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行风>榜样力量

吴文科:“双减”下,提升学生艺术素养是加强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

时间:2022年03月11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
0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的精神思想养成与心灵智慧培育,是高品质内涵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极。为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吴文科今年两会期间提出了《关于通过强化人文教育和人文科学研究推动提升全民族精神文化素养的提案》。近日,中国文艺网就相关话题专访了吴文科委员。

 

 

  中国文艺网:今年两会,您提出要强化人文教育和人文科学研究。这是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吴文科:当今中国,亿万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进入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继续不懈努力的新时代与新征程。在此过程中,人的精神思想养成与心灵智慧培育,是新时代中国高品质内涵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极。然而,必须承认,我们的社会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很多不健康不文明的堪忧言行,不仅严重干扰并破坏着社会进步,而且直接阻碍民族复兴。这就提醒并警示我们: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属于精神文明范畴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须臾不能弱化和放松,急需强化和提升。而强化人文教育特别是人文科学研究,是推进此项工作的有效抓手。

  中国文艺网:关于提升全民族精神文化素养,您有哪些方面的建议?

  吴文科:要全面加强各级学校人文教育的课程比重。进一步加大对高等学校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专业的扶持力度。利用各种渠道强化面向全社会的美育工作。着眼顶层设计,整合现有人文科学研究的学术力量。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文、史、哲、艺等人文学科学术成果的传播普及和推广利用力度,使人文科学的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矫正虚荣浮躁心态、扭转实用功利世风、赋能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力量。

  中国文艺网:在“双减”政策大背景下,中小学普遍加强了学生艺术素养教育,这与您的提案不谋而合。

  吴文科:我提倡在社会加强人文教育和人文教育研究,就包括在中小学里开展美育教育,给我们的孩子增加一些品尝精神食粮的能力。“双减”政策下,文化类课程排课比重降低,我认为应该适当增加艺术普及类课程,这类课程不是应试教育,而是寓教于乐,为孩子们塑造一个轻松、快乐、有趣味的艺术学习氛围。

  我倡议中小学里面设置艺术普及课,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其中也包括一些地方曲艺和地方戏曲的内容。地方曲艺和地方戏曲基础知识的传承断档非常严重,这已经不只是一代人的问题了,所以中小学的艺术普及课,作为一种人文素质、兴趣爱好的培养应该被重视起来,为孩子们推荐几段经典的节目节选,讲一些艺术常识,让孩子们在轻松当中学习艺术、接触艺术,从而爱上艺术。

  同时,艺术进校园应该讲层次、分阶段。首先应该是知识普及,然后是兴趣爱好培养,接着是鉴赏提高,最后才是专业发展。要掌握循序渐进、层层递进、润物无声的过程,要给孩子们先培养鉴赏能力,挖渠引水,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熏陶出艺术气息。

  附:

 

通过强化人文教育和人文科学研究推动提升全民族精神文化素养

吴文科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曲协副主席

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

 

 

  人文教育及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一样,都是人类认识世界、把握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其知识领域及范畴,由于主要的指向是构成世界关键因素的“人”及其自身的精神思想与心灵智慧,因而更加独特和重要;其对社会与人群的作用发挥及机制构建,主要是通过人文精神的培育,来激发和涵养人文情怀,同时型塑社会人群对于“意义”和“价值”的感知与借重,通俗地说,就是主要塑造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今中国,亿万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经过艰苦卓绝的百年奋斗,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跨越,进入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继续不懈努力的新时代与新征程。在此过程中,作为时代核心主题的“发展”,已然不再仅仅是经济,而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推进。换言之,人的精神思想养成与心灵智慧培育,是新时代中国高品质内涵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极。同时,也使诸如“人心”、“人性”、“人情”、“人品”、“人道”、“人格”、“人伦”等等的修为状态及高下好坏,成为评价考量发展品质与幸福程度的重要指标。

  然而,必须承认,我们的社会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缺乏理想、缺少诚信,数典忘祖、历史虚无,恶搞经典、亵渎英雄,金钱至上、自私贪婪,是非不分、美丑不辨,言行粗鄙、娱乐至死等不健康不文明的堪忧言行,以及富而不贵、荣而无华,实用功利、精致利己,草根草莽、土豪狂妄,网络暴力、饭圈狂热等虚荣偏狭的低劣品性。特别像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老人倒地不敢帮扶、公然拐卖虐待妇女儿童等极端恶劣和怪异现象,不仅严重干扰并破坏着社会进步,而且直接阻碍民族复兴。其他一些看似细小却不容忽视的日常现象,如家家都有衣柜冰柜却较少普遍拥有书柜,吃喝通常细粮酒肉娱乐却是聚众赌博等等,都从不同角度表明:口袋普遍鼓起来之后,人们的脑袋也亟待丰富和充实起来。

  这就提醒并警示我们: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属于精神文明范畴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须臾不能弱化和放松,急需强化和提升。

  而强化人文教育特别是人文科学研究,是推进此项工作的有效抓手。为此建议有关方面:

  (1)全面加强各级学校人文教育的课程比重。进一步加大对高等学校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专业的扶持力度。利用各种渠道强化面向全社会的美育工作。通过“强弱项”和“补短板”,纠正并扭转长期以来全社会普遍存在的重理轻文和重器轻道偏向;

  (2)着眼顶层设计,整合现有人文科学研究的学术力量。成立从中央到省级的人文科学研究机构。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等人文学科各研究机构与文化和旅游部所属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国家级人文科学研究机构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与“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平级并列的“中国人文科学院”,形成我国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并驾齐驱的共同发展格局,切实强化人文科学服务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的智力支撑;

  (3)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文、史、哲、艺等人文学科学术成果的传播普及和推广利用力度,使人文科学的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矫正虚荣浮躁心态、扭转实用功利世风、赋能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力量。  

(编辑:马征)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