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评论>锐评

游客爬雕塑,是旅游心态问题,更是文化心态问题

时间:2018年08月13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邑 生
0

    适逢暑期,许多家长带领孩子外出旅游。近日,网传的一段视频映射出一幅耐人寻味的旅游众生相:杭州西湖边,一座古装男子牵马的雕塑前,显著地立有“请勿攀爬”的告示牌;不过,多位游客对此无视,争先恐后地让自己的孩子骑到马上拍照,还喊着“拍完就跑”,有路过的家长也主动问孩子“要不要骑上去”;一位小女孩见状想效仿,对妈妈说“我要”,妈妈耐心劝导她“看到这里写了字了吗,请勿攀爬”,小女孩又问“可是他们为什么爬上去了”,妈妈无奈道“我们不要爬,好不好”,小女孩乖巧地答应“好”。看完视频,相信许多人心里五味杂陈。

  我们有惊喜——面对小女孩本出于无意但事实上违规的要求,她的妈妈表现出了极高的素质,不仅没有从众“随大溜破底线”,还耐心地向孩子劝善守规矩,这在当下并不多见,必须给个大大的赞。但我们也有遗憾——更多的家长无视禁令,放纵甚至怂恿孩子公然违反公德。也许这些家长们觉得这是小事一桩,但事实上在孩子心里已经埋下了无视公共纪律、侵犯公众利益的种子,对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潜移默化造成不利影响。一句“可是他们为什么爬上去了”,从小女孩的角度看,是面对不文明行为的困惑不解,从大人的角度看,又何尝不是对这种不文明行为的一种深刻质问。

  孩子们当然是无辜的,他们不懂得这些大道理。倒是这些家长的所做所想,颇值得琢磨和说道。为什么非得无视禁令,要把孩子抱到雕塑上坐一下拍个照呢?是这些人童心未泯吗?当然不是。细究起来,恐怕还是和他们的旅游心态密切相关。估计在这些人心目中,旅游就是“纯玩”,就是到了某个景点只顾拍照留念,为“到此一游”留下印证,然后发朋友圈炫耀一番。但事实上,这样的旅游理念已经过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知识水平的提高,旅游在开阔眼界、放松身心之外,愈发显现出其在陶冶情操、提升修养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文化内涵,就是促成旅游的这种作用充分发挥的重要因子。

  “远方”和“诗”总是密切相关。有人说,旅游,归根到底就是看文化。因此,旅游心态,一定程度上也是文化心态的外化。试想,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一座座古风古韵的雕塑,与这里如画的风光、动人的传说、悠远的历史,何其相得益彰。身处这样的景点,静静地欣赏、深深地陶醉、长长的沉思,才是旅游至此该有的“正确姿势”。可惜,正是因为一些人缺乏了对这些雕塑、这些艺术品、这些文化设施的敬畏之心和欣赏心态,于是在他们眼里什么都成了博人一乐的娱乐品,也才会出现文章开头那些让我们深感遗憾的不文明的违规行为。不知敬畏,不懂欣赏,失去了对文化意义的追求的旅游,就像失去了灵魂的行走,意义又有多大呢?

(编辑:苏锐)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