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评论>评论要闻

中国评协主席团扩大会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时间:2022年11月02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0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

开辟文艺评论事业新境界 

——中国评协主席团扩大会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中国评协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席团扩大会议现场 

  在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加自信地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之际,为深入开展对大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日前,按照中国文联统一部署,中国评协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席团扩大会议在中国文艺家之家召开。与会者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和评论工作实践,从不同视角就学习贯彻大会精神谈认识、谈思考、谈收获。大家一致认为,党的二十大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总揽全局、主题鲜明、气势磅礴、思想深邃,总结成就实事求是、客观全面,目标任务清晰明确、科学务实,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通过座谈研讨,形成新时代新征程关于文艺评论事业发展的诸多共识。大家纷纷表示,将更加自觉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来谋划开展文艺评论工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谱写新的篇章。现摘编部分发言内容,以飨读者。

主席团成员发言(一)

文艺评论要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夏潮(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党的二十大重要的理论贡献是鲜明地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重大命题,这既是对百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总结,也是坚持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庄严宣示,彰显了我们党高度的政治自觉、理论自觉和文化自觉。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推动文艺评论工作,做到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切实担当起新时代新征程的职责使命,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党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宣传思想战线头等大事,中国评协、各级评协要加强学习,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切实做到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对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学习、深入领悟,特别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坚持全面地学、系统地学,不能局限于文化、文艺的内容,从而开阔视野、通观全局。要积极投身文艺评论实践,以满腔热情生动描写和反映中国式现代化伟大进程,引导推出展现新时代新征程精神气象的优秀作品。要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统筹规划做好协会明年工作。

中国式现代化开拓了文艺发展新空间 

王一川(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理论委员会主任)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国家顶层设计正式提出,对于当代中国文艺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为当代中国文艺发展开拓出一片新的空间。一是回答了当代中国文艺的性质问题。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一样,中国文化现代性既不同于中国古代文艺所生长于其中的传统性,也不同于世界各国文艺所各自依托的本国文化现代性,而是属于中国自己的文化现代性。二是明确了当代中国文艺的对象问题。中国文艺表现的对象是正在向前延伸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正在履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使命、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十四亿多中国人民。三是规定了当代中国文艺的任务和目标问题。任务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目标在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四是阐述了当代中国文艺的手段和途径问题。凡是有利于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在创作题材、手法、风格、类型、样式等方面,都应当有着自主自由的广阔天地。

主席团成员发言(二)

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贡献文艺评论力量 

徐粤春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论述,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发展文艺事业指明目标方向、提出原则要求。文化自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表征。一方面,文化自信承载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依托,生成并涵育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形态。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构筑了文化自信的物质基础和现实来源。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文艺评论工作者要在这场巨大的历史的文化自信自强跃迁中,努力成为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以自己丰厚的学养、深邃的眼光、犀利的判析,引领文艺创作和文化建设,绘就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自强的精神底色,为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价值引导、文化凝聚和精神推动。要扎根中国实践,描绘新时代新征程恢弘气象;夯实理论根基,构建中国特色文艺评论话语;坚持问题导向,回答新时代审美之问、艺术之问。

以自信自强理念推进杂技事业发展 

尹力(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提出明确要求,为中国杂技指明了发展方向。从文艺评论的引导功能上来看,文艺评论不仅为推动文艺事业整体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其他艺术门类、特别是杂技艺术的理论发展起到了有力的带动作用。从谋划下一步工作的角度看,对杂技艺术而言,当下和今后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让杂技进入高等教育,真正意义地建立起杂技艺术学科。自古以来,杂技的发展就在于实现创新,但当代杂技的创新创造绝不是强化技术技巧就能解决的。在实践层面,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的演员已经不能适用于今天的杂技创作需要,学员成长为演员,再转为教师,再培养新的学员,这种内部封闭式循环已经不可维系。新时代,要推动杂技的教育和学科建设,让杂技艺术从理论和教学根源上真正得以传承和创新,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道路上激发其创新创造的生机与活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杂技艺术。

主席团成员发言(三)

用理论评论的实际成绩推动文艺事业发展 

尹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变革,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部署,是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献。报告明确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一总体要求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通过优秀作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这些内容,对我们理论评论工作者来说,既是明确要求,也是工作任务。我们要努力学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努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大格局,永葆“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用理论评论的实际成绩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推动艺术创新,传播中国故事,“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新时代文艺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文艺评论要促进新时代红色文艺创作 

叶青(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新时代的文艺评论,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断增强自身使命感,既要关注文艺的审美价值,更要重视文艺的精神价值;要倡导“批评精神”,增强朝气锐气,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挥独特作用。报告指出,要致力于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弘扬革命文化。红色文艺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赓续着革命文化的精神血脉,蕴含着最主流的价值导向、最崇高的精神引领、最纯正的审美取向。当代文艺评论要切实加强红色文艺的深入研讨,充分发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作用。要致力于在时代语境中弘扬红色文艺超越时空的精神价值,彰显理想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要致力于在当代美学构建中发掘红色文艺独特的审美价值,阐释其蕴含的思想张力、美学魅力和艺术感染力;要致力于在学理层面探讨红色文艺的艺术规律,以评论促进新时代红色文艺创作生产。

昭宣文墨 襄赞复兴 

叶培贵(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党的二十大报告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光辉,又饱含着中国化的深厚底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报告中占有极大的分量,如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在第八部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更是大篇幅强调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可以说是报告中最为重要的内在精神之一。文艺评论尤其应在具有中国独特性的艺术门类如书法、国画和戏曲、曲艺等领域内下大力气做好相关工作:一是进一步揭示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气神的内容;二是加强对这些领域在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背景下百年变迁的总结和反思;三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传统筑基,以文化立心,以生活为场,探求新征程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文艺力量的新可能。

担当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文艺使命 

向云驹(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党的二十大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任务、历史使命、新发展阶段展开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历史使命中,有几个重大的文艺责任需要文艺工作者勇敢担当、勇毅作为。一是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二是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三是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用文艺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四是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五是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这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文艺使命,归根到底要体现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书写生生不息人民史诗的文艺实践和写出文艺新史诗的文艺新辉煌上来。

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李明泉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新文艺群体委员会主任)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通过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以不断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人民精神世界是否丰富,体现在文化艺术精神食粮的富足与营养程度上。精神食粮已有古今中外的经典名作存量,更需要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精品力作增量,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精神世界日益丰富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自由自觉本质才可能得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才具有底气朝气和充沛丰盈的精神力量和民族气象。

用影像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史诗 

李树峰(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作为摄影艺术研究工作者,要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推动和促进以人民为主体、记录和表达中国式现代化伟大进程的摄影艺术大发展。摄影与现实有直接的关联性,有见证的功能,是事物曾经存在过的证明。以摄影影像的方式来积累历史文献,有其他媒介不能达到的物性对应、信息容量和现场感染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摄影工作者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用影像反映中华民族的千年巨变,呈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史诗。技术革命让摄影实现了日常化和大众化,影像已经成为语言和文字之外的第三种语言,介入到人类认知过程、记录过程和表达过程。但技术手段是为内容服务的,摄影艺术的创新,还要在挖掘物性与提高艺术性之间、在技术与艺术之间撑开更大的空间,提升到更有内涵的境界。要自信自强,积极参与创作实践,深入钻研规律,广泛吸纳艺术哲学和各门类理论成果,融会中华美学精神,回答现实问题,在摄影与影像学学科建设、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上作出积极贡献。

主席团成员发言(四)

发展人民至上的文艺 

汪涌豪(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六个必须坚持”和“五个重大原则”,都突出强调了“人民至上”这一原则。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充分反映了党对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历史观及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的坚持。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也必须坚守这个原则。如何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多接地气,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感情。近些年,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方面作了不懈努力,创作了一批好作品,但一些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抵触、与人民群众真实生活和意愿相违背、叙述故事与现实生活两张皮、大流量和正能量相脱节的现象并未绝迹。凡此都需要我们加强文艺批评的力度,褒优贬劣、激浊扬清,有效引导创作、引领风尚,真正将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落到实处。

文艺评论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助力 

张德祥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视听艺术委员会主任)

  真理之光照亮复兴之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新时代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实现了伟大变革。作为文艺评论工作者,最切身的感受是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更加牢固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更为自觉,增强了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成为文化的主流导向,健康的审美观成为文艺的主流导向,文艺的面貌焕然一新,出现了一大批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就文艺评论工作来说,可从三方面着力贯彻落实:一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针,把好文艺评论方向盘;二是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内涵融入审美意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三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守正创新,传播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增强中国文艺的世界影响力。

加强文艺的创造性及凝聚力 

茅慧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舞台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部分总结了五年来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成就,特别是“三件大事”,让我们为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将历史车轮滚滚推进的伟力和伟业而感到无比振奋和自豪。报告第二部分明确提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核心概念和理论,指出十八大以来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创新,具有更为广博深邃的历史视野,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深刻性。报告第八部分明确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大力加强文化文艺的创造性及凝聚力,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增强文化自信,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使命下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担当 

周海宏(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育强国这样一个重大任务,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又作为文艺评论工作者,要自觉践行使命担当,履行教育职责和文化使命。如何通过教育引导、通过文艺评论提升国民的审美素质,如何用正确的文艺方向引领国民的审美价值取向,报告给了我们根本指引。要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弄清楚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文艺的方向问题,即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文艺。同时,作为下一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音乐教材的执行主编,首先便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文艺的正确方向为引领,指导教材编写工作,既要考虑大方向,又要考虑到孩子可接受程度,并在孩子具体音乐学科能力发展中实现全面人格的培养。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文艺评论如何在理论上解释清楚人民性和引领性、普及性和提高性,以及文艺价值中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之间的关系,仍有大量的理论工作要做。

探索新时代舞台艺术发展新途径 

傅谨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舞台艺术委员会主任)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对中国当代戏剧和所有舞台艺术都具有重要纲领性指导意义。近年来,中国戏剧和各类舞台艺术的创作演出,呈现多元并存的格局,除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特点之外,国有文艺院团事业与产业两种性质兼备,则是极具中国特色的现象。这一特殊格局的出现,是由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独特发展道路和国情决定的。在这样的格局下思考文化的繁荣发展和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路径,理论才有可能切合实际。在当下这种格局里所需要努力解决的,是大多数保留了事业性质的文艺院团如何秉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努力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同时亦得到观众认可和喜爱的舞台艺术产品,并且提高全球范围内的传播能力。需要探索在新的社会环境(包括国际环境)中舞台艺术的创作演出新形态与新模式,确保在中华文艺全面复兴的背景下,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宏伟目标。

新时代中国文艺的守正创新 

傅道彬(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吹响了向“中国式现代化”奋斗的号角。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要求中国文艺也必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必须坚持面向世界的时代特色,必须坚守中华民族的审美风格。报告强调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原则,而守正创新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文艺坚守的原则和方向。守正就是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之正,就是守中华文化的传统之正,就是守服务人民的方向之正。创新就是创中国式文艺的思想之新,就是创中国式文艺的话语之新,就是创中国式文艺的局面之新。文艺评论是中国式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艺评论工作者应旗帜鲜明地坚持中国式文艺的社会主义方向,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敢于斗争,敢于亮剑,以先进的理论评论和批评,引领文艺创作,引导文艺审美,为新时代现代化的中国文艺建设贡献力量。

在京专委会负责人发言

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做好重大项目研究 

唐宏峰(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论委员会秘书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且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点具体内涵:包括“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点。近代以来,中国艺术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古典传统、西方影响和整个20世纪历史现实的多方合力之下形成了自身的现代传统。百余年中国艺术理论的形成、演变与发展,正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艺术之途。作为人文学者,有义务从自身领域出发,就“中国式现代化”进行相关项目研究。进一步厘清现代化、现代性不同表达背后不同意识形态范式等问题。

创造新时代文艺事业的新高峰 

宗娅琮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艺术产业研究委员会秘书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视野宏阔、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催人奋进,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前瞻性和实践性,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为国家文化艺术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报告指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等等,这些关于文化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将文艺工作提升到“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的高度,是对所有文艺工作者的殷切希望。作为文艺评论工作者,要反复学习、深刻领悟报告精神,并且联系工作实际,融会贯通,活学活用。要始终坚守崇高艺术理想、担当文化使命,坚定国家文化艺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把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推进新时代文艺发展的强大动力。

努力提升文艺评论的思想站位 

戴清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视听艺术委员会秘书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具有深刻的思想烛照力量,需要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并在工作中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报告明确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需要文艺评论充分肯定那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在文艺评论工作中,我们要大力激浊扬清,树正气、聚人心,从有利于“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战略高度来提升文艺评论的思想站位。文艺作品的表现内容“写什么”从来都代表着一种情感态度和价值立场,文艺创作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重大主题创作的评论工作更好地进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宣传教育,使这些优秀作品成为年轻学子学习历史的艺术通道。在研究工作中,将结合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传媒大学)基地的科研工作要求,积极进行影视基础理论研究,努力为“中国叙事体系”构建的相关理论探讨与学术创新尽绵薄之力。

唱响文艺评论的时代强音 

金浩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舞台艺术委员会秘书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辉煌成就,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擘画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是一份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纲领性文献。作为文艺评论工作者,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坚定信念、奋勇向前、艺心向党、敢于亮剑,积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坚持守正创新、胸怀天下,及时回应时代和人民的呼声,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要有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评论的担当意识,要与祖国的发展、民族的进步同呼吸、共命运,讴歌时代,服务人民。面对伟大盛世和新时代文艺大舞台,一定要有所作为,要讲好中国故事,塑造新时代中国人民最美好的文艺形象,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在文艺战线上始终传递着忠于党、爱人民的主旋律,勠力同心,不断谱写新时代壮美的文艺篇章。

“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 

朱培尔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造型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艺术创作要坚守人民立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新时代的书法工作者要善于从火热的社会实践中萃取题材,在人民的壮阔奋斗中创作出史诗般的宏构巨作。要坚持“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的创作理念,以真诚的态度对待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以真实的情感表达生活,并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创新民族艺术。要心系民族复兴伟业,展现时代恢弘气象,始终将自己艺术情感的表达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积极主动走进新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用手中的毛笔书写出具有新时代特征,展现新时代精神气象的力作。新时代书法篆刻艺术必须要植根于现实的文化之中,植根于火热的生活,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赓续与开拓;另一方面,要在更为广阔深沉的文化层面上,探索具有新时代意义的艺术理念与个性化表达,激发创新力与创造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书法艺术作品。

充分运用新媒体阵地开创文艺评论新局面 

胡建礼(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新媒体委员会秘书长) 

  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下一步新媒体文艺评论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南。新媒体时代,文艺评论的表现形式、内容生态和媒介载体发生了巨大变化。近十几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从业者和文艺评论工作者先后历经了BBS论坛、博客、微博、弹幕、问答、音频、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智能推荐平台、短视频等多种新媒体文艺评论形式。互联网新媒体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舆论阵地,社会主义文艺和文艺评论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刻不容缓。其中,主旋律文艺作品如何才能做好新媒体传播,应该成为文艺评论工作者研究的方向和课题。党的二十大报告第八部分中指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 ,为文艺评论的全媒体传播尤其是在新媒体的传播提出了要求并指出了路径。

做不负韶华、不负时代的新时代青年文艺评论工作者 

徐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重点凝练、论述精辟,提出了很多新理念、新思想、新任务、新目标,科学谋划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报告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宣言书,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光辉的纲领性文献。对照第八部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相关内容,回看新时代文艺的十年,能够强烈感受到文艺创作、文艺发展所发生的全局性、根本性的转变。报告从五个方面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我们今后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行动指南。我们要把对报告的学习贯彻真正落到实处,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知行合一,努力做不负韶华、不负时代的新时代青年文艺评论工作者。

“两新”评论家代表发言

坚定文化自信,创新创优打造精品 

谭飞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新媒体委员会委员)

  文化自信,是我们创作、维护、发展国家文化品牌的力量源泉。坚定文化自信,是关乎民族文化和国家精神的信念。如何塑造国家人文面貌和人民精神状态,如何创作好的题材,并深刻反映当今国家文化软实力与中华民族文化影响力,守护民族文化的精神阵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们面临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加强现实主义题材的挖掘和创作,努力呈现时代特色,讴歌时代典型,为当代中国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以更高的热情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同时,强化文艺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巩固守正创新思想的根基,鼓励大家创作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好作品,记录时代,为国抒怀。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紧扣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主线,策划推出一批有新意、有分量、有影响力的文化精品,进一步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引导,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创优打造精品。

以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传播中华文明 

杨清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在这百年历史的转折点,不但要博古通今,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还要勇于革新、创新,既不他信也不自欺,且须自信!文艺创作,要紧紧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展开,如果没有对自己的国家、对党和人民群众真正的热爱,没有灵魂深处的真挚、内心感情的融通,就很难创作出打动人心的精品之作。我将结合工作实际,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最大的热情和坚持不断打磨、创作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的优秀作品。扬帆新征程,坚定“四个自信”,以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以精神之力排除千难万险,进一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手中之笔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努力增强中华文明的影响力与传播力,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增砖添瓦。

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 

袁洁(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切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文艺工作者的关心与重视。文艺工作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这对新文艺群体而言,无疑也是极大的鼓舞和砥砺。作为一名新文艺工作者,在未来的工作中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不浮躁,不动摇,踏踏实实,静下心来搞创作。坚持扎根现实生活,不务虚于空壳,更不屈服于资本,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用实际行动为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力量。

深谙艺旨,续写中国魔术的奇迹时刻 

张东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要求中国魔术要在精进技艺中开启新境界,在文化自信中赢得时代与观众。回望新时代十年,中国魔术立足“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涌现出了《扇之梦》等穷目文化传统、《戏法传奇》等发扬探源守根、《秘境》等解读自然生命、《我是谁》等追寻人生意蕴、《冰·雪》等聚焦全民冬奥、《红》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作品,与时代回响同频共振。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布局,中国魔术不可缺位,要在精雕细塑中发挥魔术新奇特的独有特点,推出新品、推敲精品;要在守正创新中深化魔术的综合呈现,用剧目化等丰富的艺术实践讲好中国故事;要在广采博取中拓宽杂技理论视野和研究维度,完善文艺评论方式和语境。作为青年党员、新文艺工作者,我将切实加强思想武装,不忘初心、不负韶华,提高编导创造力,在笔尖挥洒文艺评论的激浊扬清,为新时代党的文艺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编辑:张金菊)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