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评论>评论要闻

明方向 上台阶 强队伍 开新风——新时代新征程文艺评论十年回望

时间:2022年10月18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徐粤春
0

明方向 上台阶 强队伍 开新风

——新时代新征程文艺评论十年回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十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伟大时代为文艺事业开创新局、蓬勃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作为党领导文艺的有效方法和有力手段,文艺评论勇担责任、不辱使命,为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

  十年来,文艺评论界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文艺评论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指引下,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与时代共脉搏,与创作同呼吸,守正开新、锐意进取,文艺评论的地位作用、使命任务更加明确,理论基础、学术支撑更加厚实,问题意识、现实关怀更加鲜明,内容形式、方式手段更加丰富,中国文艺评论事业呈现出正面、坚定、稳重、理性的正大气象,展现出主旋律昂扬向上、各声部精彩纷呈的生动局面,为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营造天朗气清的行业风气,建设山清水秀的文艺生态作出积极贡献。

  理论武装深入人心 研究阐释成果丰硕

  先进理论武装是文艺评论的底气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新的历史性飞跃,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旗帜和灵魂,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成为文艺评论界加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十年来,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一根本制度,把党和人民对文艺评论的期待铭记在心,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得到了显著增强,为文艺评论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强大思想引领和精神力量。中国评协先后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文艺界社科界政协委员时重要讲话精神座谈研讨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座谈研讨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笔谈”等专题研讨活动,引导全国文艺评论工作者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把握思想精髓,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系统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成为文艺评论界筑牢理论根基的第一要务。十年来,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聚焦百年来我们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宝贵经验,聚焦社会主义文艺发展规律及其当代呈现,聚焦新时代文艺领域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聚焦引导和推动文艺创作生产,聚焦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全面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评论重要论述的整体性、系统性、学理性研究和阐释。中国评协先后召开“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文艺评论的回顾与前瞻”座谈会、“新中国成立70年:一家一言”主席论坛、“建党百年红色文艺经典研讨会”“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理论研讨会”“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文艺路径论坛”等专题研讨活动,并策划组织专版专栏,开展深度的理论阐释和学术研究,推出系列评论文章千余篇,推动党的文艺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

  文艺评论工作者自觉以党的文艺创新理论为指导,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把个人学术研究与国家文化建设大局紧密结合起来,把政治话语转化为学术话语,把工作要求转化为学术追求,努力回答新时代“审美之问”“艺术之问”,为构建中国自主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体系添砖加瓦。比如,在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艺术理论发展研究》《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标准和实现路径研究》《新发展理念下乡村振兴艺术设计战略研究》等体现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的重大课题得以立项。

2014年5月30日,孙家正、仲呈祥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揭牌。

  顶层设计高屋建瓴 政策举措纲举目张

  顶层设计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全面推进各项事业的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艺评论工作,多次作出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成为指引文艺评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指针。 《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电影产业促进法》《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等有关文艺政策相继出台,对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进行设计、规划和指导,文艺评论在文艺事业的全局作用和战略地位不断提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成为全社会共识。

  2014年,称得上文艺评论组织建设元年。由国家批准成立的全国性文艺评论家组织——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在这一年诞生,并作为中国文联团体会员入列全国文艺界,在新的历史时期吹响了文艺评论工作者集结号。经过多年发展,一个体系完备、门类齐全、层级高端、规模庞大,横到边、纵到底的全国文艺评论组织体系已然建立。截至目前,中国评协拥有团体会员29家,个人会员2143人,全国评协组织(含国家级、省级、市/区级、县级)217家,个人会员26116人。中国评协设立了理论、艺术产业研究、视听艺术、舞台艺术、造型艺术、新文艺群体、新媒体、青年工作、职业道德建设等9个专委会,先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共建两批37个中国文艺评论基地。

  2021年,称得上文艺评论制度建设元年。中宣部、文旅部、广电总局、中国文联、中国作协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调整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机关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中把“组织开展文艺评论工作”列为中国文联及各全国文艺家协会的重要职责。中国文联制定印发《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实施方案》并召开中国文联加强改进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座谈会,文旅部制定印发《进一步加强文艺评论工作方案》并将文艺评论工作纳入《“十四五”艺术创作规划》,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新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办法》,在艺术学一级学科下明确列入评论研究类别,各相关职能部门扎实推出一系列举措将中央的“蓝图规划”转变为“现实画卷”,文艺评论工作在新的起点扬帆起航。

2021年4月13日,中国文联加强改进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

  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青年人才茁壮成长

  加强文艺评论,关键在人,在队伍。十年来,文艺评论人才培养工作得到重视。特别是中国评协紧紧围绕“做人的工作”的要求,坚持把培训作为履行团结引导职能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带动各级评协组织加强培训工作,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良好格局。全国中青年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全国文艺评论领军人才培训班、全国民族文艺评论人才培训班、全国文艺评论新锐力量培训班等多层次文艺评论人才专题培训活动成功举办,累计培训学员2000余人,团结凝聚了一批有理想、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青年骨干队伍,目前绝大多数学员已在文艺评论界崭露头角,逐渐成为新时代文艺评论的中坚力量。据《新时代中国文艺评论人才发展研究》显示,截至2022年4月,全国评协会员分布广泛,涵盖12个艺术门类,近半来源于高校,男女比例基本持平,代际结构合理,呈现年龄梯队正态分布,有骨干有新锐。

  随着全国文艺评论人才日益多元化,一批充满活力、富有朝气锐气、符合新时代文艺评论要求的“文艺评论两新”人才崭露头角,他们学术风格鲜明、评论语言鲜活,成为把握文艺评论“利器”的生力军。中国评协高度重视“文艺评论两新”工作,专门打造“文艺评论两新”专属论坛——“锦江论坛”,先后举办成都峰会和遂宁峰会,发布倡议书和《遂宁共识》,引导“文艺评论两新”自觉担当时代责任、坚守人民立场、描绘新时代精神气象。通过推荐新文艺群体文艺评论工作者入选中国文联“两新”人才库、成立新文艺群体委员会、加大创作扶持力度等举措,拓宽联系服务“文艺评论两新”路径,调动“文艺评论两新”为党的文艺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除了高等教育主渠道外,各个社会主体开始重视评论人才培养。国家艺术基金仅2022年一年,就对有关方面的话剧评论、交响乐评论、戏曲评论、青年美术评论、当代美术评论、工艺美术评论的人才培训项目予以资助,文艺评论人才培养呈现出多元化特点。

2022年4月11日,“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文艺路径”主席论坛现场。

  平台阵地持续打造 主流声势日益响亮

  平台和阵地是文艺评论的“喉咙”“声带”。十年来,文艺评论平台阵地持续打造,有效扩大文艺评论的传播力影响力。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探讨“踏上新征程的中国影视”“非常时期文艺的价值与力量”“网络文艺的中国形象”“新时代文艺的中国精神”“青年文艺与国家形象”等核心主题,成为青年文艺评论工作者的重要交流平台,在业界、学界产生了较广泛的影响。中国文艺“长安论坛”,聚焦“中华文化传统与当代艺术语言创新”等重要理论问题,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艺理论价值的当代转化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国“民族文艺论坛”着眼于推动各民族文艺评论工作共建共享、一体发展,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展望“新时代乌兰牧骑与中国民族艺术的发展”,在西藏拉萨以“民族文艺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共话民族文艺评论的地位、作用与担当。“文艺评论两新”锦江论坛、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创新论坛、“在新时代的现场”苏州论坛、映山红文艺论坛、长江文艺论坛、敕勒川文艺论坛、北戴河文艺峰会等多个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艺评论品牌活动矩阵持续发力,为开展文艺评论实践提供学术支持和学理支撑。

  十年来,文艺评论界主动适应新时代的媒介环境和技术革新,在媒体融合发展语境中建设评论阵地和工作机制,以开放姿态融入“互联网+”,打造构建线上和线下、现实和虚拟相结合的全方位文艺评论平台,评论风气日益清朗,主流声音愈发强劲。《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文化报》《文艺报》《文汇报》“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持续强化文艺评论专版、专栏建设。其中,《人民日报》观照文艺重大问题和热点议题,强化报网融合,仅2021年,文艺评论新媒体产品19次登上微博热搜,微博话题阅读量21亿+。《光明日报》开设《影视锐评》《观者有心》《网聚青春的声音》等栏目,增强文艺评论的锐度和力度。《文汇报》每周推出8个“文艺评论”版,和中国评协共建《时代艺评》栏目,深入文艺创作现场,积极开展建设性的文艺批评。《中国文艺评论》《文艺研究》《中国文学批评》《文艺理论与批评》《文艺争鸣》等文艺评论类专业刊物积极介入重点文艺评论,体现学术厚度、评论深度、理论高度。其中,《中国文艺评论》自2015年10月创办以来,始终坚持导向性、学术性、综合性、实践性的基本定位,努力推动文艺评论学术共同体建设,不断扩大学界业界影响力。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矩阵以中国文艺评论网、“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为主要阵地,坚持立足评论前沿,突出网络特色,做精做强“原创首发”专栏,2015年以来已选发1.2万篇评论文章。持续巩固扩大与中央主流媒体特别是文艺评论版面、频道、调频、栏目,以及相关网络媒体的合作联动机制,与百家中国文艺评论传播联盟成员共享优质评论文章,实现评论作品和信息的互通共享,成功迈向“融合发展、多元传播”新阶段。

2012年至2021年《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十部书封

  积极介入创作现场 助力文艺气象更新

  十年来,文艺评论界探索褒优贬劣、激浊扬清的实现途径,直抵现场、直面问题、直击要害,及时组织评论家撰文发声,积极发挥文艺评论思想教育、文化引领、审美启迪作用,助力建设山清水秀的文艺生态。

  面对不良文化倾向、错误文艺思潮、畸形审美观念,文艺评论发出木铎金声。特别是2021年8月以来,文艺评论界积极响应文娱领域综合治理,聚焦职业道德与行风建设,深入剖析“饭圈”乱象并提出具体措施,形成向上向善的舆论态势,有效推动文娱行业健康发展。中国评协启动“艺见”发声平台,围绕“饭圈文化”主题,通过微评征集、专家研讨、平台发声、专题约稿等形式,打“组合拳”、出“连环招”、献“锦囊计”,邀请专家学者辨析“饭圈”乱象,以文艺评论方式助力“饭圈文化”治理。

  从“艺评战‘疫’”到“脱贫攻坚”艺评,评论的声音坚定而温暖。文艺评论工作者不辱使命,以积极的介入姿态,着眼于振奋人心、弘扬正气、舒缓情绪,对文艺作品、现象和现场进行评论分析,撰写了一大批客观理性的文艺评论文章,保持了立场鲜明、导向正确、昂扬向上的总基调,体现了文艺评论的社会价值和文艺评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中国抗疫文艺创作的家国叙事和传播策略”座谈会、“音乐的力量” ——抗疫主题音乐创作座谈会和聚焦“非常时期文艺的价值与力量”的第六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纷纷召开,及时总结抗疫文艺的创作和传播经验、社会价值和历史作用。

  围绕展现时代精神风貌、民族复兴主题、国家文化形象、人民美好生活、火热创作实践的重点文艺作品,集中力量开展多向度、全景式评论,积极引领创作和审美鉴赏。相继组织开展电影《文朝荣》 《周恩来与乌兰牧骑》《音乐家》《铁血阳泉》《1921》《我和我的家乡》《天地之间》《长津湖》、田连元评书《话说党史》、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和舞剧《五星出东方》作品研讨会,就《大山的女儿》《山海情》《跨过鸭绿江》《装台》《觉醒年代》《最美逆行者》《在一起》等一批重点现实题材电视剧精品和《革命者》《红船》《三湾改编》《我的父亲焦裕禄》《中国医生》《守岛人》等一批建党百年主题电影精品集中召开创作座谈会,不断探寻新时代文艺创作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紧随时代、立足实践、关注当下的新形式新路径。

  2012年开始编撰出版的《中国艺术发展报告》,是全面、系统、集中展示中国艺术年度发展的综合性文本,十年十部《中国艺术发展报告》,成为观察新时代中国文艺全貌、感知中国文艺脉动的重要窗口。自2016年起,“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已连续举办6届,共推选出43部优秀文艺评论著作、161篇优秀文艺评论文章,“啄木鸟杯”的公信力、传播力、影响力越来越大,已成为国家级文艺评论的最高评价活动。与此同时,因应网络文艺、数字艺术迅猛发展,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及时延伸评论触角,推出优质文艺微评、短评、快评和全媒体评论产品,有效引领网络文化建设。

  新时代十年文艺评论成就卓著,蕴含着面向未来的重要启示。一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夯实文艺评论的理论基础;二是必须坚持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把好文艺评论方向盘;三是必须坚持文艺评论工作者的主体地位,把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四是必须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勇立潮头、介入现场、弘扬新风。总结运用好这些有益启示,是做好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必然要求。

  十年章成,今谋新篇。让我们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文艺评论的新使命新担当新作为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迈向“高峰”,进一步开创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新局面。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

(编辑:于欣悦)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