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评论>锐评

儿童剧标注观看年龄利于提高小观众的“匹配度”

时间:2018年08月13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言 白
0

  近年来,暑假带孩子看剧成为一件时髦的事儿。票务网站大麦网发布的近几年儿童剧行业数据报告就显示,儿童剧观众人数及票房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笔者注意到,在日前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儿童戏剧节上,中国儿艺首设0至3岁婴幼儿专场,在《空气》《麻雀》两部儿童剧中,小观众亲自参与戏剧表演,家长和孩子在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亲子时光。而正在国家大剧院进行的国际儿童戏剧季展演中,大部分剧目也都标注了适合观看的年龄建议。很多家长反馈,这一举措给他们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参考。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剧场观剧,偶尔会有小朋友的哭闹声打破剧场安静的氛围,有的还可以成功被制止,而有的则愈演愈烈直至家长被迫中途退场,自己难堪也影响他人。大众消费时代,人们更在意优质体验,而良好的剧场环境无疑是其实现的前提。找到适合自己孩子观看的儿童剧,使其看得进、坐得住、有收获并有所思,对于家长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适合所有年龄段观看”“无限制”的一刀切标准,一方面让家长陷入儿童剧选择的迷茫处境,另一方面直接导致小幼儿看了大龄儿童的剧,因看不懂而烦躁、哭闹,大龄儿童看了低龄幼儿剧,觉得幼稚的情况时常发生。而有的家长因为头脑中没有剧目分龄这一概念,受从众心理影响,盲目跟风选择一些所谓的“经典”剧目和时下火爆的“大IP”剧目,殊不知,好的并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从而直接导致孩子观剧体验大打折扣,收效甚微。

  由此可见,儿童剧标注观看年龄很有必要。曾经来华巡演的意大利儿童剧《魔毯梦花园》,3周29场的演出票早早售罄,收获良好口碑,业界人士就将其成功归结为剧目宣传中除了常规的内容简介和剧照,还着重标注了适合“年龄3-6岁”孩子观看的建议。儿童年龄跨度相对较大,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有着不同的理解力、判断力,接受能力和艺术欣赏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如果每部儿童剧都标注了适宜观剧年龄的建议,家长为孩子挑选剧目也就有的放矢,有利于减少盲目选择的损失和中途退场的尴尬。

  目前,纵观儿童剧市场,种类之丰富确实给家长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余地,然而在商业利益的裹挟下剧目质量也是良莠不齐,其中不乏滥竽充数者。有家长反映,一些看似正能量的剧目却隐含冷暴力,粗俗语言也不少。而有的粗制滥造、糊弄了事,根本不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要么剧情过分简单,仅靠演员操纵电子冷光线打造奇妙形象等外在形式以追求单纯感官刺激,叙事技巧、情节安排、悬念几乎为零;要么成人化倾向明显,无视儿童剧本该有的纯真美好。更有甚者,儿童剧只是噱头,推销相关衍生品才是主要目的。笔者认为,儿童剧标注观看年龄,不仅有利于规避以上负面问题,还将拉动儿童剧的整体创作质量。对于剧目的主创来说,提前设定观剧年龄,将引导大家从内容、形式等方面有意识地贴近该年龄段的情感表达,更多考虑该年龄段儿童的兴趣爱好与思维能力,提高匹配度。而这也将进一步促进剧目制作方注重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关注以及他们对于剧目观后的反馈,促使他们对儿童剧市场进行深入调研,及时回炉以创作出更适合特定年龄段儿童的优质作品。

  笔者了解到,2015年,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首次尝试演出分龄,上海儿童艺术剧场也根据不同年龄层的儿童引进相对应的节目。而近年来,各大戏剧节的儿童戏剧单元也都开始试水演出分龄,当此举变成儿童剧界的普遍共识,最终成为一个行之有效的行业标准,观众与剧院之间彼此信任、儿童与剧目之间彼此吸引,相信未来儿童剧将在更加健康的市场环境中走得更扎实更稳健。

(编辑:苏锐)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