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首页幻灯

守正创新,讲好中国故事——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著名导演田沁鑫

时间:2020年05月27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范雪娇
0

 守正创新,讲好中国故事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著名导演田沁鑫
 
由田沁鑫担任戏剧总导演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故事里的中国》舞台场景剧照
  “讲好中国故事,要正确认识中国故事的思想意义和价值。一旦故事的价值成立,就可以不断翻新演绎,传承经典。在西方,以莎士比亚的故事IP为例,它们会不断发酵,经常是几年就‘翻新’出一部故事,中国的故事也可以‘翻新’ ,使其使用率和价值更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著名导演田沁鑫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介绍了她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带来的提案:“我建议策划实施中国经典故事影像史工程。传播中国声音、塑造中国形象、传递中国精神,文化艺术不能缺席,但我国的主旋律故事传播力还不够,使用率和价值还有待提高,表现手法还存在陈旧的问题。 ”
  如何表现、传播主旋律作品?田沁鑫建议:“可以由中宣部牵头,由国家广电总局、央视推出‘百部中国经典故事’ ,也可以用短视频的方式,联动文化和旅游部,结合红色旅游景点,打造线下剧目,供旅游和参观人群观看,带动当地旅游发展,让一个产品有多种使用方式;还可以联动教育部门,让更多的年轻人和少年儿童看到中国的经典故事。 ”
  挖掘经典背后的真实印记和时代精神
  前不久热播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故事里的中国》是促使田沁鑫提出这项建议的一个重要原因。 《故事里的中国》由中国国家话剧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央视创造传媒联合打造,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后,受到了包括许多青年人在内的观众的喜爱。田沁鑫担任该节目的戏剧总导演,她介绍:“第一期做了12个故事,在此基础上还做了一期讲述十八洞村脱贫的故事,在今年大年初一晚上播出,也得到了观众的喜爱。 《故事里的中国》采用了沉浸化的、多空间的舞台展示,用影视化拍摄的方式为大家呈现了一个创新的文化节目。 ” 《故事里的中国》通过系统梳理与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现实题材文艺作品,从中选取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人物和故事,融合影视、戏剧、综艺等艺术手法,致敬经典,挖掘经典背后的真实印记和时代精神。
  “ 《故事里的中国》在守正的基础上做到了创新,朴朴素素地讲述了中国的奋斗故事、中国人民的奋斗故事,这其中就包括了《永不消逝的电波》 《焦裕禄》 《林海雪原》《红高粱》 《青春万岁》 《人到中年》等等。 ”田沁鑫说,“我们用半小时左右的时间,用类似戏剧独幕剧的方式给观众呈现了一个个浓缩的故事。而沉浸化的舞台构成与影视化的拍摄方式就像一个大片场,这不仅在中国电视台播出的节目里,即使是在世界级的电视节目里,也是一个创举。 ”
  田沁鑫介绍, 《故事里的中国》在故事开掘和形式表现上,入情入理地表现故事,不喊口号,是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新时代的故事表达方式,探索新形式固然重要。但是,创新的重要根基,首先是要承认新中国的奋斗史,自信地去表达这段历史。认识国家的发展,承认政府的努力,表现人民的故事,是文艺工作者的良知和觉悟。我们不用客观分析,我们需要无距离地去表达” 。在演员的选择上, 《故事里的中国》选用了许多明星,“明星参与,传播力比较广,我们提前与明星演员沟通,他们踏实地来演绎人物,进入故事,所有参演的明星演员都非常真挚,表达也很动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
  “讲好中国故事,还要承认我们中国人的复杂性,‘外松内紧’是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我们在悠然自得的同时,具有严谨的内在逻辑性,好比故宫大殿雄伟宽敞、看起来舒展,实际上结构极度严谨。了解中国文化、中国历史才能够讲好中国人的故事,无论是古代的李白,还是当代的焦裕禄;无论是脱贫攻坚的主人公,还是当下生活中的青年男女;无论是家庭伦理道德故事,还是现代爱情故事,讲好中国的故事就是要了解中国人民、人事。 ”田沁鑫说,“创作不是写评论文章客观分析,而是要主动身临其境,深刻创作内容。内容是什么?就要了解、进入和体验。 ”
  用科技手段创造、传播文艺精品
  “我们在实践中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国际化的技术是世界通用的,是我们可以用的形式,我们一定要用。舞台技术手段运用、舞台工程化、数字化实施,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化展现的技术支持,让互联网时代、融媒体发展下的青少年观众以及更多的观众喜欢中国的奋斗故事。这次《故事里的中国》的尝试,给我们带来了自信,中国故事在国际化表达上没有停滞不前,希望在艺术精湛和制作精良上下功夫,只有精湛的表达、精良的制作,才能托起更为深刻的中国故事内涵,这正是我们用国际化的制作语汇来实现的。 ”田沁鑫说,“困难常常来自于思考的杂念和过多的设计,我们不断摒弃杂念,在《故事里的中国》的创作中,所有创作人员最大限度地直面故事,直接思考,实事求是地表现故事,减少艺术家的个人杂念,提纯艺术家的灵魂表达。制作方面,直面互联网时代,运用多空间和国际化的技术语汇,积极探索内容和形式的无缝对接” 。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我国的戏剧行业受到了不小影响,对此,田沁鑫表示:“戏剧的特质是活人对活人的表演艺术,这种观演关系构成了剧场艺术,新冠肺炎疫情对戏剧行业确实冲击很大,人群的聚集容易发生传染,大剧场的观众规模能达到千人左右,在这种情况下显然不能够开放剧场。但这也让戏剧创作获得了一定的缓冲时间,大家在疫情期间多是在进行案头创作。另外,在疫情之下,大家正在更积极主动地依靠网络平台进行戏剧传播。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期望的那样: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文艺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如果没有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田沁鑫担任总编剧、总导演的民族歌舞剧《扶贫路上》已经和观众见面了。民族歌舞剧《扶贫路上》是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度全国现实题材及革命历史题材舞台艺术重点项目,由百色市委、市政府出品,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联合出品,讲述壮族姑娘黄文秀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毅然回到百色建设家乡,自觉把人生追求与党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动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的故事。谈及该剧的创作进展,田沁鑫介绍:“我们期待在今年全国两会之后能进行排练。但在疫情期间我们并没有间断创作排练,作曲家印青已经把全部的曲子作完,故事已经改到了第12稿,词作家宋小明把所有的词都写完了,舞美也已基本完成构想。现在我们导演组是在模型上进行排练,这个方法非常好,我们的戏剧可以尝试在模型上先期排练,让大家都清楚各自要干什么。此外,服装、灯光、音响、音乐、造型都开始稳步启动,演员基本选好了,一旦条件允许,我们就可以‘下地’排练。 ”
  在抗击疫情期间,田沁鑫指导排练了中国国家话剧院推出的“抗击疫情,国家话剧院在行动”主题视频,演员们以视频发声的方式,共同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致敬。田沁鑫说,中国国家话剧院明星云集,疫情发生时,大家从大年初二开始忙碌,在线上进行排练,“我和剧院演员中心领导给所有的明星演员打电话、发微信,演员们非常积极,大家都参与进来,致敬、祝福驰援武汉的所有医务工作者、解放军指战员和英雄的武汉人民与全国人民!视频播出后,各大网络平台纷纷转载。以前看电影《英雄儿女》时,王芳和战友们说快板,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为战士们鼓舞士气的场景很感人。同样,在疫情期间,或者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必须发挥文艺的作用,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
(编辑:韩雪竹)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