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视野>人文地理

多彩“山花”绽放江南

时间:2019年10月28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志勇
0

虬松(歙砚) 方 荣

  在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民间文艺如何实现优势互补及协调发展,将乡村民间文艺资源与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考虑,合理利用和理性转换,为乡土人文环境的改善提供可资借鉴的新思路?来自沪、苏、浙、皖四地的民间文艺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可贵的探索。

  近日,由江苏省文联、苏州市委宣传部主办,江苏省民协、苏州市文联承办,上海市民协、浙江省民协和安徽省民协协办的“山花绽放 天工江南”首届长三角民间艺术节民间文艺精品邀请展在江苏苏州举办。展览展出沪苏浙皖精品工艺108件(套),参展作者有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获得者17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6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6人、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20人,作品涵盖织绣、雕刻、红木家具、金属工艺、仿真船模、桃花坞木版年画、剪纸、紫砂、瓷器、御窑金砖、漆艺等38个具有江南特色的民间艺术品种。

  在展览现场,由“山花奖”获得者、苏绣艺术家姚建萍带领团队一起完成的苏绣《江山多娇》首次和公众见面。这幅作品的刺绣稿由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著名刺绣设计师朱龙泉精心设计,20名绣娘花了足足半年时间完成。“此次展览是一次难得的盛会,长三角地区民间工艺集体亮相,让人充分领略到山花绽放江南的多彩魅力。《江山多娇》是一幅原创的融针绣作品,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要以针为笔,用壮美山河来凸显爱国豪情,抒发对祖国母亲的无限热爱和祝福。”姚建萍说。

  展览共分4个篇章,在陈设上别具匠心,以4种不同色彩诠释各篇章,分别代表沪、苏、浙、皖4个地区,以雅致的红木家具及简洁的苏派盆景为点缀,配以编钟演奏出美妙的乐曲,丰富了整个陈列形象。当代手工艺人以现代美学精神重新审视古典趣味,在古典趣味中注入现代精神,增强了展览的观赏性和趣味性,传统与时尚和谐地交融在一起。

  江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三角地区共同的文化标识、共有的精神家园,千百年来,钟灵毓秀的江南孕育了无数能工巧匠,造就了民间艺术的繁荣景象。活动期间,沪、苏、浙、皖民协负责人共同签署协议,宣告“长三角民间文艺发展联盟”正式成立。据介绍,联盟成立后,将每四年制定一次总体规划,轮值主席每年召开一次例会,商定工作计划、落实责任分工。合作内容将以活跃度高、基础扎实的艺术门类和资源优势突出、主观能动性强的地级市(区)为试点,着力打造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民间文艺创作、理论和展示平台。

  在当晚举行的民间艺术展演中,来自沪、苏、浙、皖的10支民间文艺表演团队表演的拱瑞手狮、花灯歌舞、徽州民歌、常州吆喝、甪直连厢、畲族木鼓舞等优秀民间音乐舞蹈,汇集在古胥门广场舞台,给观众带来了一场极具艺术魅力及地方文化特色的视觉盛宴。

  来自沪、苏、浙、皖四地的专家学者齐聚同期举办的民间文艺发展论坛,认为民间文艺的价值重新发现与合理利用,不仅有利于丰富、塑造和深化当下乡村的文化内涵,提升其文化品格,也有助于激活社会转型时期日趋单薄的乡村文化所原有的内在活力,重构乡村文化自信,而且为创新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资源支撑和稳定的资源环境,将民间文艺作为主导产业,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编辑:高森)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