察冀军区留下了很多弥足珍贵的影像资料。”北京军区政治部原副主任王秉伦表示,我们要铭记和感谢石少华的历史贡献,学习他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执著的艺术追求,在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中,讴歌新时代,唱响主旋律,拍出好作品。
  座谈会上,石少华之子石志民向中国摄协赠送了“中国摄影学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合影照片。
(编辑:苏锐)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