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视野>文博·收藏

明代“饕餮莲花”画像砖赏析

时间:2022年01月10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曾艳
0

“饕餮莲花”画像砖
  画像砖最早大约出现在周秦时的空心砖上。秦代,人们将砖瓦用于宫殿建筑的同时,也会在一些砖上模印浮雕图饰。例如在陕西咸阳出土的秦空心砖上所饰的龙凤浮雕、山林狩猎浮雕等,均是由阴模细线雕刻图案后在泥坯未干前压印上的。汉代画像砖有浅浮雕或阴线刻,多用于建筑物或墓室壁面上,它形制多样、图案精彩、主题丰富,深刻反映了汉代的社会风情和审美风格,是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明代,我国西南地区依然流行砖室墓穴,丧葬亦承汉俗“视死如视生”,墓室皆仿生前居室建筑雕刻及所用一应物品等。墓壁习惯用精致典雅的画像砖或壁画等装饰,壁画内容多为凤鸟、莲花、菊花和神仙草等图案,但画像砖或砖雕主要以莲花为主。
  莲花是佛教尊崇的信物,早在六朝时期,随着佛教东传与佛教中国式的演化而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习俗当中。在中国莲花又称荷花,它是水生花卉,有着长寿、忠贞、富贵的美好象征。有人说“莲花寓意死人”,未免牵强,这大概是在我国传统葬习中,认为人死后在其所穿寿衣上刺绣莲花就能够被佛门庇佑,让死者于冥界得到长眠。在佛教艺术中,莲花是佛门圣花,是众菩萨的坐下莲台,它代表“净土”,象征“自性清净”,寓意吉祥。
  在四川省芦山县博物馆收藏有一方奇异的明代画像砖,砖呈长方形,长34厘米、宽20.5厘米、厚5.1 厘米,随形阳线边框内,一朵硕大的莲花,配饰有六片左右对称形似兰草的叶子,充斥着整幅画面。然整朵莲花怪异处却在于它形似一只饕餮,其面容通过花蕊和花瓣巧妙布局而成。莲瓣有瘦小,有宽肥者,对其形皆各有所表。状若头顶的菱形莲瓣下,是中心花蕊处异变成葫芦形鼻子和圆润饱满的鼻翼;鼻的两侧由六片云形莲瓣两两对称着分别表示双角、耳朵和眼睛;鼻翼下排列了三片较小的倒三角菱形莲瓣,充饰兽牙;六片兰叶似若毛发。
  饕餮据说是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凶兽。郭璞注:“为物贪惏,食人未尽,还害其身,像在夏鼎,《左传》所谓饕餮是也。”它生性凶残且贪食,尽将自己的身体也吃了,因此其形一般都有首无身。北宋时期的研究者们把商周青铜器上那些带有想象、夸张手法的凶猛神秘的兽面纹称之为饕餮纹。同时它也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具神秘气息的建筑装饰纹样之一。
  砖上“饕餮莲花”图像于方寸间形神幻化,其艺术造型尽显醒目、生动。纹样在充分利用空间的同时,既体现了质朴简约之美,又彰显出工匠平中见奇的艺术创造力。称此砖为“饕餮莲花”画像砖,亦惟是个人见闻有限,扣盘扪钥之处在所难免,还请方家不吝指正。
  文物中以“饕餮莲花”为主题来传达寓意的题材虽鲜少见,却也并非没有,据杨世涛《一叶知秋,从兽面纹瓦当管窥中古文明》(《收藏•拍卖》杂志2015年八月刊)文中所载:“北朝时期,河北临漳邺城,古代著名都城,东魏北齐时,邺城是中国佛教文化中心……邺城还出土一种莲花生兽面瓦当非常特殊,邺城莲花生兽面瓦当,直径15cm,外圈饰一圈典型的北朝连珠纹,中圈饰圆润饱满的八瓣莲花,中间一个愤愤的小兽面尤为突出。莲花是佛教的圣物,莲花生佛瓦当已是凤毛麟角,莲花生兽面更是少之又少。”
  至于饕餮纹样抽象夸张的组图方式自古有之,在杨宗荣《燕下都半瓦当》(1957年《考古通讯》第6期)文中,将燕瓦当依纹饰分为七大类,其中以饕餮纹为主体的当面纹饰,有“双龙对项饕餮纹、卷云饕餮纹、山形饕餮纹”。其中独特的“卷云饕餮纹”瓦当实属少见,整个饕餮形象皆是辅以卷云纹构成,二目由凸线眼眶包裹,“如意”云纹作双角,居中竖直状阳纹充作鼻梁,其余口、鼻等也均由卷云纹组成,使其原本具有诅咒色彩的饕餮更是充满了神秘感。
  本文所示的明代画像砖中,莲花瓣亦呈卷云纹形,而历代莲花图样中修饰以卷云状莲瓣者甚为少见。卷云状莲花瓣与燕瓦当的“卷云饕餮纹”中云纹相类似,但此云纹莲瓣更显肥厚饱满立体感十足。然此砖匠心独具之处就在于,制作者将隐藏于画像砖中神秘凶恶的饕餮以莲花纹样为主体,并采用抽象的复合手法进行刻画。这样一来兽面的五官也就无需刻意去描摹了,莲兽合一,亦花亦兽。这样的组合更加强了它们驱妖辟邪、避祸求福、护主驱凶、招财纳福、趋利避害、守护安宁等的功能。莲花在墓穴中寓意此地乃是逝者安息的莲花净土,代表流芳千古和对逝者的吉祥祝愿!象征逝者灵魂清净无垢,离开尘世,魂归西方极乐世界。如此独特巧妙的艺术构思,便将审美思想上升到人类所不能触及的神仙领域。并用这独特的表现手法,将人们带到他们所崇尚的秘境去探索神灵的存在。
(编辑:苏锐)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