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视野>人文地理

什么样的改编可以代表苗族

时间:2019年01月18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越 声/文 陈 芳/供图
0

什么样的改编可以代表苗族

——记苗族英雄史诗合唱剧《亚鲁王》

苗族英雄史诗合唱剧《亚鲁王》剧照

  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出现时间与《诗经》前后时代差不太多,2009年被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重点项目,并被文化部列为当年中国文化的重大发现之一,随后被纳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亚鲁王》的收集和翻译者,紫云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亚鲁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正江介绍:“《亚鲁王》传诵的是苗人首领亚鲁带领西部苗人创世与迁徙的历史,一般在贵州紫云县麻山地区苗族的丧葬仪式上,由当地的东郎(苗语音译名词,指在苗族葬礼仪式上唱诵史诗《亚鲁王》的人)唱诵,但由于没有文字记录,外界了解的人很少。”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发现亚鲁王”评为中国“六大学术大事件”之一;同年,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第一部由中华书局出版。

  日前,当恢弘的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用百人合唱形式在贵阳大剧院上演时,怎能不令人激动?

  《亚鲁王》涉及到400余个古苗语地名,20余个古战场。有开天辟地、万物起源、宗教习俗等历史与神话相隔的传说,是苗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具有文学、历史学、人类学、宗教学、神话学、艺术学、美学、语言学等价值。合唱剧《亚鲁王》就是根据这部民族英雄史诗改编而成。该剧邀请了编剧、导演、词作家田真担任总导演,作曲家肖白担任音乐总监,词作家丁时光担任编剧,贵州省音协副主席、作曲家柴永兴担任音乐统筹,肖白、柴永兴、华建国、周正军担任作曲,作曲家刘聪担任钢琴伴奏写作,指挥家方玲担任指挥,青年钢琴家宋扬担任钢琴艺术指导。

  “这部作品从诞生到成熟花了5年的时间,其中的艰难可见一斑。因为《亚鲁王》文化内容丰富、时间跨度长,从浩瀚的文字中提炼出一部剧需要多次的实验。歌词创作需要斟酌,从文稿中归纳出具有苗族特色的音调也不简单,加上要考虑4位作曲家风格的连贯和统一,这5年其实是转瞬即逝的。”回忆起从创作到最终呈现的几个阶段,柴永兴依然历历在目:“从3年前开始,主创团队就到紫云县做了大量采风。肖白、周正军、华建国等人和我数次到紫云地区听东郎演唱。田真则听传说、搜集文学素材。”

  丁时光花了几个月的时间阅读《亚鲁王》,从史诗中搜集可以转化为故事的细节和场景。在最终的呈现中,他将亚鲁王的两位夫人简化为一位;写作“唱白”,从史诗的句型里提炼出满足对话、叙事功能的唱词;将诸多的战争场面精简成一场;把亚鲁王拥有“龙心”的传说删去。为使故事更加真实合理,主创团队对于剧中的很多习俗和细节,都邀请苗族专家进行充分的论证。同时,对于亚鲁王性格的塑造,除了善战、智慧,仍然保留了其“狡黠”的特点,使得人物性格更加丰满。

  在音乐方面,主创团队里有两个编剧和四个作曲,在声部、风格、主题等问题的统一上,他们进行了多次的讨论。“磨合是最难的。”田真说,有人写出的是“小苹果”,有人写的是“最炫民族风”,如何让大家写的都是一个人?这其中经历了特别多的训练。

  因为亚鲁王的故事主要发生在黔中一带,所以人们熟悉的黔东南山歌并不能用于《亚鲁王》,而什么样的改编才可以代表苗族?肖白和方玲都认为,并不是非要用原生态唱法。首先,紫云地区的苗族音乐不具有鲜明的音乐印象,不适宜放在剧中;其次,从采风中提炼的“调式音阶”可以说是旋律的精髓。全部使用、有时候部分使用,完全融入音乐中,使合唱剧《亚鲁王》成为当仁不让的苗族作品。

  “民族的才是国际的”,艺术并无国界。在此次《亚鲁王》的塑造中,合唱、钢琴伴奏、类似咏叹调的美声唱法等都为“亚鲁王”走向世界做了铺垫。

  值得一提的是,这几年贵州的文化产业一直在行业内做得风生水起,尤其“产”和“学”的结合形式更让人关注,这几年陆续前往上海参加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贵州音乐舞蹈节目都有各大学参与。此次《亚鲁王》的主要合唱团就是贵阳学院。贵阳学院音乐学院院长李友玲说:“为了演好这部新剧作,主创人员付出了长达半年的时间反复排练,揣摩角色性格、磨合戏剧表演、专研歌唱表现、设计场景等。同时,参与这部剧的演出也让师生懂得这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它就发生在我们贵州,它可以代表贵州。”

(编辑:陈宁)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