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视野>公共文化·公益

“南京文艺地图”上新 第二届“24+城市微展”线上线下 把文艺送到市民身边

时间:2021年11月12日 来源:南京文艺生活网 作者:
0

  在水木秦淮艺术街区,沿河欣赏“扬子江影像”;在银杏里文化街区,感受音乐系列展演;在浦口不老村,体验民俗文化;在民国建筑里,与“世界最美的书”面对面……“南京文艺地图”上新了!作为2021南京文化艺术节的一项重要活动,第二届“见微知著——24+城市微展”把文艺送到市民身边,从城市到乡村,24个微展厅,串联成南·传、北·承、东·尚、西·艺4条各具风格的城市微展线路。

  第二届“见微知著——24+城市微展”由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2020年,第一届“见微知著——24+城市微展”,用24个微展厅绘制成独具金陵韵味的“南京文艺地图”,让市民可以沿着文艺地图的线路,在街头巷尾打卡各式各样的城市微展厅,在日常生活中与文艺相遇,见微知著地感知南京文艺气息。第二届“见微知著——24+城市微展”延续了上一届的品牌形象,在银杏里文化街区、小西湖街区、德基广场、水木秦淮艺术街区、陶谷新村、梅园新村、浦口响堂、大桥南堡等片区,筛选出独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微展厅,依据其展出的文艺作品类型、展览风格、分布区域等特征加以分类整合,形成第二届城市微展的“南京文艺地图”。

  南京是有着丰厚历史底蕴的世界“文学之都”,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和各个角落留下了深深的文艺印记。伴随着这座城市的成长与发展,南京的文艺工作者用灵活的表现形式、丰富的创作手段、新颖的传播方式延续着历史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由他们创设的各类小型艺术馆、个人艺术工作室、微展厅星罗棋布,为“见微知著——24+城市微展”提供了无限可能。这些微展厅分布在街头巷尾,有的是室内展,有的是户外展,有的沿河,有的在文化街区,但都无比靠近人们的生活,市民上街买菜、出门遛弯的时候就能与文艺相遇。

  连续两届“24+城市微展”都由著名设计师、优秀策展人陈卫新担任总策划人。他对记者表示:“这样一来可以缓解这些小型艺术空间的生存压力,二来可以满足人们在大的美术馆、博物馆没法实现的需求,比如参观时间上,大型馆可能五六点就关门了,但微展厅很多能延续到晚上。而且,家门口的艺术馆互动起来也更便利,买完菜回家把篮子放下就能去看展,接孩子放学路上顺便就去接触了艺术。”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城市微展”更具有独特的意义。陈卫新说:“这些展馆都是‘小而美’,就在市民身边,不会有人员聚集的情况,也不需要搭乘大型交通工具就能抵达。”

  在水木秦淮艺术街区举行的“扬子江影像——图说秦淮、长江和桥”展,将24小时沿河展出优秀摄影师的作品,附近的居民吃完饭出来散步,就能看到以长江为主题的城市风貌、自然风光、人文风情、民俗风貌、重要时刻、重点工作、创新发展成就等内容的摄影作品。市摄影家协会表示,通过室外办展,可以让市民在游玩水木秦淮之余观赏优秀摄影作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疫情传播风险。

  英国月巷儿童书店此次带着原版书展览加入第二届“24+城市微展”,周边的居民和学生经常光顾这间小书店,书店主理人卢甡说:“因为疫情,大家可能就不想去扎堆了,希望在家附近有个可以去休憩一下、缓解一下紧张心情的空间,所以城市微展这样的活动真的非常好。”

  第一届“见微知著——24+城市微展”以“街巷遇展馆,生活见艺术”为主题,第二届活动提出了“文艺赋能城市、文艺赋能乡村”的主旨,不老村、响堂、水墨大埝、桃湖公园……一系列乡村的微展厅也出现在“南京文艺地图”中。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近边乡村游不断升温,文艺赋能,助力乡村振兴。“南京周边的乡村,第一代产品基本上都是以农家乐这种形式来呈现的,现在人民群众的需求在改变,与自然环境高度沉浸的文化体验,是一种新的趋势。”陈卫新说。

  据介绍,第二届“见微知著——24+城市微展”持续时间为一个月。除了线下打卡,市民也可扫描二维码,通过微信小程序开启“南京文艺地图”,获取各展览和展馆详细信息。此次微信小程序另外增加了“我最喜欢的展览”互动设计,提升用户的交互体验感、参与感。

(编辑:赵超)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