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视野>文博·收藏

金石书画养生怡情

时间:2019年11月01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倪 熊
0

金石书画养生怡情

——记苏州书画名家王才恺

 

王才恺书画作品

  在苏州艺坛,说起王才恺这个名字,还是比较生疏的,没有像他同时代的好友宋季丁先生那样闻名遐迩。为了便于更好地介绍这位被时代和社会疏漏的书画金石皆有颇深造诣而默默无闻的老先生,我们不妨先暖暖场,说几个稍近的旧闻轶事,由近而远,慢慢往前挪,或许多多少少能唤回我们沉睡的记忆。

  2016年12月,龙翠轩举办“三王”书法藏品展,展示吴门书法界三代人的书艺,他们分别是王才恺、王歌之、王大夷。相比较而言,师从著名书法家祝嘉的“40后”王歌之和出身南艺书法专业的“50后”王大夷两位书法家现在似乎更为人熟知,反而是年龄最长的王才恺依然少有人知。

  2015年12月,观前金店三楼的龙宝斋和琴川书店联合推出“道在瓦甓”王才恺金石书画展,这是几位有心人为纪念王才恺去世一周年,整理了王才恺书画作品近40幅(件)、印稿10余本、印章139方,及其比较少见的10方用古砖制作的砖雕、古图案、秦诏版、瓦当做的展览,全方位展示了王才恺在绘画、书法、篆刻诸多方面的才艺。

  2012年9月,“九五之缘”——王才恺、江野折扇联展在苏州山塘街正社画馆开展,展出王才恺不同时期的书法和绘画扇面20幅,以及江野的近作60幅扇面。这一年,老人90岁,江野50岁,这也是江野在发现认识老人两年之后,首次把这位以书画养生修行不求名利的老人带给了社会、带给了观众。

  江野是2010年左右与老人结识的。江野在山塘街正社频繁进进出出的间隙偶尔也去隔壁琴川书店逛逛,无意间翻着王才恺印谱题签,见着“悔抛心力向雕虫”七字,古朴沉稳,打开看印,古意浓浓,叹为观止,颇为心仪,于是经李彪引荐,几次登门拜访求教,购得老人各个时期扇面书法绘画若干。90高龄的王才恺非常高兴,来来往往,谈古论今,引江野为忘年之交。这是王才恺第二次因为篆刻被一位素不相识的晚辈慧眼识珠。

  再往前一次,追溯起来还是1993年,台湾著名的收藏家张寿平来苏州,在乐桥龚老的古玩铺中购得印稿两册,共百余页,印风不俗,但作者王才恺闻所未闻,遂询其人。古玩铺演绎故事拿手好戏信手拈来,说印稿作者是名教师,雅好金石,殁未久,遗物尽散,此物为当时流出者。张寿平深喜其印风,穷根究底,再接再厉托龚老代为寻觅所刻之印。没想到第二天就有了一方“华延年室校读图书”八字阴文藏书章,张寿平喜不胜收,把这整段经历当艳遇作为故事写进了自己的《印章藏珍》一书。

  王才恺生于1921年8月,逝世于2014年11月,吴中明代名士王宠之兄王守的后裔,号无闷,所居名双红豆斋,又室名花延年室,因藏有晋砖一种,故又有一晋斋之名。他工书勤篆,曾从萧蜕庵游。萧蜕庵是江苏常熟人,晚居苏州,亦名萧蜕,字盅孚、中孚,别署蜕盦、退盦、退暗等,晚号南园老人,斋堂为旋闻室、劲草庐、铄伽罗心室。萧蜕庵早年加入同盟会,后加入南社,博经史,精小学,通医学,嗜酒,喜禅,与释弘一友善,有“江南第一书家”之誉,工篆隶书,俊挺敦厚。王才恺还对老友宋季丁推崇备至。宋季丁是浙江杭州宋庄人。原名崇祖,因仰慕西泠丁敬的艺术造诣,改名宋丁,号季丁、一目翁、半个园丁、无斋等。宋季丁的作品传统根基深厚,能出古入新,直抒胸臆,虽然作品因不入时流而少知音,但其后来慕名而来的学生不少,现在苏州很多书法家都曾经聆受其教诲。

  深居简出的王才恺,常年独自一人,住在姑苏城东平江路传芳巷后芳弄内一栋旧宅里,院子里花花草草,家具是年轻时留下的一套红木家具,生活用品极其简陋,满床整屋都是书籍和文房用品。王才恺的绘画,涵盖了山水、人物、花卉,虽为不出临摹为主的传统画派,但重岩峭壁、幽壑流泉、古松危石、奇花异草……一派乐观与祥和。他的书法,兴之所至而大小错落,洋洋洒洒,貌似漫不经意,却趣味盎然、章法天成。从现在能够见到的作品来看,王才恺和宋季丁两人的风格颇有相似之处,互相影响的痕迹历历可见。而书法面目的相近,其因在于两人都得益于《爨宝子碑》,孜孜以求数十年临习不辍。《爨宝子碑》之典型在于其非楷非隶、亦楷亦隶、楷隶参半的面貌,显得古拙、肃穆、天真,同时也带着点滑稽和幽默。他的作品是一个复合,也是一个对立。外行看热闹说是“娃娃体”,内行识门道其实是六朝碑,所谓“人只知东晋有二王,不知同时还有爨爷爷”。王才恺可以说是一个善学者,深得其中三味,既存有原碑凝重的金石味,也注入清雅的书卷气,还带点悠然的闲适。字如其人,从中也可看出王才恺清净无为、与世无争的平和性情和超然物外、返璞自然的高超境界。

  在篆刻上,王才恺最早看到了收藏家、学者郑振铎的“长乐郑振铎西谛藏本”隶书印,对这种印风爱不释手,下苦功心摹手追。年轻时,他就喜集汉魏六朝碑铭造像文字,且以之入印,妙趣横生。特别是他以书画入印,从精神入手把握形式特征,从内理着眼去分析点画用笔,透过笔锋看刀锋,化笔法为刀法,独辟蹊径,形神俱得。在他晚年,刻印依然健朗,他曾给江野刻印,砉然奏刀,一气呵成而绝少修改。

  若以艺术成就而论,王才恺应该是书第一,印第二,画第三。这也是各路方家的基本共识。

(编辑:马征)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