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联要闻

中国影协主办:专家研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与电影创作

时间:2018年04月16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文 浩
0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电影工作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的指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了《百团大战》《老阿姨》《血战湘江》等一大批优秀电影作品。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全社会掀起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广大电影工作者和文艺评论家有责任把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的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到位。日前,围绕电影行业如何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如何出精品、出成果,国内20多位电影理论评论界的专家学者和一线电影创作者以及研究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专家学者在京进行了研讨,从各自的角度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进行了解读,并对当前中国电影发展现状提出了若干建议。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代表,并不断地发展丰富。研讨会视野宽广、议题深远,从电影史、价值观、艺术表达等各个角度对电影创作起到独特的启示意义。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电影作为文化产品,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表现形式。与会专家学者和一线电影创作者一致认为,文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作用,电影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著名编剧柳建伟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艺创作要“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他认为电影创作者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心中要有底线。

  《求是》杂志文化编辑部副主任闫玉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电影创作》为题,从“润物无声、月映万川、上善若水”三个角度对电影创作提出建议。她认为,将“润物无声”作为基本策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电影创作,既要有悦目的“硬功夫”,也要有“软实力”,将崇高的精神价值通过精湛的艺术手段传递给观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观照,要“映”入丰富多样的艺术载体中;从内容层面、传播层面、管理层面追求真善美,共同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作为常年活跃在一线的电影创作者,著名导演麦丽丝提到在新时代电影创作者也在寻找自身定位,不仅要时刻对电影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保持清醒,还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和精神。她认为,电影作品应该立足于更高的格局,在弘扬主旋律的同时呼唤民族精神和政治信仰,表现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将人民性摆在第一位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认为,电影创作在“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上还有很多补白的空间,电影行业对于工业题材、工人题材、农民工题材的挖掘还很不足,如何表现工人、知识分子、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机关干部等群体,如何表现他们的社会地位、生存状态和精神物质需求,对当前电影创作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他也指出,电影行业要减少“配方生产”,真正“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能够经受住时代考验和打动观众内心的精品。

  谈到如何理解人民性,清华大学教授王传利认为,人民性应该反映人民本质的和时代的要求,电影作品应该表现复杂时代下的人物性格,“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孕育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种文化一脉相承并相互支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优势所在,构成了电影艺术创作的文化基石,给予电影从业者坚定的文化自信。

  在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中,曾经出现过一批在世界电影史上颇具影响力的优秀作品,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忠义、孝道等人文精神,并对书法、武术、琴艺等文化符号进行了生动表现,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感和生命力的增强和延续。同样,革命文化也是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凝练出的宝贵思想财富,《闪闪的红星》《地道战》等一大批红色经典电影,在一定时期成为引领人民群众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指引着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的指导下,电影界涌现出《湄公河行动》《战狼》《血战湘江》《红海行动》等一系列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优秀作品,这些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的电影作品结合新时代背景不断推陈出新,具有强大生机和影响力。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侯光明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应成为电影创作予以关注的题材,也应该构成电影所表达的中国精神。他呼吁中国要有自己的电影学派,推进构建“中国电影学派”。

  >>坚持电影艺术的审美标准,用鲜活的人物和故事表现时代

  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荣誉会长张思涛认为,目前存在部分影片价值观弱化的问题,甚至存在低俗化、肤浅化的现象,严重危害了电影行业的健康发展。他表示,电影创作者要深刻领会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

  中国影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饶曙光以《如何提升英模人物片创作的艺术表达》为题,集中阐述了如何将主旋律电影作品转化为艺术精品。他指出,电影创作者应当遵循电影创作规律,在塑造英模人物时更应该注重刻画英模人物的复杂内心,更具艺术性地表现出现实生活中有血有肉的人,与当下电影观众产生良性互动。

  >>坚持文艺和文明交流互鉴,处理好“本来”和“外来”之间的关系

  电影凭借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感染观众,外国观众能够通过欣赏中国电影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电影《卧虎藏龙》在美国上映时,美国媒体认为《卧虎藏龙》在国际上的成功,催生了一个正在上升的中国形象,并提高了世人对中国文化的评价。

  《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认为,在新时代,电影创作者一定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中“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深刻内涵,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处理好“本来”与“外来”之间的关系,开掘中国故事这一中国电影最大的IP。

  >>坚持志存高远,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

  《当代电影》杂志主编、《中国电影报》社长皇甫宜川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清晰地阐释了文艺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文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广大电影工作者要有强烈的时代使命感,以人民为中心,坚定文化自信,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电影作品。

  著名导演宁海强多年来坚持军事题材电影创作,他深刻地感受到电影在国家前进步伐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他认为,用现代化的电影制作手段,将历史的真实与电影艺术相结合,才能得到广大观众的共鸣和赞扬。

  >>坚持推动文化事业和繁荣文化产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中央党校博士丛治辰认为,电影作品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思想性与艺术性不应是对立冲突的关系。我们在强调中国电影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其艺术呈现形式同样值得关注,如果忽略了艺术呈现,实际上是阻碍了与观众的沟通和交流,没有真正地达到社会效果。

  张思涛以《红海行动》《厉害了,我的国》等国产电影为例,认为好的电影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的,也表明了当前中国电影受众向往正能量、主旋律,崇尚人性的美好。

  中国影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认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的今天,电影工作者应该有使命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电影创作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电影事业和电影产业蓬勃发展。

  与会专家学者和一线电影创作者达成共识:只要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遵循电影艺术创作规律、传递正能量、有感染力的优秀电影作品,必然能够为人民所喜爱,也必然能够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公   告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与电影创作研讨会在京举行

  为推动新时代电影艺术创作,由中国影协主办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与电影创作研讨会于4月3日在京举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中国影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饶曙光,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侯光明,著名编剧柳建伟,著名导演宁海强、麦丽丝,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贾磊磊,中央党校博士丛治辰,清华大学教授王传利,北京大学教授程美东,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陈宗海,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李庚全,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副主任彭诚,《求是》杂志文化编辑部副主任闫玉清,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荣誉会长张思涛,原中国电影出版社总编辑李梦学,《当代电影》杂志社主编、《中国电影报》社长皇甫宜川,《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中国电影出版社社长宋岱,中国影协理论研究部副主任宋展翎等2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一线电影创作者,就新时代电影创作的热点话题纷纷发言。会议由中国影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主持。

(编辑:王渝)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