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话题专题

天生我剧谁可用?后浪来了!

时间:2022年11月30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
0

  《2022中国好声音》刚刚落幕

  融合“好声音转椅”与“百年越剧”的

  戏曲类综艺节目

  《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

  火速出圈

  “90后”“00后”年轻演员大展身手

  丢掉“行头”、换上生活装

  在舞台上唱出最纯正的越剧

  展现最青春的姿态

 

    播出仅三期

  相关浏览量就超过了2.3亿

  直播累计观看人数

  突破6000万

  “90后”音乐剧演员郑云龙

  与在越剧艺术领域造诣深厚的

  茅威涛、方亚芬、陶慧敏

  共同担任节目导师

  并在第一期节目中“导师接力大秀”环节

  以一曲《再相见》

  串联起百年古今情怀

  让百年越剧更具

  「年轻味」

  青年是事业的未来。

  只有青年文艺工作者强起来,

  我们的文艺事业才能形成

  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

  近年来,青年戏曲工作者在各类舞台上崭露头角、挑起大梁,呈现出新人辈出的喜人局面。从剧院排练场到剧场大舞台,从戏曲晚会到综艺节目,从网络直播间到短视频平台,越来越多的戏曲新人用精彩的演出和多样的表达赢得尊重和喜爱,同时以创新形式表达中华戏曲之美,以年轻人视角展示戏曲文化魅力,让中国戏曲飞入千万百姓家——

  聚焦“新”面孔

  戏曲综艺走近青年戏曲人

  “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

  一段时间以来

  以中国戏曲为核心内容的综艺节目

  在观众尤其是年轻群体中

  持续收获口碑与热度

  屡屡成为爆款

  而聚焦青年戏曲工作者

  成为了这些爆款综艺的主题

  《戏曲青年说》

  通过演讲、表演和圆桌对话等形式

  聚焦戏曲青年所思所想

  推新人、展新作

  以戏曲为载体

  力求走入当代青年的精神世界

  《中国有川剧》

  集结巴蜀各地的

  数百名青年川剧演员

  融合“真人秀”综艺的

  崭新表达方式

  实现川剧与综艺文化的融合碰撞

  增强戏剧表演可看性

  进而实现经典与潮流的融合创新

  《戏码头》

  全国青年戏曲挑战赛

  让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

  近百所高校的青年戏曲爱好者们

  共同高唱当代大学生的

  青春激情和文化自信

  文化类综艺节目迅速崛起,很快成为综艺市场最耀眼的新星,改变了过去文化类综艺曲高和寡的局面。在戏曲综艺节目中,年轻人变身戏曲「主力军」,为古老戏曲掀起了一场“青春革命”。

  除此之外,网络直播也为戏曲的推广创造了机遇,越来越多的青年戏曲人通过直播,呈现自己对艺术的理解、诠释,开拓了戏曲表演的舞台类型……

  抓住新机遇

  青年戏曲人登上“新舞台”

  来自抖音的公开数据显示

  过去一年

  戏曲直播开播场次超过80万

  平均每场观看超过3200人次

  每一场戏曲直播

  相当于一场中型演出

  《2022抖音演艺直播数据报告》

  更是票选出抖音直播“票房”最高的

  五大戏曲

  戏曲直播给很多人

  带来古老艺术的熏陶

  也给一批青年戏曲人提供了

  展示的舞台

  出生于宁夏银川的郭雨昂,

  自幼受资深“票友”太奶奶的耳濡目染,

  对京剧有着浓厚的兴趣。

  12岁时,郭雨昂进入专业戏校,

  开始系统学习京剧。

  2017年,正在北京戏曲学院就读的他

  正式拜入梅派名家张南云门下。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戏曲行业受到冲击,

  却促成了郭雨昂与直播结缘,

  开始尝试在线上“云唱戏”。

  在直播中他发现,

  年轻人或许并不是对京剧“不感兴趣”,

  而是因为“缺少了解”。

  为此,他会在直播中

  介绍一些通俗易懂的京剧知识,

  唱完一段京剧选段后,

  还会用白话讲述唱段的含义,

  让年轻观众“听懂”京剧。

  “如今,

  我的许多同学、同行

  也开始主动参与到直播中,

  在线上传播戏曲文化。”

  邯郸市东风剧团豫剧演员韩鹏飞

  通过直播的方式

  展示青年戏曲人的风采,

  也让更多年轻人

  喜欢上了戏曲艺术。

  不少年轻人在他的带动下

  从线上走到线下,

  不仅是线上的喝彩者,

  也成了剧场里的观众。

  通过视频直播,

  韩鹏飞还获得了观众的打赏鼓励,

  他把获得的打赏用在精进自身戏曲发展上,

  比如购置行头、服装,

  或者去各地观摩其他艺术家的演出,

  从中学习、提高自己。

  “我是直播打赏的受益者,

  这些都是抖音直播给我带来的收获。”

  每晚8点,

  湖北黄梅戏花旦程程

  会身着全套唱戏行头

  准时出现在直播间,

  为粉丝们唱黄梅戏。

  对程程而言,

  抖音成为了展现自己戏曲表演的舞台。

  每天的直播,

  不仅能吸引戏曲爱好者,

  还发展了不少新粉丝。

  一些“误入”直播间的观众,

  最初根本不知道她唱的是什么,

  只觉得“好听”。

  唱完一段后,

  程程会介绍“这是黄梅戏”。

  观众们感慨:

  “今天是第一次听,

  黄梅戏原来这么好听”。

  “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给更多人带来快乐。”

  这是她作为一名青年戏曲人的心愿。

  2018年,

  张旦恒所在的剧团里有演员

  随手拍了一条演出视频发在抖音,

  没想到这条越剧视频一下子成了爆款。

  这给张旦恒带来了启发,

  她注册了自己的抖音账号@越剧旦宝,

  换上平时演出的扮相,

  开始发短视频、尝试直播。

  目前,

  抖音粉丝已达24.1万,

  获赞超过175.2万。

  2020年,

  疫情的到来让许多剧团演员失去了工作。

  不少专业演员联系张旦恒请教如何开直播。

  于是,张旦恒决定组织一个越剧主播公会,

  通过公会为初入直播的越剧演员们

  提供各方面的帮助。

  她说,

  “这么多的演员如果能拧成一股绳,

  直播间也能打造成线上的大舞台。”

  短视频、直播等新兴网络媒介,以体量轻巧、互动性强的特征,风靡各年龄段网民群体;青年戏曲人借助这一新潮流,利用直播让传统文化“出圈”,也让越来越多年轻人感受到了戏曲的魅力。除此之外,还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以守正创新为方向不断努力,让古老戏曲在当代以“跨界”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焕发了新的生机……

  “玩”出新花样

  青年戏曲人赋予传统戏曲

  新的时代内涵

  21世纪初

  白先勇先生打造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

  以青春靓丽的演员阵容

  符合当代审美的舞美与服化道

  在全国年轻人中引发昆曲热

  近年来

  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崛起

  国潮“出圈”、创新融合

  戏曲被“玩”出了新意

  戏曲传承有了全新可能

  在《我们的歌》第四季中,

  流行歌手张淇与萧敬腾

  分别用生旦戏腔合作一曲

  《武家坡2021》,

  借戏曲元素为流行音乐舞台带来了惊喜。

  这一由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在读研究生

  李政宽创作的京腔民谣,

  在短视频平台上

  播放量目前已突破3000万。

  在改编创作时,

  李政宽有意与流行元素保持了距离。

  从他的歌曲呈现中不难看出,

  改编新曲最终落脚点还是京剧本身。

  《武家坡2021》没有抛弃京剧的咬字发声,

  其中的三级韵和唱曲全部来自京剧,

  只在京剧原版的框架内尽可能地

  求新、求变。

  在改编的旋律和歌词能够让人

  听懂、入心的基础上,

  《武家坡2021》给听众打开了一扇窗,

  让人领略京剧的魅力。

  在李政宽看来,

  无论是北派还是南派的艺术家,

  实际上都在做一件事,

  那就是紧贴着时代和人民,

  不断地改良创新。

  “这也是京剧诞生以来一直代代相传的精神,

  是京剧的生命力所在。”

  2021年5月20日,

  中国首部4K全景声粤剧电影

  《白蛇传·情》全国公映。

  上映不到20天,

  该片便打破戏曲电影《李三娘》

  历史票房纪录,

  成为中国影史戏曲类电影票房冠军。

  并获得了猫眼得分9.1分,

  淘票票得分9.4分,

  豆瓣得分8.0分的高分成绩,

  真正实现了“叫好又叫座”。

  电影将宋代文人画的思想

  融入到写意与写实相融合的

  美学体系之中,

  以宋代文人画和禅宗思想为美学基础,

  恰好地将戏曲艺术的“意”

  和电影艺术的“实”相结合。

  同时将剧本电影化,

  保留戏曲抒情的同时

  保证电影的节奏感和逻辑性,

  让观众在情绪与情感的流动中,

  感受戏曲电影的韵味。

  寻求中国传统美学

  在电影中的合理表达。

  除了白素贞与许仙的神仙爱情火了,

  相伴在白娘子身边的“小青”

  也在年轻人爱玩的平台“火出圈”。

  广东粤剧界青年演员朱红星

  在这次粤剧跨界电影的潮流里,

  敢于做探索和尝新者。

  “师傅传给我一句话

  ‘学做戏一定要先学做人’,

  ‘努力攀登艺术高峰,切忌钻进象牙之塔’,

  我一直记得。

  前辈艺术家一直在创新,

  在摸索一条路,

  我们也要跟着前辈的步伐前进。”

  2003年,上海戏曲学院

  受国家委培“昆曲第五代传人”

  (从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所培养的昆曲演员是第一代传人),

  黄亚男通过层层选拔,

  成为“昆五班”的一名学员,

  专攻刀马旦。

  上戏毕业后她进入了

  上海昆曲剧团。

  在她看来,

  “昆五代”身上肩负的

  不仅仅是传承经典,

  更要在新时代文化的更迭中

  大破大立。

  于是她跳街舞、做咖啡、参加综艺节目,

  从一名戏曲“传承者”

  变身戏曲“传播者”,

  创办了以戏曲为媒介的生活方式平台

  定期开办戏曲彩妆沙龙,

  戏曲赏听活动,

  弘扬传统戏曲艺术。

  黄亚男说:

  “我并不认为只有站在舞台上唱戏

  才是一种传承。

  传承有很多种方式,

  比如这个空间,

  对我来说,也是一种传承和传播。”

  正如网上一条高赞评论所说:“你以为唱机里咿咿呀呀的戏曲只是爷爷的最爱,后来你的耳机里住了《武家坡》你说真好听。你把这叫创新,但其实都一样,摄人心魄的还是文化的根脉。爷爷带着唱机走了,你听着歌渡舟来到下一个时代,江水汤汤,一头是古一头是今,岁岁年年人不同,江水却依旧浩荡。这份浩荡,就是文化。”

  当越来越多青年戏曲人

  登上戏曲文化传播的舞台

  赋予传统戏曲新的时代内涵时

  他们「发光」的身影

  给予了文化自信最好的诠释

  戏曲能赢得年轻人

  也可以赢得更美好的未来

(编辑:苏锐)
会员服务