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视野>国学美学

“中国传统艺术观念如何在当代激活” 主题沙龙举办

时间:2018年07月24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刘青
0

  7月22日,由华时代全球短片节(HISFF)主办的“中国传统艺术观念如何在当代激活”主题沙龙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图为活动现场。

  7月22日,由华时代全球短片节(HISFF)主办的“中国传统艺术观念如何在当代激活”主题沙龙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图为当代艺术家徐冰在沙龙中阐述其艺术理念。中国文艺网 刘青摄

  7月22日,“徐冰:思想与方法”主题展览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图为观众参加展览体验活动。中国文艺网 刘青摄

  7月22日,由华时代全球短片节(HISFF)主办的“中国传统艺术观念如何在当代激活”主题沙龙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当代艺术家徐冰,导演张扬,电影评论家、北京大学电影文学系教授戴锦华从不同的领域、角度,以电影与艺术的关系为出发点,就徐冰最新作品《蜻蜓之眼》、短片创作理念以及传统观念与当代中国的关系等问题做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沙龙由《三联生活周刊》特约撰稿人土摩托主持。

  《蜻蜓之眼》探讨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关系

  在沙龙举行之前进行了徐冰导演作品《蜻蜓之眼》的现场展映,该片在电影界、艺术界引发了巨大反响。谈及创作理念,徐冰认为,用监控画面做一部剧情长片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因为这样做能表达出极强的概念张力。为了拍摄这部影片,徐冰及其团队收集了大量监控素材,并依据视频影像反复增减修改剧本,该片的整个制作流程展现了与传统故事片不尽相同的制作理念。

  张扬结合影片和自身拍摄经历探讨了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徐冰是从真实中寻找虚构,而他是从拍虚构的剧情片出发,一步步走向真实。在一般的电影制作中,很难有《蜻蜓之眼》这种实验性的作品——非电影领域的当代艺术家从不同的视角去创作影片,拓展了电影的可能性。

  戴锦华对徐冰使用监控影像创作故事片的作法给予了高度认同,认为《蜻蜓之眼》通过对真实、碎片化影像的组合,讲述了一个人文主题的故事,探讨了追寻内在自我的哲学命题,而这也正是徐冰从事艺术创作以来一直在做的事情。

  拍摄短片:不是技术问题,是观念问题

  在如今的数码时代,人们可以用手机拍摄短片并通过电脑进行剪辑,然而这并不代表拍摄短片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在戴锦华看来,拍摄电影的门槛在降低,技术上的限制在减少,因此,拍摄短片并不是在技术上达不到,而是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里需要创作者深思熟虑,去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艺术造诣。

  张扬认为,短片创作者需要在很短的时间里表达出自己对影像、叙事的观念和想法,这非常困难。他对徐冰创作《蜻蜓之眼》的勇气给予了高度赞赏,并认为当下学电影的人很少拍摄实验影片,都困囿于传统的叙事模式之中,而短片具有更多的可能性,包括影像的实验性、媒介运用的复杂性。他相信今后短片领域投片会越来越多,在未来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

  中国传统艺术观念如何在当代激活

  虽然拍摄优秀短片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短片作为快捷、迅速的影像呈现方式,已成为实验性创作的主流,相当一部分短片拍摄者也试图通过这种当代艺术形式来呈现中国传统艺术观念。作为全球首个以华人影像为主的短片节,“华时代”全球短片节致力于在国际化浪潮下,用影像记录东西方文明的碰撞和融合,找寻时代变迁中多元文明的和谐之道。

  文明的和谐共存取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保存和当代文化的创新发展,中国传统艺术观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徐冰作品的艺术性很当代,但其精神内核却体现出一定的传统文化特点。在徐冰看来,中国在近代以来经历了“全盘西化”“洋为中用”等一系列文化观念的冲击,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传统和当代无法作为绝对的概念对立起来,它们就像磁铁的两极,既相互转换,又相互依赖,不能把传统孤立开来,要在时代变动中去看待。“天人合一”、敬畏自然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在工业革命浪潮的冲击下被认为是落后的观念,但在今日看来这又是最具启示性的思想,故传统和当代观念的融合非常重要,要在动态中去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戴锦华则指出,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其实一直在我们身边,这是当代每个人都在做的事情,关键是需要意识到个体身上所存在的传统因素。

  在当天的活动中,与会嘉宾和观众还参观了“徐冰:思想与方法”主题展览,并在观展过程中进行了丰富的体验活动,感受到传统与当代的艺术之美。

(编辑:刘青)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