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视野>文博·收藏

摄影与其他艺术形式咋融合?去傅文俊数绘摄影展看个明白

时间:2019年01月15日 来源:重庆文艺网 作者:张义
0
  16日下午,“再次进场——傅文俊数绘摄影作品展”个展在重庆美术馆开幕,傅文俊新近创作的《错位》《食色》《F1》《问茶》《景观》五个系列及表现重庆的《景观》系列共约160件作品亮相,向观众呈现他在数绘摄影方面的最新创作思考与实践成果。
展览现场
  14米长照片展现两江四岸风景 尽现重庆地域特色
  傅文俊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是一位资深的摄影艺术家,多次参与世界性重要艺术展览,并屡获大奖,不少作品被海内外重要美术馆收藏。“再次进场”展出了傅文俊新近创作的《错位》《食色》《F1》《问茶》《景观》等五个系列的约160件数绘摄影作品。
《春来江水绿如蓝》
  傅文俊早期创作从传统纪实类摄影入手,美术学院的专业训练使他的作品有自己的创作美感,不过他并未在此领域过多停留,迅速转向观念摄影。作为当代艺术的分支,观念摄影强调的是对图像的资源重新挖掘和再次利用。傅文俊对此作了大量的探索,试图以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将摄影与现实语境产生密切的联系,经历了一些艺术实验后,他发现自己早年受到的绘画训练为摄影带来了新的可能性。随后,他创作了大量的“数绘摄影”作品,逐渐使“数绘摄影”从一个概念成为一个较为清晰的艺术呈现方式。
  一走进“再次进场”展厅,一幅长达14米的摄影《有雾的季节》引入眼帘。从菜园坝大桥,一直到大佛寺大桥,这幅14米长的作品不仅把山城两江四岸尽收眼底,还将雾都重庆的特色呈现出来。“这是纪实摄影,后期除了拼接,没有其他任何处理。”傅文俊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他向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回忆,这幅作品产生于2012年。“这是我在南山一棵树拍摄的。每天早上7点不到我就上南山,一连去了5天才拍到让我满意的画面。”傅文俊一下拍了36张照片,他先将这36张照片拼接起来,经过技术处理,最终完成了这幅作品。
  数绘摄影 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结合
  傅文俊曾在今日美术馆做过“走过场”的个展,以远离艺术江湖的独立性姿态坚守着自己的艺术理想。如今用“再次进场”为主题,就如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所言参禅三境第三境“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在跨进、跨出之间找寻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体悟。他将自己多年对艺术与生活的思考和理解借此向大众呈现与分享,对于家乡重庆的观众可能更有切身的感受。
《迪拜的鱼》
  他的作品在摄影与绘画之间、在机器复制与手工体验之间、在观念表达与形式审美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和立足点,使得他通过创作建立起身体感官、知识逻辑与现实语境三者的个人性认知统一体,并以此召唤精神的自由王国。
  记者留意到,此次展览展出的《错位》《食色》《F1》《问茶》等系列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摄影作品不再是平面的,而有了立体层次。傅文俊告诉记者,在装裱这些作品的时候,他使用了美国的技术悬浮装裱,材料都是进口的,外面的这层亚克力板不仅没有色差,而且透明度超过了96%。“这样,可以达到观众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作品,都能看到不一样的效果。”
《枯藤老树》
  当然,除了作品的形式与普通摄影不同,作品本身也因为结合了数码技术和绘画艺术,让观众们的参观有了更多的惊喜。傅文俊说,他所有的作品,都是把中国各种优秀的传统文化,用当代艺术的形式进行传播,用外国人看得懂的形式创作,把它们带向国际。“比如《F1》系列,照片都是我在阿布扎比F1比赛现场拍摄的,经过我的后期再创作,一半是真实的摄影照片,而另一半是使用焦墨这种传统中国画的绘画方式来呈现。”
  从概念到艺术呈现 专家热议傅文俊“数绘摄影”
  与很多展览不同,傅文俊的数绘摄影展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开幕式,而是请来了多位批评家、专业人士,和现场的观众就傅文俊的创作进行了交流。
  重庆市文联副主席、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杨矿表示,傅文俊是重庆最具探索精神的摄影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摄影,而是通过数码技术,将摄影赋予了无限的可能,他的每一张作品都能引起我们的思考。
  展览的学术主持、著名策展人王林则说,傅文俊是一位始终想改变摄影的摄影家,他一直想要改变摄影的固有方式,创作了大量的作品,逐渐使“数绘摄影”从一个概念成为一个较为清晰的艺术呈现方式。
  著名批评家何桂彦表示,傅文俊的作品已经不是简单的摄影,而是数码技术背后的艺术。这些作品将大众原有日常观看图片的方式进行结构,给观众设置了观看‘障碍’,改变了大家对于图像的阅读习惯。
  批评家尹丹表示,傅文俊的数绘摄影作品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溯的是非常明显的,他在创作中跳出了符号的束缚,不是简单的堆砌传统文化符号,而是将其化于无形之中,体现出了历史的沧桑感和崇高感。
  批评家冯大庆表示,傅文俊不断在尝试新的东西,他在重庆相当早的开始进行观念摄影创作,其实是在从个人的角度思考当代艺术和文化的关系。这些作品在视觉文化方面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月27日,免费向公众开放。
(编辑:李哲)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