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评论>理论学术>艺术史

老兵收藏200余册雷锋图书 欲办雷锋专题纪念馆

时间:2013年03月10日 来源: 作者:
0
  张皓甫收藏的和雷锋有关的书籍一张书桌都摆不下。(记者 雷伟东 摄)
  记者 胡利强 实习生 荆亚茹
  今年53岁的张皓甫是我市一家医药公司的普通职工。上世纪70年代末,他光荣参军,1982年退伍后,痴迷红色文物的老张开始留心收集雷锋的相关资料,30年来已收藏了200余册图书及其他物品。“我准备办一个雷锋专题纪念馆,让雷锋这种‘好人’精神世代传承下去。”
  收藏资料 30年筚路蓝缕无怨无悔
  1960年,张皓甫出生在江苏睢宁的一个军人家庭,父母都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两岁起,他就随着父母工作的调动到处迁徙,在山西、宁夏和甘肃等地的军营里度过了儿童时代。“当时就爱收集军品,光弹壳就捡了一大筐,搬家时带不走,只好抓两把留个纪念。”后来,父母转业到西安,他在这里完成了初中至高中的教育,1979年光荣入伍,在兰州军区某部服役3年。
  1982年退役后,老张骨子里对红色文物的痴迷一发而不可收拾。当时在市医药公司工作的他月薪不过三四十块钱,很大一部分都被他投入了军品收藏,凡军服、装备装具、帽徽臂章、证件证书等等,他几乎无所不收,其中在收集雷锋相关资料方面更是不遗余力。“没事就去逛旧书店、旧书摊,看到好东西就走不动路。”老张笑着说,去年有回他在朱雀路古玩城转悠,看到地摊上有本解放军某部1963年编选的《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小册子,顿时欣喜若狂,“当时书还在别人手里,我心里七上八下,生怕他先买走了,结果那人翻了一会儿又丢下了,我花了50元果断拿下。”
  就是凭着这样一股劲头,30年来,老张陆续收集到200多册有关雷锋的书刊、日记本等珍贵资料,诸如《雷锋的故事》《论雷锋》《雷锋传》《雷锋日记摘选》等应有尽有,年代分布从最早的1963年直至最近的2012年,整整跨越了半个世纪,其中仅诗人贺敬之的《雷锋之歌》就有3个版本。他甚至还搞到一套罕见的55式陆军汽车兵夏常服,“当年雷锋穿得就是这种型号的军服,红色肩章上缀有两颗铝质五角星和一颗铜质汽车标志,这是汽车上等兵的服装。”
  传承精神 做雷锋式“中国好人”
  多年收藏和研读雷锋资料,让老张对雷锋精神也有着独特的理解。“我觉得,雷锋是一个真实的好人,他身上体现的是一种爱做好事并乐在其中的‘中国式好人’的精神品质。”
  老张说,小时候因为年幼,他和许多人一样并不理解什么叫雷锋精神。上世纪60年代,在甘肃平凉上学时,每逢看着部队饭前唱《学习雷锋好榜样》,他觉得好玩又傻气。他们几个小伙伴还时常搞恶作剧,故意在部队唱歌时逗一个爱笑的大个子战士发笑,看到他挨批就乐成一片。参军后,军营里经常搞学习雷锋的相关活动,他们或帮助家属劈柴、和煤饼、钉鞋,或集中人手清理积年垃圾,还经常出去帮附近的回族群众干杂活,觉得非常愉快,不知不觉中对雷锋精神有了更多的体悟和认同。复员回西安后,他更是坚持身体力行做好事,给人免费修车、送遇到困难的陌生人回家等,这让他同时结交了不少好朋友。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藏品的日益丰富,老张对雷锋及雷锋精神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多年来出于各种宣传需要,雷锋的形象一度过于神圣化了,加上有些学雷锋活动浮于表面,让不少人觉得雷锋这个人不真实,学雷锋就是走形式,其实大谬不然。”在他看来,雷锋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好人,他具有很多传统和现代的优良品质,真诚相信党和国家,愿意从身边出发做一辈子好事,同时,在生活中他又是一个爱整洁、甚至有点“臭美”的小青年,这并不矛盾。“只有真正将雷锋还原成一个人,让他回到地上,学雷锋才能真正唤起更多人的共鸣,让大伙儿意识到帮别人就是帮自己,做回好人,社会才能更加温馨和谐。”
  此外,老张最近还有一个大计划,收集了多年资料的他准备办一个雷锋专题纪念馆,让更多的人将脑子里抽象的雷锋变得有血有肉,受到教益。“目前正在和人谈,资料咱都是现成的,场地和资金还有点小麻烦,我一个月就两千元工资,正在四处张罗筹措,希望今年能把这事办成。”
(编辑:system)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