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首页头条更多

没人才,再好的魔术也变不出来

时间:2019年04月12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王春梅
0

  “中国魔术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传承和绽放光彩,需要我们魔术人去积极思考、探寻新的契机。”在近日举办的第四届北京大学生魔术交流大会上,魔术师李宁如是表示。近年来魔术热潮逐渐趋于平缓,怎样让魔术得到更好的发展、更加彰显魅力成为魔术人共同致力的方向。

大学生是魔术师的“预备队”

  近年来,通过大学生魔术交流大会等一系列活动,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魔术新苗。“也许你很难想象我以前是学会计的。因为上大学参加了魔术社团,后来有机会参加一些魔术演出和交流活动,再后来就把一直喜欢的魔术作为自己的职业和事业。”董兆佳现在是魔术师傅琰东的演出助理,谈及自己的魔术之路,她觉得除了机缘巧合,更要感谢业界给像她这样的魔术爱好者提供了成为魔术从业人员的机会和展示平台。对于魔术爱好者来说,走入魔术行当需要“伯乐”和平台,对于魔术行业来说,发现和培养人才更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魔术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人才来作为支撑。”李宁认为,现在魔术正在朝文化产业方向发展,随之而来的是需要更多魔术艺术人才,不只是魔术表演者,还包括魔术道具、魔术培训机构以及相关衍生品的从业人才,涉及整个魔术行业。“没有专业人才,就没法发展魔术产业。”李宁表示。

  “大学生里喜欢魔术的人特别多,他们对魔术很有热情,特别欣喜能够看到对魔术有兴趣的年轻人作为新鲜血液进入到魔术队伍当中。”魔术师、魔术理论家徐秋认为,有不少魔术爱好者后来都进入到了魔术行业中,成为魔术行业的生力军,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大学生是魔术师的一个‘预备队’,现在很多大学都有魔术社团。”在傅琰东看来,中国魔术的传统传承方式是师徒相传,有大学生的加入,给传统魔术注入了文化力量。傅琰东认为,魔术是一门充满智慧的艺术,需要文化的力量来充实魔术师自身,创作也好,表现方式也好,大学生的加入对魔术的发展非常有益。

  除了大学生魔术社团,现在高校里还开办了专门的魔术专业。去年10月,李宁魔术艺术学院在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正式成立,今年学院正式招生。魔术专业首次融入大学教育体系,形成学科性系统教育,成为全国第一个获得国家认证大学文凭的全日制学历教育,可以说开创了魔术艺术教育的先河。“一直以来,魔术的学习都是师傅带徒弟,在高校开办魔术专业一方面能够满足更多对魔术有兴趣的孩子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系统专业的教育也能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较强的专业魔术人才。”出于对更多魔术人才的渴求,李宁在魔术教育方面做出了这样大胆的尝试和探索。“我做这件事情就是想给魔术教育、魔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一种新的可能,培养魔术人才对于魔术未来的发展来说极为重要。”

魔术的魅力在于创新创造

  “从魔术本体来说,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创意涌现,因为现在还有很多魔术都停留在模仿的阶段,甚至有些是抄袭。”在傅琰东看来,现在整个魔术舞台上西化比较厉害,人们一说到中国魔术可能就是古彩戏法,觉得比较老套,怎样能够洋为中用、推陈出新?这是需要魔术人探讨和思考的一个问题。在舞台上,傅琰东常常以“时尚中国风”形式的魔术演出赢得观众的喜爱,他认为,魔术的魅力就在于创造、创新。“中国魔术师应该展现自己更强大的智慧,形成自己独特的东西。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要把我们的文化带给观众,带给世界。”

  “现在很多年轻人比较推崇的还是国外的那些魔术种类,对中国的古典魔术不是特别喜欢,我们怎么才能把古典魔术种进他们心里去?必须靠创新。”有着“魔术王子”美誉的李宁正是通过不断创新,才令自己的魔术愈加有魅力,在他看来,创新是魔术的生命。“什么是创新?我们可以先学习模仿,然后把它吃透,但是最后表现出来的必须是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后进行的创新、创造之作。”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走得更远,李宁时刻这样告诫自己,作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李宁魔术艺术学院的院长,现在他又把这句话应用到了魔术教育当中,“要支持和鼓励学生创新,这样魔术才能紧跟时代步伐,焕发无限生机。”

  “创新对于魔术来说十分重要,但是我觉得现在魔术的创新有一个问题,它老是在原有的范围里‘创新’,没有一个突破,我们的思路还可以打开。”徐秋坦言,魔术要创新就要更加关注生活,“这样魔术节目才能够更好地跟观众产生共鸣,否则离观众就远了。”

(编辑:赵超)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