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行风>小荷才露尖尖角

儿童剧《报童》:传承红色文艺之光

时间:2021年10月27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乔宗玉
0

  1978年,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演出由邵冲飞、朱漪、王正、林克欢编剧的《报童》,集结了方掬芬、覃琨、李若君、连德枝、王铁成等表演艺术家,共同打造了这部经典儿童剧,影响极大。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传统精品复排计划重点扶持作品,今年《报童》再度上演,导演焦刚,主演刘晓明、宋建霖、井岗山、李明慧、栾晰、唐加陆等,在守正创新的原则下,中国儿童艺术剧院老中青三代艺术家让这部43年前的儿童剧,重新散发光芒。

  《报童》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制造的“皖南事变”为背景,描写了新华日报社的一群小报童在当时周恩来副主席的教育、关怀和新华日报社的培养下,在战斗中迅速成长的故事。观看《报童》时,笔者最大的感受就是,老一代文艺工作者对于生活有着切身的体验与观察,才会如此真实地描摹出一群走街串巷卖报的穷苦孩童风貌。剧中人语言生动,充满市井气息,几个报童之间的玩闹、打架极具儿童特点,中间也有借鉴《阿Q正传》中阿Q与小D打架的场面,化用巧妙,让今天的我们思考国民性的问题。

  老一代文艺工作者在编剧技巧上,不是干巴巴地宣传口号,而是用生动饱满的故事、昂扬的红色激情宣扬革命的真理。当雾都重庆街头卖儿卖女、弃儿孤苦伶仃、警察胡作非为、政府卖发霉的米面这一幕幕出现在舞台上时,我们会由衷感到,必须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才会不再有流浪失学的儿童。同时,在火柴被叫做“洋火”的年月里,那盒延安制造的火柴,体现了革命前辈对下一代寄予的希望——振兴民族工业。舞台上的孩子们,正是承担着这样的使命,走向了新中国。

  全剧从侧面展现“皖南事变”这一悲壮的历史事件。石雷诵读父母牺牲前的家书,呈现出日寇入侵之下国民党反动派同室操戈的残暴与无耻,国破家亡,引人泣泪。在“皖南事变”中,新四军牺牲、被俘7000余人,多少孩子像石雷一样从此失去父母。通过小人物命运折射大时代波澜,这样的悲剧,有力地对国民党反动派战争罪行进行了控诉。

  《报童》对周恩来副主席的塑造,是我国话剧舞台史上鲜亮的一笔。今时今日,周副主席从舞台深处走来,剧中第一次亮相,观众便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饱含着人民对革命领袖周恩来深沉热烈的情感。剧中的周副主席一口淮安话、一只手臂因受伤无法垂直,他对每一个报童身世、性格了如指掌,关心他们每一个人,教育他们要团结友爱,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面对敌人的恐吓威胁,周副主席义正辞严,毫不退缩,带领大家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斗争。家长如何对孩子、老师如何对学生、上司如何对下属,危机时分领导人应该有的态度与格局,体现在《报童》里的周副主席身上,对观众都会有所启示。

  导演怀着对原作剧本的极大尊重,保留原汁原味,且融入音乐剧的叙事风格,以立体化和声手段丰富剧情,加强戏剧节奏。在《报童》中,我们能体会到苏联戏剧现实主义学派大气与细腻并存的风格,这得益于焦刚本身的学识涵养、人生历练。血泊狼烟中,那些战士们如雕塑般的战斗身姿、为刻画后方国民党官员贪腐无能而进行夸张戏谑的形体动作,以及那些看似平淡却蕴藏老百姓间彼此温情的言谈举动等,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2021版《报童》传承经典,又恰如其分地进行当代化审美创新,让红色文艺之光感染着一代又一代观众。

(编辑:赵超)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