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艺术营养的必由之路——五谈“送欢乐、下基层”
http://www.cflac.org.cn  2006-02-24  作者:  来源:中国艺术报

 

“送欢乐、下基层”系列活动自开展以来,艺术家们把众多优秀作品带到了群众当中,同时,在思想上、艺术上都取得了沉甸甸的收获。“送欢乐、下基层”系列活动的生动实践再一次印证了“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这一真理。

通过参加“送欢乐、下基层”系列活动,艺术家们对艺术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这一责任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自己的人生观、艺术观在不断净化,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在不断加强。看到自己的表演在文化生活较为匮乏的基层受到欢迎,艺术家们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深入基层,把自己的艺术才能贡献给广大基层群众,和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保持血肉联系,是文艺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使命,也是文艺工作者不断成长的必由之路。有的演员说,“送欢乐、下基层”对于自己而言是灵魂的洗礼,把自己的心灵拿到老百姓面前“晒晒”,对于提高艺风艺德十分必要。尤其是对于年轻的文艺工作者,在一次次演出过程中耳闻目睹到了前辈艺术家任劳任怨、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这对于他们今后的艺术道路将起到巨大的积极影响。

真正走到需要文化艺术的群众中去,对于艺术家艺术修养的提高也是必不可少的。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这是为古今中外伟大艺术家的艺术实践所验证的客观规律。那些脱离人民生活的艺术,不可能有感召力,也不可能有生命力。只有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生活中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才会有艺术的创造,才能为人民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在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广大文艺工作者都始终遵循着这一优良传统。令人欣喜的是,这个优良传统在“送欢乐、下基层”系列活动中得到了发扬。一对相声演员来到九江地震灾区进行慰问演出后,被众多灾区人民重建家园过程中涌现的事迹感动,情不自禁地搜集素材创作新作品。舞蹈家在山乡与村民共舞,采集到民间舞蹈语汇。许许多多的艺术家在“送欢乐、下基层”的过程中和群众形成良好的互动,亲身感受群众对文化艺术作品的需要,让艺术作品得到宝贵的锤炼机会,使得一部部作品不断充实、完善,从而成为真正的艺术精品。

恩格斯在对斐·拉萨尔的历史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进行评论时指出:“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根据我对戏剧的这种看法,介绍那时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会提供完全不同的材料使剧本生动起来。”无数优秀艺术作品的诞生经过已经对恩格斯的这番论述作出了例证。今天的文艺工作者应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真正走进基层,走进现实,让自己的艺术道路更加宽阔。(作者为中国艺术报评论员)

 
版权所有 © 2001-2002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 邮编:100029
中国文联网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南沿11号 邮编:100009 电话:010-64025528
信箱:   京ICP备050673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