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评论>聚焦

光明日报:为历史立碑 为时代造像

时间:2017年09月18日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亦 南
0

为历史立碑 为时代造像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胜利渡长江(雕塑)集体创作

阿炳(雕塑)钱绍武

我是一个兵(雕塑)刘连海

马(雕塑)韩美林

南京大屠杀组雕·家破人亡(雕塑)吴为山

开荒牛(雕塑)潘鹤

大阿福(雕塑)喻湘莲、王南仙

  梁思成说:“艺术之始,雕塑为先。”一部雕塑史是一部艺术史,也是一部文明史。无论是原始的朴拙意象、秦俑的装饰写实、汉代的雄浑写意,还是帝陵的程式夸张以及民间的朴素表现……各个历史时期的雕塑作品无不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非凡智慧,彰显着中华儿女的卓越创造。

  近百年来,中国现代雕塑始终肩负着为历史立碑、为时代造像的使命。随着西学东渐与中西融合,一代代优秀的雕塑家探索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雕塑语言,创造出众多思想深刻、情感丰沛、技艺高超的经典作品。

  铸魂鉴史,雕塑艺术家们用作品表现着可歌可泣的人与事,铭刻了不同时代的印记。1922年春,赴法留学的李金发为他的同学林风眠和刘既漂分别创作了石膏像,后又制作为石质雕像,入选巴黎春季展览会,这是中国雕塑家的作品首次参加国际美展。1926年李金发创作完成《蔡元培像》,1933年江小鹣创作完成《孙中山总理铜像》。这一代的雕塑家从西方引来肖像塑造法和纪念碑建造法,不断尝试将西方古典写实手法与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相结合。

  面对民族存亡,以刘开渠为代表的雕塑家们积极关注人民与英雄人物,这一时期的雕塑创作为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强而奋力斧凿,为东方古国的独立和解放而铿锵呐喊,也标志着中国雕塑新时代的开始。集体创作《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历时9年,于1958年竣工。作品概括表现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的艰苦历程。风格写实,手法朴素,构图虚实结合、张弛有度,作品并未以伟人、领袖作为表现对象,而是刻画了大小近于真人的人民形象。整件浮雕作品气势磅礴,凝结着激动人心的历史,彰显着民族史诗的气息。可贵的是,其内容表现了时代,而艺术水准则超越了时代,直至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成为里程碑式的雕塑。

  《国家公祭纪念碑——南京大屠杀组雕》由4部分组成。其中很多形象均有现实原型,作者吴为山曾亲自访问大屠杀幸存者,通过与他们交谈激发艺术灵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雕塑家正是以真诚的声音和激越的情感,唤醒了沉睡的灵魂,唤起国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作品也成为以大构成及写意雕塑的方式,建构民族苦难历程纪念碑的扛鼎之作。几代中国雕塑家在主题雕塑的创作中凸显出他们真挚的爱国情怀和高超的艺术水准,使得中国百年雕塑闪耀着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光芒。

  塑魂立人,以“人”为中心的塑造是人类美术史上永恒的主题。从留学归国的雕塑家们在上海、杭州、北京和广州等地开展教学活动,建立起中国最初的雕塑教学体系开始,到雕塑艺术家们重新面向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阐释,人物雕塑在艺术语言、创作理念、雕塑材质、展陈方式等方面都经历了变革与融合。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写意精神的引入,为人物雕塑创作开拓出了新境。钱绍武创作的《阿炳》,并没有表现民间音乐家阿炳历经磨难的面容,而是选取他沉醉于演奏的瞬间,旨在传递其内心的情感。对作品凝视良久,仿佛能听见琴弦流泻出的美妙旋律,体会到阿炳内心灵魂的绝响。

  1982年全国城市雕塑规划小组的成立,在组织建构上对城市雕塑的科学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随后城市化建设高潮的到来使得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迅速发展。广州的《五羊群雕》、兰州的《黄河母亲》都成为城市地标,香港的《紫荆花》和澳门的《盛世莲花》则以区域元素结合中国传统装饰工艺展现出城市雕塑的新貌。潘鹤创作的深圳城市雕塑《开荒牛》不仅成为深圳的标识,更是公众心中的精神意象。拱背屈腿却毫不妥协、倔强向前的开荒牛,正在拔起盘根错节的树根,成为迈向美好未来的探路者。在历史长河中,那些面对荒芜且无可依傍,以极大勇气和使命感完成超越与重建的开拓者们,已经凝练为“开荒牛”的符号被我们铭记。中国几代优秀雕塑家以炽热的民族情感和艺术家的良知,造就了一座座时代丰碑,当代中国城市雕塑正以前所未有的气度,彰显着中国的文化自信。

  中国传统雕塑的发展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伴随着数千年来民族艺术的发展而不断演进。其间不胜枚举的民间雕塑杰作匠心着意,如同民间歌谣一般,散落在广袤的乡野,印刻在人们的心灵深处。一代代的民间匠人在手艺的传承中延展着民族的审美和智慧。惠山泥塑《大阿福》以夸张的形与色塑造出人们喜闻乐见的形象,展现了民间智慧的创造力;德化白瓷造型丰颐秀目、质感温润凝洁;檀香木雕气势恢宏、工艺精湛,尤其强调线与面的结合与变化,洋溢着浪漫的欢愉。而今,中国雕塑艺术家沿袭传统而不囿于陈法,重传统而求索创新,融诸家而别开生面,开创了民族雕塑艺术的新气象。这些生发于本土的、内心的艺术,也为学院教学、当代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雕塑艺术在不同时期展现出不同的时代诉求。随着社会的变化,雕塑界在艺术观念和表现方式上发生了转变,逐渐由审美追求走向文化追问,从纯语言形式的探索转变为对观念的探讨。新时期的中国雕塑将日常生活经验与大众媒介融入雕塑创作,多元的形式语言与观念创新在变换的展示空间中,为雕塑艺术谱写出新的交响。雕塑家多从微观的视角对各种材料进行混编、重组和拓展,雕塑也更多地与建筑、绘画、表演等艺术形式相互融合,更加注重与大众互动的可能性。

  此时写意雕塑的实践与探索,标志着写意与雕塑的结合进入了审美自觉、文化自信的境界。洋溢着对孕育自身文化的礼敬,写意雕塑闪耀出中国传统美学精神之光。它将传统文脉接续起来,并打造出一种形似与神似之间的精妙平衡,成为既具备民族艺术精神又不失人类情怀的中国现代雕塑。它用昂扬的精神意志和洒脱的风度气派,向世人叙述着历久弥新的诗性追求。

  百年中国雕塑既是东西方优秀文化融汇的结晶,也是雕塑艺术对于时代的深刻反映。雕塑家们身处伟大时代,文化自信逐渐成为这一时期中国雕塑的重要标志。中国美术馆馆长、雕塑家吴为山表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几代中国雕塑家用指纹和刻痕,将民族精神铸就为不朽的丰碑,成就了无数永恒的经典。这温度依然激励着雕塑家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百年沧桑,百年雕塑。经过百年的历练,中国雕塑正以前所未有的气度,昭示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新一代的中国雕塑家们,将以强大的文化自信为历史立碑,为时代造像。

(编辑:陈宁)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