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评论>锐评

文保执法,岂可“无人”“不愿”“不会”

时间:2018年04月23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邑生
0
文保执法,岂可“无人”“不愿”“不会”

——从有关部门通报的一些文物行政执法问题说起

  “个别地区无人执法、不愿执法、不会执法。”国家文物局近日发布2017年度文物行政执法和安全监管工作情况通报,在谈及当前文物安全工作还面临的主要问题时,相关负责人指出的这一现象,颇让人深思。

  文物作为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不可再生性,因此,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的红线、底线和生命线。然而,现实情况是,文物安全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仅在2017年,北京十三陵思陵烛台被盗、河北张家口堡中营署东厢房失火、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刘亚楼旧居遭损毁等一批涉及文物安全事件,就曾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造成文物安全方面的隐患和损失的原因很多,文物行政执法问题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包括文物行政执法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以行政协调代替行政处罚,以及上述“个别地区无人执法、不愿执法、不会执法”现象等,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国家层面看,对文物工作不可谓不重视。早在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通过了《文物保护法》。2017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和全国文物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进一步对新时代文物安全工作做出全面部署。“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法律只有得到严格执行,才能彰显价值和权威。然而,个别地区在文物执法方面的“无人”“不愿”“不会”,却让众多珍贵文物无法享受法律法规的正常合理庇护,或者存在安全隐患,或者出现损失无人负责,或者即使定责也无法追究。由于执法力量弱、意愿低、手段少,同时违法成本不高,长此以往,文物的地位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常常沦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甚至因为要为房地产开发、市政建设等让路而遭受损毁,令人叹息,令人气愤。这样的新闻,近年来确实屡屡见诸媒体。

  这让笔者想起了最近的几则热点环保新闻。陕西黄陵一企业,未取得环评手续就投产,六年时间里严重污染当地环境,仅2016年一年时间就被环保部门查处8次之多,但至今仍在生产;山西洪洞一公司违规倾倒工业废渣,排放工业废水,对沿途村庄百姓带来极大危害,记者暗访遭“扣押”,当地环保局副局长冲着记者说村民受污染“活该”;虽然行政处罚从未断过,但江苏灌云三个化工园区的多家化工企业通过暗管偷排工业废水,还有化工固废未经处理直接埋入地下,全县生态环境遭遇毁灭性打击……“不愿执法”“不会执法”的现象,在这里也同样闪现。事实上,环保和文保相似,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都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的地位,经常需要为了地方招商引资、财税征收等让路。好在,近年来,生态文明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环境保护的地位也越来越得到提高。2015年,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境保护法》实施,2016年,被称为“环保钦差”的中央环保督察组开始工作,掀起一轮又一轮的“环保风暴”,一系列问责、追责,让环保执法更加有力、有效。媒体近日对环保问题的持续曝光,正可以看作是“环保风暴”的延续和延伸。

“环保风暴”令人拍手称快,那么,可否再来一场“文保风暴”?为了切实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管理好、守护好,至少,文保执法绝对不能再“无人”“不愿”“不会”了!
(编辑:单鸣)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