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联要闻

有“深度”更有“温度”地走进现场

时间:2018年03月19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唐 坤
0

  有“深度”更有“温度”地走进现场

  ——记中国舞协赴江西南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风活动

  如果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作一个系统的话,传统文化无疑扮演着重要的基石角色。具体到舞蹈艺术的发展创新,必然离不开对过去的回望与现实的深度挖掘。就此而言,传统的艺术样式为何能延续至今?曾经与农耕社会内在要求合拍的中国民间舞蹈的真实现状如何?立足于日常生活中的舞蹈创作如何做到接地气?传统舞蹈的编创如何融入现代人的审美和思考?带着种种问题,3月1日至5日,由中国舞协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冯双白率队的中国舞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舞蹈名家采风团来到江西抚州市南丰县多个村镇,感受傩舞文化,记录傩舞形象,汲取创作灵感,进行了一次舞蹈的探索和寻根之旅。采风团成员中既有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教授王玫、中国民族民间舞系教授田露等知名舞蹈编导,也有专注于“非遗”舞蹈的研究者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教授朴永光,还有富有潜力的新生代舞蹈力量——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教授张文海、现代舞系副教授帅晓军,以及江西当地多所高等院校舞蹈专业的十余位年轻编导。

  一次完整难得的观傩体验

  南丰大傩始于汉初,两千多年来傩风不绝,傩班遍布,是中国传统傩文化的典型代表,一般在春节期间进行,由起傩、跳傩、驱傩、圆傩等几个基本程序构成,有八百余年历史的南丰县石邮村傩文化成为本次采风的重点考察对象。

  3月3日,农历正月十六,正是最为热闹的核心部分:驱傩,其中的逐疫表现仪式之一“搜傩”于晚上举行,主要仪式有:请神、判筶、吃起马酒、上马、搜傩、参牌坊、下马。村民各家各户早早就摆起了“起马饭”,与家人把酒欢叙,只待晚上盛礼。当晚,傩神庙四周挤满了来自方圆数里之外的村民以及外地游客,万头攒动。只见神庙里红烛高照,面具穆然,静候请神仪礼开始。一声炮响,铳声大作,火光几乎映亮半个夜空,神庙里简单仪礼结束后,村民用火把为傩班开道,诸伯躬身快速奔出神庙,由开山、钟馗(大神)和大鬼(小神)开始沿村逐家逐户进厅堂搜傩,传承古傩“索室驱疫”仪式。被“搜”的主家肃然举香,看客(采风团)分立两侧,观其搜鬼舞蹈过程。一夜辛苦“搜傩”结束,正月十七凌晨5点采风团再次循着傩班的足迹至神庙观看“圆傩”,直至最后将傩面收至神庙高阁,待来年春节再行开启。

  除了最具盛名的石邮村傩班,南丰现有110多个傩班,本次采风团还选取了其他几家有代表性的傩舞表演观看,均各具特色,有的融杂技百戏于一身,有的古朴高远身姿灵活,有的则充满野趣。3月3日下午,采风团在莱溪乡赓溪村观“跳竹马”,傩师们着长衣,腹前安有小马头,多为表现交战过程,待表演结束后,采风团成员与其座谈交流,并请当地老艺人讲述该村傩舞的历史渊源,认真探讨傩舞表演过程的手势动作、语言、仪式所代表的内在涵义。随后冯双白率先上阵请傩师示范,举着大刀现场教习关公;年轻编导张文海、帅晓军也分别紧随其后开练,感受如何“开天辟地”,看似简单的持续单腿蹦让这些专业舞者也连连摇头,称体力几乎吃不消。

  一次收获颇丰的采风之行

  在中国舞蹈界,一直有着“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优良传统,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时任中国舞协主席的吴晓邦就曾组织专业舞蹈工作者到南丰考察傩舞。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此次中国舞蹈名家采风,“采”是途径,重要的是“感”,即在行走过程中想到了什么,想得有多宽、多深、多远,是否有独特发现,且更重要的是将这些感想用舞蹈表达出来。

  采风期间,舞蹈家们深入乡镇村落、田间地头,不仅与当地干部群众密切交流,掌握傩舞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与当地舞蹈工作者亲密互动,从现场找灵感,从一线找素材,为创作精品力作积聚能量。冯双白表示,采风创作活动不是一次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乡村秀”,而是当代舞蹈工作者对老一辈舞蹈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这一优良传统的重温和发扬,是舞蹈家们肩负使命、充满感情到“非遗”文化保存良好的地区去察舞情、访民意、体验生活。朴永光说,南丰傩舞名声在外,早有耳闻,对它只有想象,没有真切感受。知其很重要,但说不出为什么重要,“通过本次田野调查,经观察、访谈、置身其中,对傩文化有了进一步认识,对于重新思考人生、生活、舞蹈,甚至对创作观念的修正都有裨益。”

  以前多次观看舞台上演绎的傩舞,而今却是第一次实地观傩的田露也颇有感触,“现场有一种特别强烈的沟通感,所有艺术都需要这种交流,否则艺术就无法产生共鸣。我们必须从民间、生活中提取精华,保留住真实情感和传统韵味,用于舞台艺术创作上。”而在中国舞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柳斌看来,舞蹈家带着创作任务深入生活,在群众中培养情感,在生活中汲取养分,理性看待今天乡土的复杂性,这些流动的、新鲜的因素无疑将给舞蹈家们带来创作的激情。

  一次触发激情的生活之旅

  除了舞蹈,舞蹈中的人也是采风团所关注的对象。冯双白、朴永光站在学科考察的立场,注重一对一观察、访谈傩师和村民。而王玫、田露则是创作家的视角,偏好于观察舞蹈文化中的人,如观傩中的村民、或蹲或跪扛着“长枪短炮”的职业摄影人、当地看热闹的懵懂小儿。“艺术家究竟应该如何看待随着生活时代变迁而已经发展的传统艺术样式,傩发展到今天有了什么新的意味,这都是现实题材舞蹈创作所要涉及的问题,反映傩今天的现状和成因,反映这个时代独特样貌,这是艺术家可以做的。”王玫旗帜鲜明地道出了自己的感受,她强调艺术创作本就应该是专属特定时代的各种现实的反映,增强主体意识,践行吴晓邦提出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关注当下。

  南昌大学青年舞团团长廖祖峰颇震撼于当地至今仍保持着原始与质朴的不同特定舞蹈形态和民俗文化,“本次采风的创作构思还不成熟,但有一点却是确定的,那就是对跳傩中的人和族群以及村落中具有强烈仪式感的状态出发,作品能舞出他们对自身文化自信的感染力和情感上的说服力。”江西省舞协主席赵小元则对当前的舞蹈创作现状进行了反思,他认为舞蹈创作不应一味炫耀技巧,脱离时代地表达倾向,而是应该注重并切实恢复并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理念与精神。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舞蹈艺术作品更是如此,它是人们即时代群体情感的集中表达。

采风团在莱溪乡赓溪村观看“跳竹马”表演 刘杰摄

(编辑:胡艳琳)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