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络文艺>网络文艺评论

爱心编织梦想 美育点亮生活——写在“圆梦工程”文艺培训志愿服务行动计划启动之际

时间:2020年07月06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晓芸
0

  盛夏时节,一场由中央文明办三局、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创新实施的“圆梦工程”文艺培训志愿服务行动计划正如火如荼开展。无论你是一位来自贵州黔东南州的苗家少女,还是一位身处新疆喀什的维族少年;无论你是一名四川凉山州的乡村学校少年宫艺术辅导员,还是一名甘肃陇南的学子,你将有机会面对面聆听艺术名家的美育公开课,接受高校名师手把手的现场指点,甚至让你的艺术作品通过网络展演广为人知。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圆梦工程”引导投入优质文艺培训资源,使广大贫困县人民受益,为决胜脱贫攻坚战贡献文艺志愿服务力量。在笔者看来,“圆梦工程”计划具有理念、资源和渠道三方面优势。

一、面向大众,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优势

  “圆梦工程”计划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旨在以扶智促扶贫、送文化、种文化与传精神相结合、打造一支不走的乡村文艺人才队伍,帮助乡村学校少年宫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辅导员队伍,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获得艺术熏陶与情感培养,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发展,拥有精彩人生。针对全国832个贫困县约5万名乡村学校少年宫艺术辅导员和200万名乡村学校学生,尤其是对52个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县给予重点倾斜。体现了文艺工作者来自人民、贴近人民、为了人民、反哺人民的核心理念和真挚情怀。为了让培训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圆梦工程”计划作了精心安排,比如在“名师美育课堂”网络培训板块,由各省级文联负责推荐地区内3所高校、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从艺术联盟高校中推荐50所高校、每所高校推荐音乐、美术、舞蹈、书法教师各1名作为授课文艺志愿者,共约140所高校、560名文艺志愿者。每所高校负责与832个县中的6个贫困县开展结对帮扶,形成“一校六县”的帮扶机制。再如,在“圆梦工程”线下集中培训板块,由82个贫困县(含52个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县)所属省级文联负责组织2名文艺志愿者,对乡村学校少年宫艺术辅导员开展为期3天的集中培训,每个县预计培训52人,共培训4200余人。从而实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同心同向的辐射效果。

二、内容为王,立足文联组织资源优势

  中国文联作为党领导的由全国性文艺家协会、各省级文联和全国性产(行)业文联组成的人民团体,具有覆盖范围广、艺术门类全、文艺人才荟萃的组织优势和专家资源优势。据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最新统计,目前中国文联各全国文艺家协会会员达13万人,省级文联会员约66万人,市级文联会员约157万人,县级文联会员约202万人。31个省级文联、404个市级行政区划中,成立了400个市级文联,覆盖率达99%。3528个县级行政区划中,成立了2584个县级文联,覆盖率为73%。如何围绕党和国家战略全局,把文联的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转换为推动事业蓬勃发展的胜势,成为项目筹划时首要考虑的问题。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介资源已然不再稀缺,而无论技术如何发展,稀缺的依然是优质媒介内容。5G的普及将带来“无视频,不传播”的时代,优质视频内容将是长期稀缺资源。各级文联组织联系服务的文艺名家名师正是优质文艺培训视频内容的最佳创作者和供给者。

三、综合施育,善用网上网下渠道优势

  “圆梦工程”文艺培训志愿服务行动计划设有“名家名师话美育”网络公开课、“名师美育课堂”网络培训、线上线下“结对子、种文化”、乡村学校少年宫艺术辅导员线下集中培训、“名家名师进乡村学校少年宫”交流、“圆梦工程”培训成果网络展演等六大有机板块,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相辅相成。采取网上与网下、长效与短期、分散与集中、中央与地方、全面与重点、老师与学生、培训与展演相结合的模式,既利用了线上培训突破时空、节约成本、规模效用的优势,同时又通过适时开展线下培训弥补线上培训时空隔离、缺乏情感交互的不足,更有成果展演模块,及时检验培训成效,激励和释放参训学员的主观能动性。现代信息技术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磅礴之势席卷全球,由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正逐渐融入人类社会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领域。通过技术赋能,为促进优质文艺培训资源共享提供了新的方法路径。一道道教育“鸿沟”正在互联网上消弭,“跨越时空”的“圆梦工程”,将带来一块块改变命运的屏幕,让美育知识抵达和启迪每一颗渴望的心灵。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规模化培养与个性化培养之间的关系可以妥善平衡。

  爱心编织梦想,美育点亮生活。“圆梦工程”文艺培训志愿服务行动计划将为乡村学校的师生们打开一扇窗、点亮一盏灯、编织一个梦。文艺知识可以跨山越海,而你足不出户即可坐拥全国文艺名家名师的优质培训资源。正是由于具有与生俱来的独特优势,相信再通过精心组织实施、各方联动发力、人人都添一把柴,必将推动“圆梦工程”行稳致远,走过骄阳似火的夏天,迎来硕果累累的秋天。

  (作者:晓芸,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编辑:赵超)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