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首页幻灯

电视剧《灵与肉》:回归经典,展现苦难人生中的心灵史

时间:2018年07月09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成
0

电视剧《灵与肉》剧照

  电视剧《灵与肉》改编自张贤亮的同名小说,当年谢晋导演改编的电影版《牧马人》便轰动一时,难得的是,这样一部现实主义电视剧在世界杯期间播出,收视率竟一度达到2.5%。日前,由中国视协主办的电视剧《灵与肉》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该剧主创与相关专家齐聚一堂,就该剧讨论了现实主义创作与文学改编的相关话题。

  提起张贤亮,除了他的作家身份,人们更容易想起他创立的宁夏镇北堡影视城,大名鼎鼎的电影《大话西游》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因此,在创拍该剧的过程中,《灵与肉》的艺术总监、总编剧杨真鉴表示,大家一致认为应该着重突出宁夏的边塞文化,他说:“我们强调的是边塞文化特征。边塞文化带有多重文化的重叠,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特征都有其突变性,推演到人物和戏剧冲突也带有突变性,让不可预料的戏剧性构成一个特殊的艺术特色。主人公许灵均与他遇到的多名女性构成了本剧的一大线索。许灵均刚从劳改农场放出来的时候,遇到的第一个女性是黄菊花,她是有神经病史的,在这场情感纠葛中,映射了某种当时的残酷环境。还有他的妻子李秀芝,女知识青年何琳,最后是他的女儿。我们设立这条线索的整个过程中,许灵均每一次与这些女性的相遇过程中,都经历着各式各样的撕扯。 ”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电视剧,剧组扎实的创作精神也让饰演李秀芝的青年演员孙茜受益颇多,她举了一个群众演员的小例子:“往常拍戏,今天的群众演员跟明天的可能就不一样,都是临时召集。但是《灵与肉》的群众演员从第一集到最后一集是一直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的。有一天,我在贺兰山上看山,这时候来了一个群众演员,长得白白净净的,一看就是南方人,我就跟他聊天。他说,他演的这个人物一定是原来地主家的孩子,流落到这儿的,而且很有文化。我很感慨,虽然只是群演,但是他已经深入琢磨过自己的角色了。不仅是他,几乎每个群众演员几乎都是这样。有一场我被批斗的戏,镜头里可能只出现我。但是拍摄每条的时候,充当群众演员的阿姨和大姐跟我配戏时却哭得一塌糊涂,后来我很心疼,就说你们不用这样,镜头可能拍不到你们。她们当时用角色的话回复我,‘我觉得你太可怜了,他们不应该这样对你,他们为什么这样批斗你’ ,我知道她们入戏了,这就是群演的创作状态,也是我们这个剧组的状态。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创作环境,才会有这样的《灵与肉》 。 ”

  作为文学改编,又有电影《牧马人》在前,人们会不自觉地把三者进行对比,同时也会追问,在新时代,电视剧版怎样观照当下?又有怎样的创新?《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袁新文认为,小说和电影突出了爱国的主题、坚守的主题、劳动的主题。电视剧版在写整个灵与肉撕扯的同时,还写了个人与家国的悲欢。此外,还构建了新的故事和一批新的人物群像。对此, 《中国电视》主编李跃森表示认同,他说:“这部电视剧真实描绘了许灵均的心路历程,特别描绘了他的内心冲突,让这个人物的性格更加丰富,更加饱满,这是小说和电影都不够完善的地方。小说和电影都只呈现了人物的一个侧面,但是电视剧呈现出来的是主人公完整的内心世界。作为一部现实主义作品,是应该具有这种完整性的,可以说这是一部人物的心灵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何琳这个人物,她对丰富许灵均的精神世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她的言谈举止有点现代化,但这个人物是可信的,是许灵均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李跃森提出了一个原著和小说都回避的问题,即许灵均和李秀芝结合之后,能否真正达到心灵的契合,相依为命之后能不能心心相印?许灵均与何琳精神上产生共鸣,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感觉这个地方文章还没有做足,还可以大胆一些,给许灵均设置更大的挑战,让人物迸发出更加强烈的精神力量。 ”

  此外,专家一致认为,电视剧版对原著和电影版的超越在于,通过一群底层百姓的命运,真实反映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社会变迁,从这些善良的小人物身上找到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在这个意义上,这部剧是一部社会变迁史。而且,电视剧写了这样一笔,这些小人物内心渴望变革,渴望幸福。但是当社会变革真正到来的时候,他们却显得有点茫然,有些手足无措,这是非常真实的。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认为,张贤亮的小说和“谢晋模式”都各有各自的美学优势,张贤亮擅长处理一个男性与多个女性的关系的叙事,而谢晋在大的政治背景和框架下,擅长伦理叙事和情感叙事,并且多是女性在困难中拯救男性。而电视剧版继承了上述两点优势。

  针对近来小说经典回归荧屏的现象,中国视协主席胡占凡说,现在业内都苦于没有好剧本,“我觉得经典回归屏幕,应当是我们创作的一个常态。经典是电视剧创作非常好的源泉。 ”胡占凡说。

(编辑:刘青)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