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评论>锐评

为艺人开放街头的城市,风景更美好

时间:2018年07月09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邓立峰
0

  街景,是一个城市最直观的景象。富有个性的建筑,形式多样的绿化设计,蕴含城市文化符号的公共设施,都可以成为城市街景的有效点缀。而近些年来,很多城市都有了“动起来”的街景——街头艺人。据媒体报道,继上海、深圳、福州等城市为街头艺人开放演出场地后,成都也于近日招募街头艺人,“持证上岗”的街头艺人在多个街头表演点位亮相,成都上演着一场场“街头艺术盛会”。

  对于艺人在街头“作艺”,我们并不陌生,中国很多传统的艺术形式都曾是街头艺术,古典小说中也有不少相关的描写。而提起街头表演,很多人想到的是“卖艺”——一些穿着破旧或身体有残疾的乞讨者用简单的乐器演奏或并不是那么悦耳的演唱来博取路人的同情。时任上海市人大代表的剧作家罗怀臻在他提交的关于街头艺人管理的议案中,将街头艺人分为乞讨型和艺术型。艺术水准较高的艺术型街头艺人“有的只是暂时困窘,有的以艺术表演作为谋生手段,有的喜欢在大庭广众下展示自己的表演天赋和前卫创作”。在中国,以乞讨为目的的街头演出和以“展示自己”为目的的街头艺术行为鱼龙混杂,但随着城市救助体系的完善,乞讨型艺人已逐渐减少,而艺术型艺人成为街头表演的主流。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一群有艺术天赋的街头艺人,一段段赏心悦目的艺术表演,能为城市带来不少人文气息。公共空间内的艺术表达,为城市和生活在其中的个人提供了联系的纽带。城市居民在繁忙的生活工作间隙,为一首歌、一支舞蹈或一段相声驻足,城市生活会因此而充满温度。而在这个网络时代,街头艺人甚至会成为城市新的“地标”,有人整理过抖音短视频里“那些点赞过百万的街头艺人”,常刷抖音的人一定见过这些网红街头艺人,甚至很多网友会为了“看一眼”或“拍一段”而专门跑到这些艺人所在的城市。

  公共空间中的艺术表现会使城市充满独特的魅力,而街头艺术是城市艺术中最灵动、最接地气的部分,对于那些艺术水准较高的街头艺人,城市管理者应该积极地去吸纳并安置他们。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街头艺人的准入和认证制度,使那些有艺术天赋的街头艺人的合法身份得到了确认,街头艺人甚至已经成为一种职业。令人欣慰的是,中国很多城市都开始有计划地招募街头艺人,开放公共空间,供其表演。

  让个体艺术行为进入公共空间,是城市开放性和包容性的体现,但要平衡开放性与有序性的关系,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让街头艺人既能为市民提供赏心悦目的节目,又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城市的文化形象,需要城市管理者具体分析各自城市的特点。而在照顾城市秩序的同时,对街头艺人的利益也应该加以考虑,公共资源的合理开放,具有包容性的准入制度,对艺人表演场地、时间、收费等的严格规范,都有利于维护街头艺人的利益。不久前,歌星林俊杰现身街头和街头艺人合唱自己的歌曲,却被指未持有街头艺人的执照,属于“违法卖唱”,只不过相关部门认为林俊杰是“短时间的临时演出,不是表演主体”,而免予处罚。由此可见当地对维护“持证上岗”的街头艺人利益的严苛程度。

  在吸纳街头艺人的同时,城市管理者也应该关注那些乞讨“卖艺”者,将其纳入公益性救助系统。而对于那些纯粹为了展示自己而走上街头的艺人,更应持有开放的态度,在不影响“持证上岗”的街头艺人的前提下,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街头艺术是城市一道暖心的风景线,而为艺人开放街头的城市,风景都不会太差。

(编辑:王渝)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